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新业态

2018-01-28

图书馆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客人文图书馆

张 际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万物互联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为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互联网把越来越多的人、事物和数据联系在一起,大数据、万物互联、全媒体等观念和技术手段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万物互联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和业态形式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新模式、新品牌、新举措应运而生。

1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发展新业态的影响因素

1.1 智能技术是图书馆新业态发展的主导因素

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形态走向了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为图书馆提供了智能化服务形态,传统的文献借阅模式逐渐转化为以数字为基础的各种介质,成为支撑图书馆文献信息转化、存在、融合的物质保障。数字图书馆使移动设备、传感技术大规模普及应用,并呈现出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的特性,实现了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RFID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减少了流通工作量,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效率,使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

1.2 新媒体服务是图书馆新业态发展的驱动力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跨跃和新的体验。通过新媒体服务,图书馆可以为社会公众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更为活跃的交流平台,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分享和体验社会的发展进步。图书馆在借助新媒体提升服务效能的同时,新媒体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推动图书馆产生新的服务模式、服务机制和效果。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用户体验,拓展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水平。图书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强化了图书馆管理手段,完善了读者服务和资源建设,完成了不同类型资源的统筹和协调发展[2],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进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3 大数据应用是图书馆新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万物互联背景下,网络规模大幅增长,社会信息数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万物互联迎来了大数据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自动化水平,为图书馆定制决策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种类日益增多,传统的纸质文献已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献、多媒体、富媒体等数据库。截至2015年,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992TB,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量庞大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图书馆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为图书馆创新和发展提供信息储备。大数据与用户、资源、硬件的融合,催生一系列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大数据服务正悄然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宠,并展现出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业态。

2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拓展

2.1 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它是指利用高新技术,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一系列服务。创客在创客空间实验室里自己动手利用工具、材料等进行创意、创新。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环境和空间,提供新的技术和使用工具,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场所,使之开发出有创意、有价值的产品。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开幕辞时,提出要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2015年,总理将“创客”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为创业创新搭建平台,体现了政府的战略决策。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电子文献资源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为创客空间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基础;同时,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为其提供相关科技、电脑、艺术等方面的场所,基于兴趣开展创意交流、成果展示、创业项目等,推动创客空间的发展,带动图书馆的创新思维体验,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从传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上升到科技创新基地。2013年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成立开始,其后各地各图书馆陆续打造和发展自己的创客空间,如长沙图书馆的“新三角”创客空间、成都图书馆的“阅创空间”等,都为创新、创业搭建桥梁,形成社会创新源泉,推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2.2 新媒体服务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从传统的纸质媒介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再发展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无论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还是受众面来看,新媒体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数字化阅读迅猛增长,超过八成的用户利用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2.67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22.63分钟。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打造个性化服务、塑造品牌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RSS信息推送技术、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技术、微信、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以新媒体技术特有的图文、视频并茂的形式,发布新书书评、播放作家及评论家的视频讲座、链接相关细节资料或背景资料,开展新型的阅读推荐、推广活动,全面提升阅读推广的效率和效果[3]。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进行数字阅读推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与读者的互动,促进新媒体发展。图书馆员要注重加强与用户的密切合作,为用户推荐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有关社交媒体方面的资源服务,挖掘用户需求,激发潜在用户需求,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4]。

2.3 智库服务

智库是基于智慧的一种决策服务。图书馆为智库知识来源提供重要途径,为各级单位及用户提供决策服务,根据各级单位及用户的需求,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方案及服务[5]。当前图书馆正处于“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抓住机遇,构建新型智库智慧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向智慧型服务发展。上海图书馆在2014年推出“产业图书馆”智库服务项目,将智库资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接,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信息和决策咨询,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信息基地[6]。上海图书馆还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主题,研发了“一书、一展、一库及100个舆情内参”等系列成果。湖南图书馆2016年3月加入湖南智库联盟,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基础上,为党政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定制个性化的文化创意服务,并发展为专业智库,不仅能够凸显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地位,同时还推动智慧型图书馆的发展。

