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建设与发展探析
——以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8-01-28徐健晖

图书馆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活动文化

徐健晖

(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北京 101149)

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高校要“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1];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再次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2]。传承文化是图书馆的使命,文化教育则为图书馆的基础职能。过去高校图书馆往往将服务的重心放在对教研活动的支持上,在文化服务方面投入精力不多[3]。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弘扬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物院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对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馆内每周有活动,让学生每场有收获,在开展文化活动建设中正逐步形成持续化、常态化的体系和特点。笔者对物院馆在开展文化活动建设的情况加以介绍,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1 物院馆开展文化活动建设的保障条件

1.1 制订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

随着2014年底物院馆搬入新馆,凭借优越的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新馆迅速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园场所之一。物院馆为了开拓图书馆功能,延伸服务体系,在2015年物院馆制订的数字图书与多元化服务建设规划中,强调在当前图书馆重视数字化、学科化,偏向先进技术与理念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学科内涵,人文格局和文化价值,提出在加强数字化建设、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要把图书馆打造成文化教育基地、阅读推广与实施基地,为学生搭建、创造更多展示、学习的舞台与机会[4]。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文化建设活动发展规划,每学期再据此规划灵活制定工作计划,从物院馆自身工作与长远发展层面把文化活动纳入工作规划中加以落实及实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1.2 落实经费提供资金保障

学校对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建设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了开展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问题,除了对图书馆常规经费的投入用以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运转、文献资源采购和设备设施更新外,从2015年开始,物院馆在向学校申请的校内专项中,增加了用于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的专项经费作为资金来源,并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此外,学校还拨付资金保障活动场地的改造、升级的顺利进行。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开展各项活动解除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

1.3 打造专属区域提供空间保障

与老图书馆相比,新馆在馆舍面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好的空间条件。例如,物院馆专门打造了专业、专属的文化活动开展空间。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面积约为60平方米,可容纳30人进行各类文化讲座、体验活动,室内布局素雅,家具及饰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征;图书馆一层南北两侧原各有一块面积为70平方米的空地,为了便于举办室外文化活动,图书馆对这两处空间分别进行了改建,作为举办各类室外活动的场所。

1.4 组建专职部门提供人员保障

物院馆在结合2014年学校岗位聘任工作的同时,在馆内以调整优化部门,合理整合功能,人尽其才为目的,在部门和岗位设置时注重专职团队的建设,设立以“文化活动建设”为主要工作职责的团队。团队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明确,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团队自成立以来,牵头、协调学校和图书馆相关部门负责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和实施。并于2015年成立了图书馆学生社团,社团直接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宣传工作,独立或联合其他社团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真人图书馆”“征文·摄影比赛”“图书馆勤工助学征文比赛”等。专职部门的组建为常态化、可持续开展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2 物院馆文化活动模式

物院馆以“阅在物院”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与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兴趣特点相结合,把文化活动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以互动体验为创新、广辟宣传途径、提倡“两来一去”,整合内外力量,为读者提供体系化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活动实效,在校内外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2.1 内容丰富活动不断

2.1.1 打造书香物院

物院馆根据学期工作计划,按照不同时间点及配合各种文化活动向读者推荐相关图书,既提升了校园阅读氛围,又对读者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比较有特点的活动有:(1)书展活动。图书馆每学期联合多家出版社举办“你买书,我买单”的中外文新书展活动,让读者从自身需求出发,现场参与采书,尊重和发挥读者的主体意识,并重点向读者推荐工业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社科类、数理化类的图书以配合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2)“沉睡”图书推荐活动。图书馆每月新进图书因先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相当数量的图书不被读者所知,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因此,物院馆定期对新进图书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向读者告知,让“沉睡”的图书可以被借阅,增加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3)活动主题图书推荐活动。为了更加有效的体现活动效果,促进图书馆其他业务的开展,团队在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嵌入推荐主题图书的模式,以达到活动效果深入化、持续化、长久化。如配合“孝·让身边充满爱”主题教育展活动推出的有关孝文化及家庭亲情类图书;围绕1969-2016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贡献展览推出的获奖者馆藏文献;面向2016、2017级新生开学季活动推荐的开学第一书等。通过活动嵌入式图书推荐,所推荐的图书外借率超过6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真人图书推荐。为了让读者体验到更加富有活力的阅读形式,图书馆自2015年开辟“真人图书馆”,每学期安排不同主题,邀请老师和学生作为“真人图书”,向参与者分享他们的故事,介绍自己在专业学习、业余爱好、出国留学、考研升学及对传统文化中的经验和感悟,让参与的读者通过聆听与交流做到“读”书、“阅”人、“知”己。

