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扶贫背景下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2018-01-28修稳君
张 俊,修稳君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校务处,云南 临沧 677000)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二字。“扶贫先扶人”,所有资本中唯独对人本身的投资才是最有价值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非常富足。然而,农村匮乏的人力资本与丰富的人力资源相互矛盾。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当前打赢贫困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征
1.人力资本的内涵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人这一劳动力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带来可预期的收入,也就是剩余价值。因此,现代经济学逐渐把人的劳动力也当作一种资本,即人力资本。最早对人力资本进行论述是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在《国富论》中指出人力资本是社会居民或成员习得的(acquired)、有用(useful)的能力(abilities),他认为:“学习一种才能,虽然要支付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并可以创造利润。”[1]一般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本的获得常常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生产的能力积累。这些能力积累的存量,不仅包括人先天的素质能力,还包括后天对人的投资。对此,有学者曾论述道:“一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术、能力及特征能带来收益,二是这种知识、技术、能力以及特征能通过医疗保健、教育、工作寻找、信息猎取、移民和在职培训等后天投资的方式获得。”[2]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这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我们要想获得生产的能力,就必须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和农业现代化技能培训等等。
目前,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人力资本内涵,就是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定义。他认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等,这些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迁移和“干中学”等人力投资而获得的。[3]
2.人力资本的特征
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人力资本也属于资本的一类范畴,是区别于物质资本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因此,人力资本具有与资本相同的特性,即收益性,其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带来一定的收入。作为一种现存的资源,人力资本又与资本的收益性具有差异性,亦即这些资源是否能够创造未来收入是未知的。换言之,如果其拥有者不主动地去投资,不让它们去创造价值,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自然,这些资源就不能成为资本,也就不具有收益性。比如,一个掌握高科技素质的人,因为自身兴趣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科技领域发挥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这项人力资本,那么掌握高科技这项技术对于其本人来讲就不是人力资本,仅仅是人力资源。进一步来说,其只是具有潜能的人力资本。然而,只有带来价值的人力资本才具有资本收益性。
人力资本具有增值性。属于固定资本的物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会随着生产的进行而损耗,导致本身的价值不断缩水。但是,人力资本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等因素而增强自身存量,进而本身的价值与原来相比会增值。这就是人力资本的增资特性,也是人力资本区别于其他资本的一个标志。人力资本增值特性,促使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把目光转移到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上,这就使人力资本与其它资本相提并论。
人力资本具有激励性。人力资本除了具备资本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人力特性。经济学领域的很多学者,普遍认可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收益、依附性等人力特性,却忽视了人力资本的激励性这一重要特性。人力资本对人身具有依附性,人力资本需要激励,只不过激励性这一特性较为隐性。例如,某技术工人新近掌握了一门技术,但是这门技术很快就遭到淘汰,因为他并没有掌握这门生产技术获得应有的收入。基于此,要想使边际效益达到最大化,人力资本必须要产生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其价值。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精准扶贫的价值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一个事关民生的重要战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起点低、基础差,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比较贫困。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
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农村的基础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农民以土地为生,靠庄稼吃饭。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并没有过多的经济能力投入到教育方面。因此,政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都应该加大力度。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最基本的就是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能够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水平和补齐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短板,缩短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农民通过接受基础教育,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了自身文化程度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2.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技能投资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
精准扶贫要从传统“输血式”的扶贫理念,向“造血式”的扶贫理念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我国农村近几年劳动力流动的状况来看,高文化素质和拥有技能的劳动者容易找到工作。在人力资本中,技能要素也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这也是农民增收的一种途径。但第二、第三产业往往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而农村人口大都只懂农业生产的技能,不能与第二、第三产业所要求的技能相匹配。隔行如隔山,加大对人力资本技能培训势在必行。对人力资本技能进行培训,有助于让农村劳动力在农闲的时候从事其他产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如此,既满足了农民增收的需要,又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科技投资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土地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小农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虽说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以前有了空前的改善,但基本还是一家一户式的小农耕作。农业在灌溉、播种和打农药等程序上,还依然是农户各自独立地去完成,这种小农耕地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因此,人力资本科技投资成为影响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就是要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知识,能够运动机械化水平进行农业生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使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4.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社保投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依然存在“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阻碍农村攻坚脱贫的问题。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或卫生员的行政村比重为90.4%,比2012年提高7.0个百分点;91.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比2013年提高7.0个百分点。[4]加大人力资本社保医疗投资,有利于农民看病问题的解决,为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为其身心健康系上了安全带。从而,使我国养老保险不断完善,让农民真体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另外,教育投资让农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农民的下一代不用担心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使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大大地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走出去。总之,加大农村人资本社会保障投资,从心理层面来讲,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从物质层面来讲,在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三、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贫困地区的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国的扶贫政策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为精准扶贫战略保驾护航,从根源上减少已脱贫地区的返贫率。一言以蔽之,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
教育是国本,也是科教兴国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跟不上城市基础教育的步伐。因此,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成为国家长期坚持的方针。一方面,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处于主体地位,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模式。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还要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基础教育投资资金的按时保质到位。现实中,由于教育成本较高,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无法支付学费而辍学。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投资以外,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于上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补助。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逐渐完善,农民对教育投入的成本,也相对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另一方面,要着重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师资力量。定期举办城乡师资交流,整合城乡师资资源。政府要放宽政策,给予到农村支教的教师以丰厚的物质待遇,要留得住人,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员不发生或者少发生流失现象。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了人力资本的质量,作为国本的教育绝对不能含糊。
2.鼓励和扶持职业教育发展
鼓励和扶持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增加人力资本的厚度,对于减少返贫率意义重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子女的教育,但是教育投资基本在子女未来劳动力方面,而忽视了现实劳动力投资。让考上大学的学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也要让没有进入大学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毕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也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一种手段。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发展不健全是制约农村人口技能发展的原因之一。职业教育投资属于民生性的工程,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在政策上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内,并负担起主要的责任。再者,要鼓励非政府力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要逐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非政府支持为辅和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培训的格局。职业教育在培训农村人口技能上,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现代化技能培训,即让农村劳动力掌握农业现代化技能;二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掌握除农业以外的技能,比如培训具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技能。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3.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要想让农民富起来,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迈进。政府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民学习农业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一是政府要派驻农业技术类的人才到农村去,给予农民农业技术的指导,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二是政府要加大农业投资,让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例如,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小农生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形成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政府要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引入大型播种机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农民才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从事除农业以外的业余活动。这也是人力资本一种隐形投资。
4.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维持社会稳定,还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身体健康是人力资本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人口的身心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5]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与城市不能相提并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的一大难点。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在医疗方面,实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农村医疗资源配置,保障一定人数的范围内配备与城市居民相等的医疗资源。另外,在医疗保障资金的交纳方面,“政府——个人”筹集资金模式能够减轻农民的压力。国家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覆政策、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本资金。”除此之外,社会保障的其他方面也要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真正做到广覆盖、保基本,体现我国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原则、责任分担原则,要让改革取得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精准扶贫意义重大。虽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积累基础差、底子薄,毋容置疑,这严重影响到精准脱贫进度。为了尽快让贫困农村地区题脱贫,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把加大人力资本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为精准扶贫打下物质基础。
[1]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07.
[2]周金燕.人力资本内涵的扩展: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82.
[3]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精准脱贫成效卓著小康短板加速补齐——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六.[EB/OL].(2017-07-05).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07/t20170705_1509997.html.
[5]陈波涌,唐智彬.论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与途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