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01-28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郭 洪 云

(中共山东省委 党史研究室,山东 济南 2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文化自信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价值及其建构途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支撑的民族不可能真正自立、也不可能真正富强。实际上,民族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器物比拼说到底都是文化的比拼。一个民族的崛起或衰落,就其根本来说在于文化的崛起或衰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P41)。

文化自信是相对于“文化他信”和“文化自卑”而言的。客观地说,文化犹如春雨在润物细无声之中,熏陶了人们的思想情怀,铸就了人们的家国意识,为人们的精神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园,成为人们习焉不察而又如影随形的文化传统。在今天,我们可以汲取世界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文化,但我们无法完全打破既有的文化重新置换为外来文化。那种一味地认为外来文化就是优秀文化、自我的文化就是劣等文化的观念,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自然也都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中华民族能够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本身便谱写了一曲文化自信的赞歌,因此,对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既没必要“文化他信”,也没必要“文化自卑”,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重视文化自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实践需要。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主要使命是摆脱贫困,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经过近四十年的艰苦奋斗,温饱问题不仅解决了,而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到了攻坚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地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蓝图就展现在眼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是一个大问题。从根本上说,我们要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没有外来现成的道路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效法。早在革命初期,当中国共产党人行进在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时,有人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样的疑问,是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响亮的回答体现了共产党人对自己选择道路的自信。当然,这道路自信也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初,苏联和东欧的社会剧变一下子把中国的改革置于历史的十字路口,西方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的论调。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受到苏联和东欧社会剧变的影响,反而再次焕发出无限活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依然风景这边独好。这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选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是文化自信的结果。我们与世界先进民族和国家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在此情形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便成为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四个自信”的理论阐释,恰是对包括文化在内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系统阐释和回答。

重视文化自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就会魂无所依,就易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协力奋进。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来看,一些国家和民族之所以会发生连绵不断的冲突,根本点就是在文化认同上出现了分歧,在文化包容上出现了偏差,既没有文化上的自信,也没有文化的自觉,由此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文化危机;而文化危机则又反过来进一步恶化了社会危机,最终使国家和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之中。从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看,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各有其特殊性,但其发展进程总是朝着自主文化的选择方向挺进,这说明离开了文化的选择,就无从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价值观念的更新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痛苦过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当前面临着“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1](P9)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情况下,需要坚持文化自信,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成为引导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深层次上来说,源于坚定而强大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足见文化自信对民族强盛的重要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文化自信对民族振兴到底能够提供怎样的力量支撑?

首先,文化自信起着滋养民族生命力的作用。文化的自信,说到底是一个民族生命的自信。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重重磨难,却不断发展壮大,就在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华优秀文化犹如有机体,始终具有革故鼎新的能力,不断丰富其文化精神,不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成功地激发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文化自信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将不同区域的文化共同熔铸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精神品质、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精神家园基础上形成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催生出巨大的凝聚力量。中华民族不断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不断凝聚的历史。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的团结。

再次,文化自信起着激发民族创造力的作用。文化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思想起点和精神平台,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创造活动。中华文化饱含创新基因、创新精神,求创新,求变革,始终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品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文明的长足发展。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支撑我们民族走向辉煌的不竭力量源泉。中华民族在每个重要历史关头,正是依靠文化自信和进取精神,才把握住了中国正确的发展方向,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日益接近。我们今天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为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怎样坚持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呢?

坚持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文化自信不只是对某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自信,更是对中国从古至今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的自信。为此,我们一要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二要融通中外,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要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三要面向未来,加强对自身文化使命的认识,坚持自身的文化主体地位,相信自己的文化创造力。

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强化中华优秀文化的引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昂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坚守精神高地,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振兴铸就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这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加强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是来自墨守成规,而是来自文化创新,来自新时代条件下激发的巨大文化创造能力及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那么,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行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实现复兴的坚实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自信肩负着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强调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