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2018-01-28段艳巡
文 段艳巡
玉雕艺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身的智慧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探索玉雕创作方法可以发现玉雕创作的不易。随着雕刻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增强,优质优工的雕刻品普受欢迎。所以玉雕艺术的创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识玉
看玉质,认清是新玉还是老玉,这对后期的雕刻极为重要,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像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另外玉质应以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肪,半透明而显敦厚拙朴的为上品。粗糙干燥、无光泽、不透明又有瑕疵的为下品。听声音,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但以上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易事。下面介绍的方法,是简单易学非常实用的。手中拿到一件玉器,判断是不是真玉,实际上只要走一步就行。把这件东西放置聚光灯下,横向照射玉器看里面的内部结构,如看到里面有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那就是真玉。但是我们需要对云絮状纹理有一个理解。云絮状纹理的理解是这样的:明就是云絮,暗就是冰点。云絮比冰点白亮一些,容易识别,所以称明,而冰点尽管比云絮更透一些,但感觉比云絮暗澹一些,不易识别,所以称暗。
二、因材施艺
1.仔细审查玉料
对一块玉料进行雕刻,首先要把这块玉料审察清楚。察明这块玉料的内外情况,弄清玉料的形状、体积、颜色、花纹。还要察明玉中有没有绺,绺的大小、深度、走向;玉中有没有裂,裂的长短、深度、趋势;玉中有没有脏,脏的部位、面积、深度;玉中有没有石线、杂质等,这些具体情况都必须清楚,只有搞清上述情况才能合理运用这块玉料,才能选准合乎这块玉料的题材。对玉中的绺,要利用剜脏去绺的技艺,能去净的一定要去净,绺的存在会影响到玉的质量,进而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可是,有的玉料的绺、裂,是无法完全可以去掉的,这就需要作者在设计、雕刻过程中进行掩饰,如果处理好了是看不出瑕疵的。
2.根据选材构思创意
根据玉料的形状、颜色、花纹及绺、裂的分部情况进行构思立意,不是想要把这块玉雕成什么,而是要看这块玉适合雕什么。要根据玉料的具体情况构思立意,不可主观臆断。考虑画面上要设计哪些具体内容,需要用什么手法去雕刻,是单体雕刻还是组合雕刻,是纯物体雕刻还是带景物雕刻以及颜色运用。考虑雕刻内容时也不能忘了雕刻手法,哪个地方需要什么样的手法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但若想雕刻出优秀的玉雕艺术品,光有手法还不够,玉雕作品中必须融入我们的灵魂,注入我们的思想,有艺术性,有观赏性,让观赏者感受到作品如同一本书,韵味丰富,充满美感。在反复“阅读”后,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并得到启发。这样的玉雕作品才能体现出创作者的精神境界。
三、求形似,更重神似
1.形神区分
所谓形者,即尊重原料以造型,玉石是天然宝石,资源稀贵,所以不能像木雕或其他雕塑作品一样大刀阔斧取舍,要求其外形与天然石形,要求其外形与天然石形相近,形成玉石独特的,有别于其他雕塑造型的圆浑古朴、外圆内细的艺术风格。所谓神者,即赋予玉石以生命,玉石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结构不同。因此,创作者的思路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由于可操作性极强,所以同一块玉石在不同的创作者面前产生的创作灵感可能千差万别。
2.形神兼备
根据玉石的天然色泽、形状、纹理进行构思设计,雕刻出造型和色泽适合的作品,是玉雕的主要艺术特色。用玉雕作品的形态来传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形似而神更似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创作者把握住审美中的联想,发挥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想要赋予审美对象情感和含义,将神与形相结合,将艺术与审美融为一体,达到完美的呈现。玉雕艺术是特殊的艺术,是造型艺术、色彩艺术、刀法艺术、技法艺术的综合反映。例如在一块玉石含有红、黄、白、绿、紫颜色,先要确定雕刻什么。如果是以山水雕刻为主,往往是取中白色为山体,其他颜色作陪衬。例如太阳、花草树木、野兽等,先确定它们分布在哪,进而再确定在哪里雕刻人物,哪里雕刻动物,哪里雕刻花草树木。创作者要区分好颜色的界限来体现用色的巧妙。总之,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把玉料的形进行提升和升华,使其富有灵动性,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彬.艺术中的雕刻[J].美与时代:中旬,2014(1)15.
[2] 苏杨,杨艳红.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