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规划研究
——以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

2018-01-28姚春燕

图书馆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馆图书馆空间

姚春燕

(沈阳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41)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的藏书空间、阅览设施、馆藏保护、数字存储、科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者需求随之日益变化。为了跟上当代图书馆发展的脚步,很多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空间改造,也有很多高等院校为满足办学条件,筹划建设新馆。高校图书馆的新馆建设或旧馆改造应将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在空间规划与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建设具有前瞻性的有利于读者使用的多元化功能空间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现代化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图书馆,建设能够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用的高校图书馆,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1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理念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建在校园的中轴线上,地理位置占据绝对优势,建筑物大多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可是图书馆的内部建设多被学校忽略,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年代,是典型的“交钥匙”工程,图书馆很难参与到建设项目中,导致图书馆建成后,不能很好地为图书馆业务工作所用,读者使用不畅通,造成面积大量浪费。高校图书馆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建设理念参与图书馆空间设计、规划、布局等工作过程,把图书馆的内部建设成为与其建筑物在校园中的位置和建筑物形象相匹配的读者使用空间[1]。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秉持的理念[2]。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多样,服务方式在转变,服务内容在深化,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没有发生变化,也不会变化,工作性质——服务没有发生变化。“读者第一”,即把最好的位置留给读者。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图书馆空间建设时,要研究师生对图书馆空间、资源、新技术、新媒体的需求特点,以确定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功能空间。“服务至上”,即把最好最方便的服务提供给读者。图书馆内每个空间的使用和业务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图书馆空间规划时应依据本馆情况梳理业务活动,确定开展业务及活动类型,从业务工作角度出发,明确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图书馆建筑与布局在功能上提出要求并加以完善,并保证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便利和畅通。

2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原则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或空间再造应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在进行空间建设规划时制定易于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的空间建设原则。

2.1 便利原则

高校图书馆既要向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还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空间和各种设施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既要考虑读者利用资源和空间的便利,也要考虑业务工作的方便,读者的便利与图书馆管理及业务工作的便利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读者[3]。

2.2 多功能原则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那就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校园文献资源中心、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研究场所、文化交流平台,在功能布局上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信息服务结合起来,使图书馆有宽敞的图书收藏空间、优良的藏书保管条件、充足的阅览座位、舒适的学习环境、一流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2.3 先进性原则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技术、即时通信技术、物联网、开放获取、云计算、大数据、富媒体等技术在现代图书馆服务中广泛应用,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高校图书馆要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以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

2.4 科学化原则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全校师生获取信息、学习与交流的公共场所,要使学生与教师科学有效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空间建设需要周密考虑,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应体现合理性,读者使用应体现便利性,资源开放程度应最大化,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4]。

3 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实践探索

大学图书馆馆舍空间再造论坛于2016年在北京召开,论坛指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场所,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和空间的利用。如沈阳大学图书馆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展开了广泛的调研,派出有关人员走访了辽宁、黑龙江、湖北、北京、上海等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新馆建筑设计和布局规划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大流通全开放式空间布局,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

大流通管理模式是针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缺陷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一种先进的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读者为中心,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比例,是现代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这种方便读者的管理模式以图书馆大开间全开放的建筑格局为前提,空间布局可以灵活组合,在一个空间区域内既有藏书,又有阅览,还可以外借与咨询服务融入一体,形成“人在书中,书在身旁”的阅读氛围,为读者接近书刊、自由阅读创造便利条件[5]。目前沈阳大学图书馆有馆舍两处,书库阅览室条块分割,耗费人力和空间,部分书库实现自助借还。为新馆实现大流通服务模式,本馆已招标自助借还设备和RFID标签,为新馆全面实施大流通工程统一纸质文献的加工。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在规划布局上,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式设计,空间相通相连,读者视野开阔,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