2.4 数字人文服务

以人文信息为主体,将数字技术与人文信息深度融合,使浩如烟海的人文信息转化成为图片、文本、声音等数字化资料,构成了“数字人文”的主要内容。吴建中教授认为,数字人文既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也不是单纯的人文研究,而是图书馆员与人文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数字人文的产生,使图书馆馆藏实现数字化,实现了知识的深度挖掘和文本信息的开发利用,从而积累起特色馆藏资源,如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史料的采集与深度挖掘等。数字人文的研究要注重原始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新的途径和机会,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知识库,在文献来源和研究方向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导向[7]。同时,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也推动了数字人文的发展进程。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全球最大的知识宝库,拥有4万多件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电子文物典籍藏品,内容包括美国历史、传奇人物、各州介绍、民生娱乐、多元音像以及书目索引等,为人文成果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庞大的人文数据库。图书馆在资料保存和资源获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数字人文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数字人文也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机遇。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在数字图书馆浪潮中积极参与数字人文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推动数字人文服务的深层次发展。

3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新业态的发展思路

3.1 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载体和方法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理念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资源建设从以往购买多少数字资源,购买多少数据库转变为现在如何让用户用起来,发挥数字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文献信息资源以“微”形式建设,对微视频、微音频、微电影,慕课、直播等以“微”形式展开。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面向智慧城市、5G时代积极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3.2 创新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3.2.1 从信息技术上创新。虚拟与现实空间对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都会带来资源的高度整合、与社会各界的跨界融合。在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能动化、互联网智能化的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在数字出版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内容、服务必须依托于信息技术,只要有新创意、新思路,技术都可以实现。技术、内容与服务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资源建设上创新思维理念,整合资源,建立自媒体,开展高质量信息服务[8]。

3.2.2 从精准服务上创新。互联网时代,信息文献资源在某种程度不是短缺,而是过剩。目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1万TB,其中国家图书馆1000TB,省市级100TB,地市级30TB,在海量信息资源中,读者需要的是精准化、权威化的信息,需要的是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针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的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主动推送相关的数字信息,提供个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文化信息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016年中宣部、文化部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时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11月,北京超星公司为兰考县115个贫困村送去115台歌德电子借阅机,以改善当地文化现状,提高当地人的信息素养,实现文化精准扶贫。

3.2.3 从服务体系上创新。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机构,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认清信息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服务方式,转变服务理念。统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建立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完善总分馆建设,打造多元化读者服务,实施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建设,立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高度,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4 创新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用户在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使用感受和心理感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以及高效的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真实、立体、舒适的知识获取体验。用户作为图书馆最庞大的服务群体,既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图书馆活动最主要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将用户体验嵌入到图书馆服务过程,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用户带来自由、开放的阅读体验,还能改善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对图书馆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图书馆要让用户满意,必须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满意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标准,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服务,为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而不断完善智慧服务[9]。

3.3 利用云服务,创新图书馆服务品牌

新业态的特点是全面感知和万物互联,在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职能从传统的信息检索、收集、管理慢慢地向现代化管理、服务、传播等转变,图书馆数据服务也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转型。充分利用云服务平台,打造分布式、可扩展、互联互通的服务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渠道,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品牌个性战略,按照科学的程序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对信息服务的方式、图书馆服务环境的改造、图书馆品牌形象的设计、公共关系宣传和员工的管理与培训等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设计。通过长期战略规划的实施,塑造出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形象。做到读者的需求让“云”知道,资源的利用让“云”传播,面向读者的服务让“云”实现,读者、社会的交流让“云”承担。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要完成从传统服务到新型服务的转变,就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站在新思维、新理念、新思想的高度,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新业态,不断探索和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新空间,为图书馆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1]魏大威,李春明,温泉,等.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6):22-32.

[2]霍瑞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平台应用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6):91-93.

[3]由薇波.新媒体时代专业图书馆品牌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8):27-30.

[4]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16.

[5]张惠梅.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7(9):109-115.

[6]刘速,刘妍序.试析我国图书馆智库服务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5):65-69.

[7]吴瑾,刘偲偲,王磊,等.从资源驱动走向服务主导——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3):133-139.

[8]陈益君,互联网思维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转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46-51.

[9]刘宝瑞,沈苏阳.用户体验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6):43-47.

猜你喜欢

创客人文图书馆
“小创客”有法宝
图书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创客
创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