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核雕手工艺术发展必要的思考

2018-01-28

天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雕文玩售假

文 陈 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对精神享受的追求直接催发了文玩行业的兴盛。而核雕作为文玩各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大类,也跟随着这股文玩潮经历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风光,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核雕行业的烦恼——手工和电脑工之争。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那样: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在电脑雕刻刚开始出现但还未盛行的那一段时间,电脑工核雕冒充手工核雕大行其道,售假者当时的利润何止十倍?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玩家和藏家都没有想到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核雕居然会有做假这一说,更不会想到竟会有完全脱离技术控制和艺术鉴赏能力糅合的电脑数控核雕。电脑雕刻的暴利使得当年一些手工从业人员也公然投身电脑雕刻的环节中去,他们或许不直接售假,却是整个售假产业的第一环节,可以说电脑工与手工的江湖之争从第一粒核雕从机床上取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开始了。当年许多不知情的核雕玩家和收藏爱好者几乎是以朝圣的心情添置自己的第一件核雕作品,后来却发现自己高价买回来日日夜夜盘玩佩戴珍若掌珠的作品居然是电脑雕刻的,当事人那一瞬间的失落想想就令人感到心疼。

其实电脑雕也好手工雕也罢,都是在果核上进行图案立体处理,这方面它们的物理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它们是否具备我们内心深处所认同的人文价值,经历过名家老艺人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的核雕作品在我们内心深处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认同感,而且手工作品融合了雕刻师的心血,有着它独特的灵性之美。而电脑雕刻就是将原本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进行无限的廉价复制,这种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伪作品毕竟缺少了一些灵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假的作品永远不可能具备真品的价值。那些口口声声说电脑核雕和手工核雕作品一样可以盘玩包浆的商家,请扪心自问:如果自家收藏的一副名家书法作品,被别人以复制品替换,会愿意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艺术品的价值不在材质本身,而在于是谁创作了这件艺术品和谁收藏了这件艺术品。创作者是谁,这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市场定价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还有收藏者赋予的附加价值。名家创作作品的初衷其实都很单纯,就是要把它做到自己能力的极致。而藏家收藏之后却可能有着各种喜怒哀乐的背后故事,有日日夜夜陪伴养护的心血倾注。许多名家创作的作品一经顶级藏家收藏之后市场价值更高,就因为这其中被赋予了无法取代的人文价值。

当然了,我们必须以理性的思维来对待核雕电脑工,虽然手工核雕是艺术品,但是对于一部分玩家来说核雕只想玩一玩,并没有打算很认真的对待这样小东西,随便拿一件东西在手里盘玩就行,那么要一件电脑工还是手工的作品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如果只是拿核雕作为一种配饰来搭配自己的服饰,那么就算是一串不经雕饰的素核都足以彰显服饰品味了。但若是希望这件东西从佩戴者的身上拿开单独放置的时候依然还可以保持它自身蕴含的价值,那么艺术品和仿制品的区别自然无需赘言。

电脑雕刻发展到今天,在各种隐藏利益的挟持下几乎已经有了一丝要盖过手工雕刻的苗头了,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成交率和高利润不惜昧着良心制假售假,他们不会告诉购买者核雕作为艺术品真与假的真正价值区别,只是强调材质和表面的技术工艺(电脑的确在某些地方已经可以完全取代人工了),但是他们还是会刻意避开电脑雕和手工雕的区别问题。因为即使他们再怎样巧舌如簧也无法改变人对于人文精神地向往和维护之情,手工艺术品代表的不仅仅是价值,也不仅仅是传承,它更承载了人性中人类对于自身群体价值的定位,这是每个人的使命,也是各自存在的意义。在某些方面艺术就是生命的升华与延存。难道不是吗?

猜你喜欢

核雕文玩售假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张焱:让玉米成为文玩界新宠
文玩核桃嫁接技术
适合春季把玩的文玩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文玩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