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入心灵的善良
2018-01-28陶绍教
■ 文 陶绍教
我以为,在我的影响下,母亲一定会“聪明”起来,不为骗子所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依然是那么善良,且屡屡受骗。
小时候,我家住在村子的最东边,门前有条公路横穿而过,是全村交通最为便利的一家,因此来往的人也较多。除了时有进门讨水喝、避风雨的路人外,也常有外来补铁锅、纺棉花甚至乞讨的人进门求宿或讨饭吃。对此,母亲从不拒之门外。久而久之,我家便名声在外,只要有人进村讨饭或求宿,好事者便把他们领到我家。
母亲的善举,当时我并不理解,只觉有趣,因为他们在我家住下了,补锅老、纺棉匠多是顺便在我家摆摊作业,家里家外热热闹闹,我十分喜欢这样的场面。对于乞讨者,我则很厌恶,而母亲却总是以同样的热情,煮饭给他们吃,铺床让他们睡。我对此很反感,劝她别再这么做了,可她总是不听。
大学毕业后我留城工作,几年后又结婚生子,这时母亲已随我进城生活。对于母亲的善良,我从中学开始才逐渐理解并为之敬佩。但随着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有一些人的心灵渐渐被膨胀的物欲所充斥,他们欺蒙拐骗、巧取豪夺,经常利用人们的善良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使一些善良的施舍者备感上当,从而为避免伤害也变得铁石心肠,我便是如此,以至后来对于乞讨者,不管真与假,概不同情。且常把因善受骗的事及类似社会现象作为话题与母亲交谈,既为了增进母子情感,也是为了提醒母亲慎为善举,以免上当受骗。
我以为,在我的影响下,母亲一定会“聪明”起来,不为骗子所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依然如故,且屡屡受骗。一次周末,我给了母亲五十元钱让她买只鸡回来改善生活。开饭时,桌上摆着的只是两碟肥肉炒青菜,而不见鸡肉。我便问母亲,她说今天没钱买鸡了,那五十元钱已经捐给了一个因无钱缴费而面临失学的大学生。我问那个大学生是哪里的,她说今天在街上见了个年轻人,听围观者说他是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现出来乞讨学费,觉得他没钱上大学很可惜,便把那五十元钱捐给了他。对母亲的这一善举我不是敬佩,而是愤怒,于是狠狠地批评了她。
第二天,母亲委屈地说:“你说街上的乞讨者都是骗子,我看不见得,他们多是落难了才不得不出来乞讨的。我很小时就没了爸妈,全靠外出乞讨,吃百家饭长大,假如当时人人都认为讨饭者是骗子,我能活到今天?谁愿乞讨?乞讨是万不得已的。我很同情他们,总想尽可能地给他们一点帮助,而不去想他们到底是不是骗子,这样我心里也踏实。所以,昨天我资助的那大学生就权当是真的吧,希望你不要再计较。好心会有好报的,假若某日我们落难了,也会得到好心人帮助的。”我听了后深受感动。
多一份善良,世界便会多一份温馨,多一颗善心,人们便会多一份福荫。多给需要帮助的人奉献出你的一份爱心吧,即使善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受到了欺骗,也不能因噎废食,不为善举,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母亲的所为,让我感悟了人生;母亲的精神,也感化了我的心灵,从而使我固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