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作品中的刀画技法
2018-01-28彭想生
文 彭想生
传统陶瓷绘画是通过画笔先画线条和轮廓,再用画笔填画各种颜色。而刀画是在陶瓷上先涂色,然后再细化效果。其中的“点”或者“线”,不是通过画笔画出来的,而是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技巧,不断地削减画面中所涂的颜色,从而体现画面的亮度、画面的肌理、画面的效果。刀画的主要题材为山水,画面既有国画苍劲古朴的深远意境,又有油画在色彩冷暖、质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优点,可近看又可远观,画面精细耐看。
一、刀画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刀画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是艺术家们近些年的尝试。用刀作画,画出的山水画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表达物象复杂的色调层次,使之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优越效果。刀画在作画时的运用使色彩、肌理以及点、线、面等造型因素能给人以视觉的真实感,增添了画面的明暗关系、浓淡关系、远近关系,使质感真实、空间增大、立体明显等。既有国画苍劲古朴的深厚意境,又呈现油画立体质感的艺术效果。
陶瓷作品中运用刀画的刮、拉、拖、压、抹等技法时,使刀要沉稳、形体要明确、力度要不同、点面相结合,做到刀刀有章、刀刀见法。
中国山水画常以水、云为山之呼吸,若无水、云,则山无生机。在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一个高峰,如董源的《夏山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无不以高山仰心的壮美,展示了大好河山那巍峨的质感,古人常称水、云为山之呼吸,云遮雾罩山更美,若无水、云则无生机。刀画正是领悟了传统三味,使其山水具有撼人的气魄和流动的生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正是刀画逼真艺术效果的写照。
为突出山水的大气磅礴,刀画常常采用层层叠加的方式使所绘作品产生顶天立地的效果,画面质朴、厚重、雄伟、摄人心魄。倾泻的飞瀑,氤氲的云烟,让凝固的岩壑沉浸在流动的空气中,泉声、云气,可闻可观,观者在绵延不绝的大山面前领略气势夺人的感觉,解读气壮山河的妙谛,无不称快。热爱生活的画家们,还喜欢在画面上点缀些亭台、楼阁、林舍等,给奇山秀水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别有一番情趣。故而观其山水,既有崔巍雄奇之美,又有灵巧秀雅之清,虚实相济,互得益彰。
二、陶瓷刀画技法的技法审美
用刀画技法绘制山水时,在整幅画面上色之后,便可运用刀面的挤压将颜色刮去或刮薄在画面中,使得山峦的斧劈石栩栩如生,大小斧劈展现出雄伟刚健;近处短刀刻划出岩石层层叠叠,有千岩万壑的质感。再用丝绒或海绵擦出柔和的云,或浓或淡,或薄或厚,使山川云海如梦似幻,好似仙境。远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如画龙点睛一般,立刻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画面代入感极强。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在塑造刀画作品时,要着重强调“光”的运用。用“光”营造画面的视觉中心,由“光”产生“影”而显出画面的明暗、远近的空间透视。浓艳厚重的、高纯度的暗黑、大红、深绿、湛蓝大面积地铺垫,在灰白、浅蓝、淡黄、纯白等色调的衬托下,显示出色彩惊心动魄的巨大力量;色彩块面之间天衣无缝的衔接,远山近水、绿树碧草的荡气回肠渲染,这样便可使得刀画技艺,既具有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更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
事实证明,刀画技法塑造的山水云雾,的确能够体现西方油画的质感、立体感,也能把中国画的古朴典雅、气韵生动渲染出来,更将景德镇陶瓷特殊的绘画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艺术特点能够充分表达物象复杂的空间层次,使之具有丰富的立体感和想象力。
刀画艺术结合了当代审美情趣,采用多种绘制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陶瓷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它的质感肌理、众多层次、恰当虚实、穿插清晰、动静自然、新颖别致,将水墨画、油画和雕塑综合艺术的深远意境呈现在画面上。正如李可染先生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只有表达了深厚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有真挚深沉的意境,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彭兵.浅谈堆雕和刀画在青花山水画中的综合运用[J].景德镇陶瓷,2011(3).
[2]彭想生.陶瓷刀画技法探究与《中华伟业圣尊瓷瓶》品读[J].景德镇陶瓷,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