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策略∗
2018-01-28赵紫薇
赵紫薇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展社会教育,推广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责,在未成年人群体中也承担着社会教育、提供知识、提高素质等多重作用。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取向的阅读服务难以跟上未成年人日益活跃的思想与不断开阔的眼界,阅读内容也无法适应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如何在全社会宣传和推广未成年人阅读的重要性,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阅读取向,充分满足其阅读需求,分享阅读快乐,使未成年人群体能够科学阅读、快乐阅读、均衡阅读,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1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开展日渐深入,未成年人的主体受众地位日渐凸显,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也得到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2018年起施行的党的十九大后第一部文化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第四章第三十四条明确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也是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未成年人群体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在国家与社会日益关注未成年人阅读需求的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工作也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为成年人,未成年读者服务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而未成年人阅读是社会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专业化服务与优良的氛围,具有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独特优势,关注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阅读兴趣与习惯,是新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新要求,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所在。[1]
基于宏观层面来看,未成年人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未来国民素质提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也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对推动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未成年人群体层面来看,求知欲强,可塑性高,这一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打下终身学习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为其搭建阅读平台,营造阅读氛围。从儿童时期推广阅读、引导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青少年群体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推行全民阅读的必由之路,也是《公共图书馆法》施行背景下义不容辞的责任。[2]
2 基于国民阅读调查的未成年人阅读问题分析
2.1 阅读需求不断提升
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率以及阅读量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17岁以下未成年人阅读量为8.8本,同比增长近0.5本,图书阅读率达到84.8%,与上年基本持平,增长不明显,且0-8岁儿童人均阅读量为7.2本,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同时,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要更高。[3]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在纸质阅读率、阅读活动参与度等指标上均高于成年人,并且在数字阅读以及纸质阅读消费金额上也远高于成年人。未成年人阅读率与阅读量的上升趋势都给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带来新机遇,加强未成年人阅读指导与推广迫在眉睫。
2.2 数字阅读日渐普及
报告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日渐普及,公众接触数字化媒介的时间在不断增长。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比例也不断增加,互联网拓展了未成年人的知识获取空间与渠道,“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成为潮流,也更受未成年群体欢迎,调查显示超过70%的青少年都接触过此类阅读方式。[3]互联网与新媒体为未成年人打开了新大门,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阅读注意力,多元媒介氛围下,未成年人阅读内容与模式都发生巨变,其对于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虽然在互联网环境下也能够实现有效阅读,但阅读质量与效率问题值得关注。如何给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安全的数字化阅读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干扰,也成为新时期阅读推广服务面临的新问题。
2.3 科学阅读指导缺位
报告显示未成年群体普遍缺乏科学阅读服务指导,超过80%的学龄前儿童需要科学系统的阅读指导,缺乏明确阅读目标与计划,尤其是儿童群体的阅读更需成年人帮助。调查数据表明超过85%的0-8岁儿童阅读为亲子共读方式,需要成年人支持,同时,多数中小学生在阅读上需要家长与教师指导,尤其是阅读书目推荐以及阅读兴趣激发等方面。
但就现状来看,未成年人阅读指导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当前阅读指导缺位、阅读指导功利化等问题形成鲜明冲突。当前公共图书馆未成年群体阅读服务缺位,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多为简单的借阅服务等,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更是缺乏连续性、针对性阅读推广服务,也使未成年人阅读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在未成年人阅读指导上普遍存在利益化、教条化、功利化等现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误导使孩子逐渐失去阅读兴趣,摧毁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未成年人均阅读8.8本的数据并不低,但若追根溯源,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为功利性阅读,调查显示约七成儿童阅读的图书非自己喜欢,是大多为家长与教师要求阅读的书籍,如心灵引导类、知识提升类书籍。未成年人群体纯粹以兴趣为出发点的阅读在功利化阅读、应试教育面前显得力不从心。[4]
2.4 阅读参与时间不足
由于升学压力不断加大,课业负担重,未成年人多难以自主安排课余时间,阅读时间有限。且许多家庭缺乏阅读氛围,图书馆等场所无法保障随时开放,未成年人阅读场地选择性有限。调查显示,39.6%的未成年人提出“没时间阅读”,28%认为“老师和家长不允许阅读课外书目”,其原因在于个别教师以及家长不愿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目,怕影响学业与成绩。阅读时间不足也成为未成年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现实策略
公共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需要依托优良的空间与氛围协助其养成阅读习惯,靠着科学的馆藏发展制度以及体系完备、组织有序的管理保障阅读质量,凭借富有创意的模式提升儿童、青少年等群体阅读兴趣。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营造个性化阅读环境
