APP下载

关于幼小协同双向衔接的实践研究

2018-01-28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天津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南开区南开幼小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 韩 虹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徐 娟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引导家长和社会形成正确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幼小双向衔接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误区一: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内容期望值高,希望孩子早学、多学、快学,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区二:一些社会机构为迎合家长设置“幼儿教育小学化”项目,吸引了一些学前期幼儿,造成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学前教育学段没有完成;误区三: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园大班进行即可,使得衔接教育流于形式,作用不明显;误区四:教育内部存在的管理体制问题,造成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脱节,或各自为战,或幼儿园单向向小学衔接的现象。这些问题加重了幼儿的成长负担,过早地使幼儿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倦怠,不利于幼儿在平稳过渡中成长。为此,我们确立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小双向衔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双向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点相互衔接。即:幼儿园为小学一年级入学进行多方面准备,同时小学合理安排适宜儿童入学适应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通过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质量,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平稳过渡,为其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究过程

(一)落实一套机制

1.行政监督机制:围绕工作主题,制定《南开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双向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区存在的幼小衔接的问题,根据地理位置与办学特色为全区小学与幼儿园(含公办、民办)建立对口关系,构建幼小双向合作共同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适应性教育。

2.教研支持机制: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工作推动制;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工作调研制;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工作跟踪制;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工作研培制;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工作评价制。教研工作的有力支持,使得幼小衔接工作方向更明确,内容更充实,针对性更强。

3.基层园校落实机制:分层分项的计划方案;过程性调整推动方案;典型引领、经验推广的带动方案。

4.结果评价的验收方案:基层园(校)认真实施,使幼小双向衔接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二)增强二个意识

1.针对家长:提出增强“孩子入学是提前准备而非实施小学化教育”的意识。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采取两个办法解决家长存在的问题。办法一:各幼儿园和小学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指导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正确对待小学生活。办法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将教育专家、教研员、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和一年级家长一起请到幼儿园为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小学“零起点”教育及学前幼儿超前学习的弊端,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活动目标、内容。

2.针对教师:提出增强“幼小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期而非仅大班阶段”的意识。为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做法如下:一是加强整体工作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划分为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分置在不同阶段教育中完成;三是将各年龄班升班家长会前置,班级教师将升入下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年龄段衔接的教育目标、家园共育等问题提前让家长知晓,从而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配合有方,教育有度。

(三)把握三个着力点

着力把握基层园(校)课题的研究作用、衔接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及区域养成教育等方面因素,将幼小双向衔接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1.着力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幼儿园通过走访小学,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明确小学对幼儿园培养毕业生的期望,再各自结合园所特色和已有经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注重课题研究的实践性、操作性以及可复制推广的作用。如南开一幼主持的“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南开四幼主持的“幼儿思维能力的启蒙、开发与培养”、南开二十八幼主持的“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南开三十七幼主持的“快乐阅读”、南开区实验学校幼儿部主持的“中小幼一体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南开十五幼主持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南开十八幼主持的“比比与朋友”研究项目……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准备。

2.着力创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等充满了学习元素,在活动中通过解决问题增长了感性经验,这为幼儿后续学习的理性思考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分别对实践活动、发展活动、自主活动等进行创新实践。实践活动创新,如“课间十分钟”活动;发展活动创新,如“结交新朋友”活动;自主活动创新,如“小小运动会”活动。系列创新活动正是在针对问题、搜集信息、丰富经验、调整认识等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3.着力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南开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已形成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在研究过程中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成果融入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与情境教育相结合,与榜样示范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操作形式等方面进行整合思考,确定了9个项目的内容,在小中大班分层次、有重点实施。南开区教育局组织编写了南开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丛书、设计编写了90个小中大各年龄班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为使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在小学适应期教育中,小学不再把完成课时计划作为首要任务。各小学从校园学习、行为能力、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5个维度,通过成长记录袋、电子成长册等形式记录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成长轨迹,搭建APP教育管理平台,为每个学生实名注册,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推送到学习管理资源平台上,帮助家长指导学生习惯的养成。区督导室制订了《南开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案》,促进了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研究的系统化。

四、研究效果

在幼小双向衔接的研究进程中,南开区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效果,实现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衔接教育的规范运行。在综合考虑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的基础上,拟定了《南开区小幼衔接教育活动方案(试行稿)》,指导各小学制订了《南开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期教育实施计划》,加大小学一年级在适应期教育的改革力度:如任教一年级的各学科教师都要参与适应期教育的培训,共同承担贴近一年级新生适应阶段接受水平的教育教学任务;又如各学校将课时安排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将开学第1—3周作为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适应的缓冲期,总课时量不少于20—24课时,等等。

二是促进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发展。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中,始终把幼小双向衔接作为落脚点,在幼儿园与小学间建立紧密联系,通过一校一园、一校多园、一园多校的多种模式进行跨年龄段教育,促进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发展。如科技实验小学与居华里幼儿园、南开二十八幼以科学特色为纽带,结成“幼小衔接科学教育联盟”;又如南开三十一幼、南开三十二幼与新星小学、南开一幼与风湖里小学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成“养成教育联盟”;再如南开十九幼与华宁道小学(现中营瑞丽小学)、华夏小学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领导班子、教师、幼儿、家长多个层面的紧密对接,形成“家园校联盟”……这些联盟形式的建立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作好准备。

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以幼小双向衔接研究为契机,鼓励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建立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对两个学段学科领域特点、儿童学习与发展进程、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把握能力和水平,将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落在实处。

四是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提升教育质量是幼儿园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幼小双向衔接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儿园、小学家长及教师的积极反馈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南开区南开幼小
高振魁
小兔子遇险记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