2.1.2 开设传统文化讲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和重要的文化阵地,在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物院馆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从每学期第三周的下午开始,每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为脉络,着力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与时代价值,涵盖茶文化、礼仪文化、国学文化和香道、古琴、书法、插花、国画等内容,让学生可以系统地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既收获了新知识点,同时还与专家分享了新的思维方式。在以图书馆为主举办各类活动的同时,也联合或协助学校其他部门使用馆内各种设施举办文化沙龙活动,进行交流互动。如与校办联合举办的“书香校园,我与校长面对面”座谈会,邀请校领导和同学们进行零距离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与自己大学时代的读书情怀;国际学院自2015年以来,每学期在图书馆传统文化体验坊为外国交换生举办文化沙龙活动,让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100余名外国交换生利用短暂在中国学习的机会更多的了解中国,增进师生彼此之间的感情与联系。

2.1.3 举办主题展览

图书馆展览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特点,是面向图书馆读者的以宣传及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服务[5]。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展览服务作为大学知识文化展示及传播的窗口,在拓展图书馆服务、引领传承大学文化、治学育人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6]。物院馆发挥馆舍空间优势,在大厅按不同主题举办了多场展览。(1)历史题材类。如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举办大型图片展、2016年举办的《典籍的经历》、宣传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展出的《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2)阅读报告类。如2015、2016年度物院图书馆阅读报告,向全校师生公布图书馆各项数据,发布年度借阅图书榜单、入馆之星及借阅之星排行。(3)文化财经类。如“孝·让身边充满爱”主题教育展、1969-2016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贡献展览、2016年“北京市高校书画巡回展览——物资学院站”、2016年“运河梦·青春梦”艺术展、《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物院馆通过多种题材与类型的展览在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2.2 多样手段助推宣传

开展文化活动离不开宣传工具和平台,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活动既成为传播内容,也是传播方式。团队借助图书馆及学生会微信平台发布活动信息,主动吸引学生关注。利用现代设备助力文化活动,在物院馆出入门两侧及三、四层中部的LED大屏幕和一层大厅南北两侧的终端播放器上实时滚动播放各类活动信息。在图书馆开展文化类活动之前,学校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以休闲类居多,文化类活动较少,自2015年后,在图书馆的支持下,各社团与图书馆密切联系并主动参与或联合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如怿正轩书社举办的“青春·阅之忆”有奖征文比赛;摄影协会与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最美阅读”摄影大赛;学生会宣传部举办的摄影·微小说大赛;求思德书社与图书馆合办的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2017阅读马拉松比赛;汉服社举办的国学礼仪与汉服文化展演;围棋社和图书馆合办的“弈风杯”校园围棋赛等活动。活动在学生当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强烈的反响。

2.3 提倡“两来一去”,互动体验创新

“两来”是指专家请进来与自愿来。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授课专家资源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最开始由团队成员通过自己的关系或网上进行寻找请专家进校园。随着活动的展开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除了继续邀请专家外,逐渐已有授课老师或机构主动与团队联系,要求进校园开展文化活动。“一去”是指派有特长的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可以为同学讲授文化课程。如团队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剪纸、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要实现馆内老师上台讲课,减少对社会培训机构的依赖程度。除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相关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外,物院馆还特别注重学生通过文化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并能进行实际表演、展示能力的培养。在接待韩国平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等国外高校来访时,通过中国传统茶艺的演示,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友谊。

2.4 加强内外合作,重视资源共享

物院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注重内外协同,多方合作的思路。对内在以专职团队为主设计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强调馆内多个部门合作,并且发挥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的潜能,保证各项活动协同运转;对外积极与校外单位进行合作,发挥社会力量优势,取长补短,产生效应最大化。三年来物院馆与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北京宋庄艺术区、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市高校书画联合会、北京灯谜协会等多家校外单位联合举办文化活动,既实现了资源共享,满足的读者对活动内容多样性的需求,也对各自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3 活动成效显著,影响辐射校内外

