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比较探究文的教法探讨

2018-01-28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董君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探究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 董君华

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比较探究文走进了我们的教学园地,走进了学生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倡导、所实践。初中语文课堂比较探究文的教学,既有宏观和微观的比较,也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具体来说既有整篇课文的对比学习,也有类似段落的对比学习。这里,笔者就比较探究文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比较探究文的教学应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应该了然于胸,在教学前应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学单位,不同的年级制订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和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的进程,渐次体现并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清晰,陈述准确,能拉开不同目标达成的档次,区分实现目标的层次和水平程度,强调学生阅读兴趣和激发、突出学生发现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使每一篇比较探究文的教学有的放矢,为实现相应的目标而努力。

二、比较探究文的教学要处理好比较文与主读文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教学单元而言,它是由统领于同一主题之下的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作品构成的。其中主读文是“纲”,比较探究文是“目”,主读文的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认知文本、探究文本的习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水平,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切实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了解所学课文的内涵,唤醒学生对语文的新感受,获取学习语文的新视角。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思路,获得一些学习经验,养成一种学习习惯,为下一步比较探究文的教学搭建一个平台,在比较探究文教学过程中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充分体验文本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适时监控,及时排疑解难,通过学生可被观察的行为推断他们是否整体感知了,从得到的观察材料中推断已发生的学习。这样前后衔接,彼此照应,收到“举一纲而万目张”的效果。

三、主读文应该成为比较探究文对比材料的首选

比较探究文的教学应很好的贯彻孔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思想。如果说主读文的教学是一堂军事理论课,那么比较探究文的课堂是实弹演习。让学生运用先前的经验和方法学习文本,动手查阅资料,识记生字生词,了解写作背景,掌握有关文字文化常识,动脑思考文本内涵,动口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角度,着眼于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将本教学单元不同的文本或教学材料进行比较探究。发现相同点或不同点,这应是比较探究文教学的出发点,了解“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的内涵及如何做到将话说好、说妙,应是比较探究的落脚点。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它的确立,必须以学生对文本的充分认知为前提。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比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师不应为比较而比较,不应步步追问,让学生跟着自己预设的思路走,将一个完整的文本肢解,将一部完整的艺术品搞得支离破碎,而应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就实现目标的某一手段或方法进行比较,就如何确立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进行探究。在比较中发现新情况,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

四、比较探究文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日常使用着的语文经过总结归纳就成了语文知识;自己在生活中,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为了解决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方式与他人进行的交际就是所谓的叙述、描写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自己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每天进行着的各科学习、自己的心灵世界、自己所经历着的、生活着的、无时不在面对着的世界就是语文。面对未知的东西,大胆质疑就是思维的开始,就是在探索。对一些问题能自由运用语文工具表述个人见解才是最重要的,对身边的物质存在或细致洞察、把握特征,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或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然物加以重塑,赋予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艺术。同时,教学活动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更好的体验生活、艺术的表达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比较探究文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无定则,教无定法,但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源,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强调运用,重在实践的理念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

【参考文献】

【1】曹林男.用探究式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活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4(24)

【2】李建军.浅谈用探究式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活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5(10)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