首先,公共图书馆需创设针对未成年人的阅读环境,提供无障碍阅读设施。如结合低龄儿童特性,创建亲子阅读场地,满足亲子阅读需求;开设未成年人专座、服务窗口等,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便于其高效利用图书馆阅读资源空间。积极创立少儿图书馆,开设少儿借阅部、少儿电子阅览室、少儿国学馆、少儿绘本馆等;开展经典诵读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办诵读培训班,引导未成年人从经典中汲取知识;开展“悦读堂”,结合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少年儿童体验阅读乐趣,爱上阅读。如成都武侯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在功能设置上规划建设“少儿阅览创作馆”“儿童馆”“亲子互动体验馆”等,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设“三国文化馆”“国学堂”等功能区,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与创作空间,并且定期开展电影课堂,将阅读服务功能与电影娱乐教化功能相融合;开展绘本故事汇、手工艺品制作、绘画课堂等各式各样的未成年人阅读活动。
其次,在法规制度等方面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设立法定未成年人阅读日,定期举办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等。深圳市早在2016年便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条例》,将4月23号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由相关部门主办,公共图书馆、阅读联合会等联合策划,为未成年人带来系列精品阅读活动。至今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活动已举办三届,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5]
3.2 整合专业化服务资源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上受人员、经费等多重因素制约,其服务依赖于多方参与。在未成年人服务上,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政府、社会团体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例如与教育局、宣传部等政府机构合作组织地区中小学读书节等活动;利用企业冠名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解决互动经费问题,并加强与地方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的广告效应提升阅读推广效果;与地方科研机构开展阅读指导、阅读调研等工作,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为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提供支持。
其次,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取长补短,加强经验交流。地方公共图书馆需加强同先进图书馆间的交流,推动馆际合作,学习先进图书馆未成年阅读推广实践经验与成功做法,形成自身特色化阅读推广活动;统一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主动适应新时期未成年人阅读特征与图书馆发展形式,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推进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开设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使公共图书馆资源实现即时共享;[6]馆校合作,共促阅读推广,将科普展览、知识讲座等资料带入校园,做好阅读推广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让更多未成年人认识图书馆、走入图书馆。
3.3 搭建立体化阅读平台
公共图书馆需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征,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其参与到图书馆活动当中,逐渐爱上阅读。首先,立足图书馆阵地,搭建内容丰富的阅读平台,开发主题性阅读资源。如“国画图解二十四节气”“镜头中的城市”“纪念中国抗日战争80周年展”等主题展览、摄影作品展,充分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特征与实际阅读需求开展阅读导航。再如寻求阅读同诗词的融合点,开展未成年人诗词朗诵大赛,推出“诗词进校园”“古诗词接龙”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诵读文学经典。同时可开展诗化作品等活动,引导未成年读者通过绘画、阅读等各类创作模式,实现对古典诗词的全新演绎与解读。
其次,搭建生活化、体验式阅读平台,实现阅读服务“生活化”。依托主题活动,将阅读与地方民俗、时令特色、日常生活等紧密结合,让阅读更“接地气”,提升未成年人阅读参与感与获得感。如在民族传统节日端午期间,结合屈原历史文化故事以及《楚辞》等经典诗词作品,并针对性开展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亲身体验传统佳节中浓厚的书香与文化传承。充分围绕未成年人阅读习惯,以阅读为主线,引导未成年读者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受阅读快乐。
此外,利用多重手段构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平台。具体应顺应“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大趋势,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购置引入电子书借阅机、少儿自助借还机、少儿触摸一体机等先进阅读服务设备,使图书馆阅读资源更为丰富,未成年人阅读更为便利;加大图书种类与数量的丰富程度;数字资源应成为图书馆主推资源,如易趣少儿动画馆、国学启蒙教育库等数据库引进,创建未成年人互联网阅读服务平台,构建适合未成年群体的数据库,不定期更新书目与相关活动信息,满足阅读信息需求。[7]同时结合自身数字资源优势,向未成年人群体提供健康、安全的互联网资源,推荐专业性强、安全可靠的阅读网站,并结合图书馆阅读活动,中小学实践活动等进行数字化阅读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数字阅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数字阅读技术。
3.4 创设多元化阅读推广活动
首先,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将阅读推广活动与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阅读服务模式。如浙江嘉兴市图书馆邀请中国著名摄影家等专家学者,开展摄影技巧等研究专题讲座,引导未成年人体会阅读多样性,寻找到阅读兴趣点。创设阅读推广平台,如结合“少年强·中国梦”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形式。结合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年度主题活动等开设主题阅读;积极探索社区阅读、亲子阅读、自然阅读等各类阅读服务模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阅读活动品牌,如校园读书节、小作家夏令营、作家进校园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品味阅读参与快乐,变“阅读”成“悦读”。[8]
其次,通过鼓励引导等模式吸引未成年群体关注阅读,参与阅读。例如深圳市图书馆推行的“少儿智慧银行”,为鼓励少儿读者养成良好阅读行为,激发阅读兴趣,以“智慧银行”进行阅读积分的模式让其积累阅读智慧财富,少儿读者每借阅1本书籍,便可获得1积分,图书馆建立起少儿读者的阅读档案,形成个性化阅读推荐,并为少儿读者提供相应的积分优惠等活动,这一模式值得公共图书馆借鉴与参考。
同时,积极构建与家长和学校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与家校的合作,实现未成年人阅读深入推广。未成年人群体尤其是儿童的阅读需从家庭起步,与家校联合,鼓励参与图书馆讲座等相关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中,给予有效指导;图书选取上也可让家长参与,多组织馆内交流活动,图书馆与家长互相交流孩子阅读行为与问题,共同促进阅读服务工作的展开。加强与学校合作,如在学校中设立流动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并基于学校图书馆,以班级故事会、读书会、征文比赛等为载体推广未成年人阅读,丰富学校阅读活动内容形式。[9]同时通过家长阅读教育、阅读知识讲座、书目介绍等活动,提升家长、教师等对未成年人阅读活动的重视,用更主动的态度去引导未成年人阅读,为其创设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阅读氛围;在图书馆内设置“家长书架”,放置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等书刊,让家长掌握孩子身心特征,拓宽知识面,进而用言行鼓励孩子,引导其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4 结语
全民阅读深入实施与《公共图书馆法》施行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征,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开放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新时期文化孕育的土壤,为未成年人阅读贡献应有力量。同时,随着未成年人阅读特征的变化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也应不断跟进新的服务需求,吸收与借鉴先进理论与经验,开展更多符合未成年人需求的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