3.2 功能分区科学规划,发挥图书馆整体功能

读者进入图书馆即拥有宽敞明亮、通透舒适的环境并很便利的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馆内布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功能空间的规划设计要以读者为中心,需要与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方式、服务手段相适应,总体布局紧凑合理,便于联系和调整;局部功能区注意动静分区,互不干扰。藏书空间要根据现有藏书统计情况及建设规划,计算各类图书比例规划布局,读者座位分布根据读者来馆阅览和自习数据规划,保证藏书、读者、工作人员3个主要的流线通畅、节能,根据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规划功能空间,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在流线和空间组织上充分考虑以上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地下一层为建筑配套系统变电站、配电站、排风机房、换热站、消防水泵及车库;一层为密集书库、影音欣赏空间、创意展示空间、影音欣赏空间、创客空间、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总服务台等空间,还有文献建设部和技术服务部工作空间;二层为电子阅览空间、信息素养教育空间、音像视听空间、音乐欣赏空间、新技术体验空间、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等;三、四层主要为阅览空间,边缘位置设置小型研讨空间,沈大文库、古籍阅览空间在三层,便于读者感受文化氛围;五层为人、书流动量小的专科阅览室、研讨室等空间,公务接待、行政办公、馆会议室、读者活动用房等设在五层北侧。这样形成低藏高阅的整体格局,使业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联系密切,藏书尽量接近读者,又方便管理。

3.3 资源组织学科化,便于读者快捷获取信息

随着“双一流”战略的提出与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应在学科服务上。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的资源组织拟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规划馆藏和借阅区的划分,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大类和工业技术类目与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组织文献资源,考虑将相关学科的图书、纸刊、电子资源的使用集中,以书架、书桌、绿植区分设置学科资源区域,即类似于学院学科阅览区,方便读者,提高资源的使用率[6]。使读者科研、学习与文献获取在最小的空间范围内便可以完成,节省读者的时间。

3.4 空间建设多样化,为读者提供新技术新数字资源服务

伴随着移动技术、开放获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获得了拓展服务空间的契机,服务领域也得以延伸。图书馆需与时俱进调整服务方式和空间布局,开展数字应用体验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协作环境的综合需求,为读者提供科技进步的最新发展成果,感受新技术、新设备的实际应用。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共享空间是以整合资源和集成服务为基础,采用现代化技术,注重读者体验,为师生提供交互、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场所,可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对部分图书馆的考察,依托新馆建设的资源条件、设备条件和空间环境,新馆拟建设多种形式的学习共享空间:影音欣赏空间、经典阅读空间、音乐欣赏空间、研讨空间、信息素养教育空间、新功能体验空间、创意展示空间、音像视听空间、朗读空间等。密切关注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发展趋势,加强多样化空间建设,这是当代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3.5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发挥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独特文化,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的精神面貌、文化氛围和历史传统的总称。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对文化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非常重要。图书馆空间规划和空间设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融入其中,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体现校园文化元素,营造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沈阳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内部设计和装饰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魂魄——“青春、健康、和谐、奋进”,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标、校旗、校歌等主题元素融入了图书馆空间布局与设计的各个环节,以装饰画、提示语等方式展示,激励学生前行[7]。休闲区、阅览区、体验区、会展区等都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环境育人的建设理念。

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应以“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服务理念为前提,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确定先进的服务模式,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着眼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科学布局,让文化的元素融入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赋予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活的灵魂,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环境的育人功能。

[1]赵成山.“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我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方针[J].图书馆学刊,1996(2):1-4.

[2]牛靖涵.再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J].图书馆学刊,2012(8):74-75.

[3]马立.高校新馆建设中应遵循的五原则[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7):57-60.

[4]李明,孙权.传承与创新中的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与设计原则[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3):197-198.

[5]王彬,陶嘉今.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8):12-14.

[6]冯介民.漫步螺旋形书海——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解读[J].中外建筑,2016(11):109-111.

[7]杨玫.图书馆多重文化空间设计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3):52-55.

猜你喜欢

新馆图书馆空间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投标)设计
深圳科技馆新馆
空间是什么?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