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引导下的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策略
2018-01-28王一鸣
王一鸣
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在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保持健康。武术属于我国的一种具有特色的强身健体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历史悠久且被人们所接受,武术具有强烈的群众性基因,因此在全民健身的过程中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武术在全民建设中的发展现状
1.1 武术核心内容传播范围小
武术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咏春拳中,有一种贴身短打的方式,是源自船夫的职业技能,由于长期的撑船形成的惊人臂力成为了这种武术的特色技术。这种武术练习的方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日常的简单锻炼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有很多拳师即使是在日常的行走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锻炼,主要是掌握了训练的技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因此缺乏有效的武术训练方式,很多训练方法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所以这种源自生活的优势没有及时发挥作用,缺乏日常生活的锻炼,就影响了技术的提高。还有一些人会将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操,所以采用了不合适的练习方法,效果不理想。虽然还有太极拳等比较简单的武术方式,但是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内容,很多武术核心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传播[1]。
1.2 上手较难,组织缺位
套路练习是武术训练的基本方式,但是很多群众都是缺乏基本的武术基础,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掌握这种套路,武术健身操逐渐强化,但是不利于武术技巧的提高。在群众体育中,武术属于一种比较难的项目,尤其是缺少组织,就会导致练习的效果不佳。很多太极拳健身的人都是要跟随领队学习才能进行有效的练习,因此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在群众体育训练中,大多数人会选择健身走以及跑步的方式,这种训练方法适合老年人,但是武术套路复杂,上手比较难,所以训练的效果还不如跑步。虽然武术套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无法保证大规模人群进行练习[2]。
1.3 武术训练缺乏足够的活力
虽然在年轻的群体中,有很多人都向往学习武术,但是真正练习武术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年轻人愿意选择的是具有活力的球类运动,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可以得到锻炼。年轻人参与激烈运动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关注。但是武术项目的练习则无法满足年轻人的这些需求,简单的武术套路强调的是平和而非竞争。但是像散打这样比较艰苦的训练,很难有人愿意选择。年轻人愿意学习防身的技巧,但是又觉得吃苦而放弃学习。像跆拳道这种运动,虽然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但是掌握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长期坚持练习,很多武术项目都比较死板,活力不足,所以不利于在大众群体中推广。
2. 以人为本引导下的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策略
2.1 从认识层面分析
首先需要总结目前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主要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认识层面上来看,武术运动在推广的过程中,缺少专业的讲解,尤其是学习的人员不清楚自己学习武术的目的和基本的了解,对于武术的了解也比较落后,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武术与时代结合的效果。所以导致武术教学缺乏足够的战队性,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调针对性,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职业和年龄的人学习武术会有不同的领悟,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武术的推广需要承认这种特殊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这种项目在社会中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职业技能,而变成了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这种武术的智能与过去的武术相去甚远,尤其是武术可以应用在全民健身中,让群众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目前的武术推广人员不再局限于教练员,需要以学院诶主体。“以人为本”的要求是要求武术推广者能够真正的看到学习人员的特点,根据武术学院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武术的推广,而是要具体的分析推广武术的意义所在。武术活动的推广,要注意不能为了扩大普及范围而极力的迎合大众,而是要注意处理技术锻炼之外的文化推广,武术文化和哲学具有深刻的内涵,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研究,包括身体素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3]。
2.2 从方法层面分析
从现代社会的本质上进行分析,现代社会具有理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迷茫的情绪。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经验,而且现代社会的人们始终处于紧张的忙碌生活中。武术的推广要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特点,并且为提供精神上的锻炼方式,这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作为一种研究人类自我的武术,武术哲学与人体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武术文化在武术锻炼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促进武术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武术文化的缺失,虽然得到了技巧上的训练,但是武术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武术锻炼在磨砺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武术的推广需要满足不同职业和年龄的人群需求,并且要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形式等方面入手,满足不同特点人群的基本需求。
2.3 选择因材施教的方式,制定科学的武术推广策略
2.3.1 年龄的分层
武术推广要注意以人为本,首先要分析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院特点。比如在12岁以下的幼儿群体,由于其智力和体力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中进行武术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成长。针对这一群体进行武术教学,需要注意使用简单生动的训练方式,比如使用武术操等内容,而且要注意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18岁到35岁的青壮年来说,由于这些人身体比较健康,所可以承受较大强度的体育锻炼,这个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也比较多,虽然青壮年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但是也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强度比较大的高难度技术训练,比例可以练习散打、擒拿等项目,确保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要练习实战的方式。35岁到65岁的中年人群,由于身体素质还可以,不过很多人已经患有健康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影响人的发展,因此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充分利用武术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小慢性病的危害。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比较适合使用简单的武术套路[4]。
2.3.2 文化教育水平以及职业分层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水平与职业构成有着紧密的关系,保证职业的稳定性才能有效保证锻炼的稳定性。很多办公室职员的运动需求比较强烈,因此比较热衷于瑜伽等项目,针对长期参与工作的人员,武术推广需要满足这些人群的锻炼需求。但是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稳定的收入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购买武术类的书籍,分析自己的健康问题,能够真正的传承武术价值。对于无业的人群来说,收入不稳定,但是身体素质较好,体力劳动与基本功核心训练结合是比较好的方式,要求训练力求简单。在校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裕,而且文化水平高,可以在学习武术运动技能,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利于武术文化的推广。
2.3.3 地域和地点的分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武术项目,当地的武术种类也符合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因此要善于开发当地的武术资源。注意武术推广首先要因地制宜,尤其是选择一些有亲切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强当地武术教练与学员之间的联系,保持特色拳种的继承。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区域,要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武术的长期推广。随着地域之间差异的不断缩小,各地拳种的交流也在加深,所以武术推广要注意全面性。
3. 结论
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要强调以人为本,无论是技术训练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是由人发起的并且由人推广的,因此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引导。武术推广要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武术推广工作也就是群众的工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要重视健身的作用,亚健康状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武术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
[1] 滕希望,王海鸥.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7):66-68.
[2] 李伟.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129+131.
[3] 刘云东,赵瑜,李婷婷,刘格格.论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延伸性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03):29-30+49.
[4] 刘明亮,余培正.以人为本——论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策略[J].中华武术(研究),2015,4(0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