对于开展文化活动的效果如何,图书馆不应以自我的感觉判断,而是一方面要着手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从读者的评价结果两方面来考量。每次活动结束后,团队及时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从多个渠道听取读者意见,跟授课老师进行课程内容沟通,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做好准备。从三年的实际效果看,物院馆在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如文化活动参与人次由2015年之前每学期的不足200人次,到2017年春季学期已增加到3200人次;吸引学生社团数量由先前为零,逐步发展到2017年春季学期结束有12个社团参与到图书馆文化活动中。由于物院馆开展的文化活动进入常态化,活动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热情,使广大师生获益,得到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信赖和赞赏,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一个亮点。校报多次在“特写·专题”栏目中对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在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北京物资学院毕业生进行的学校行政、职能和服务部门满意度及重要度调查中显示:在14项服务指标中本科生认为图书馆在学校各项服务中的重要程度排名第一,满意程度排名第一;研究生认为图书馆的服务重要程度排名第六,满意度排名第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物院馆开展的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开展文化活动不仅使校内读者及学校其他部门更加关注图书馆,提升了图书馆的学校地位,其带来的蝴蝶效应也辐射到校外,成为学校的一个文化品牌,吸引了京内外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来访与交流,起到了图书馆文化传承职能的示范作用。

4 物院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活动的特点及展望

物院馆文化活动建设,依托自身条件,逐步摸索出适合本馆实际情况的活动模式和实现路径,最后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其运作模式愈发成熟、合作对象范围愈发广泛、读者参与人次不断增加。其体现出了如下特点:(1)规划系统,突出优势。在开展文化活动时依据图书馆战略规划制订了清晰的工作计划,并依托在馆舍、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得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平稳的展开。(2)内容多元,注重体验。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多样,构建了多元文化活动体系,拓展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活动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强调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掌握一些技能。(3)通力合作,宣传到位。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团队与校内外相关部门、社团及机构通力执行、协调合作,既提升了活动效果也扩大了覆盖面。为增强活动影响力,在各项活动进行之前,根据活动主题、规模、持续时间等不同情况,确定宣传用语,精心设计海报与展板,并和制作方进行沟通,保证最优宣传效果;除了利用传统的海报、展板及屏幕外,还运用网络技术与平台、新媒体媒介进行宣传,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读者的接受习惯与体验。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图书馆边探索边开展类似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若想在今后文化活动建设中取得更大的进展,还应从学校政策倾斜、馆员能力提升、校外联动机制、校内挖潜读者、趣味娱乐互动5个方面继续提升:(1)要把文化活动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估中,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其自身力量无法与各院系相比,有时因为报名或到场学生数量较少,难免会出现冷场现象。把图书馆开展的活动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如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可以获得1-2个学分,在特定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2)要提升馆员的文化学术能力,物院馆正在探索的派馆员外出学习,学成回来后走上讲台,使馆员成为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角,最终实现举办类似馆员讲坛的活动,为读者开设文化活动的课程。(3)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多加关注、宣传本地区特色文化、传统文化或是本地区知名作者。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增强与图书馆其他服务的联动效应,使文化活动与其他服务内容紧密衔接,让图书馆开展的服务真正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机体。(4)要更多吸引对文化活动感兴趣的“非活跃群体”,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模式和行为举止已经接近成型,图书馆如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人次,就要从“非活跃群体”入手,着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使这些“观望参与者”转变为“活跃参与者”。(5)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最有激情与活力的大学生读者群体,在组织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活动的体验感、知识性、参与性,还要更加关注趣味性、娱乐性和互动性。这方面物院馆作了很好的尝试,如在2016年举办的“猜灯谜·促阅读”活动中,800余条谜语的谜底由中外小说作品、作家名、唐诗、传统节日、报刊名及成语组成,既实现了阅读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又增加了读者参与活动的娱乐趣味性。

5 结语

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在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既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改善图书馆的校内地位,又可获得更多外界的关注。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活动模式,在实现自身价值,为自身赢取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地位的同时,促进文化建设工作朝着常态化、持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7-09-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7-09-27].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陈幼华,陈进,郝雁.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37-40.

[4]北京物资学院数字图书馆与多元化建设规划(2015版)

[5]王世伟.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J].图书馆杂志,2006(10):22-26.

[6]庄玫,杨杰,郭兰芳.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清华大学图书馆展览的实践与创新[J].现代情报,2015(3):157-160.

猜你喜欢

图书馆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谁远谁近?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