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的推广实践及其思考
——以东北大学为例
2018-01-28黄轶泽
黄轶泽 王 政
(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4)
1 引言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多年光辉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先辈们历尽了沧桑用各种方式为我们保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见证我们伟大民族灿烂的文化。古籍作为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经过相关部门的修复后,主要被各大历史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及其他历史研究单位典藏[1],其工作主要是对古籍进行维护及数字化等。中华再造善本采用影印的形式,按照古代书籍的装订及排版方式,进行印刷并出版,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2]。中华再造善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形式[3],被各高校图书馆收藏并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随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读者对电子读物的关注度和依赖程度逐渐提升,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的阅览频率却越来越低。如何在提高中华再造善本的利用率的同时做好文献的保护工作,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各个高校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 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阶段中国发展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各城市科学研究及教学服务的中心,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未来国家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中华再造善本作为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发挥其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中华再造善本仍旧主要以藏为主,借阅为辅[4],甚至很多高校读者对中华再造善本几乎不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中华再造善本造价较高。由于善本古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及考古价值[5],因此,国家对于善本古籍的保护工作十分谨慎。中华再造善本是国家为了在不破坏善本古籍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对善本古籍的开发、利用而大规模、成系统的进行影印产生的版本[6],但由于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每套价格仍然较高。
(2)中华再造善本的阅读推广常被忽视。阅读推广一直以来是各高校图书馆及地方图书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提高读者阅读质量、增强读者阅读能力的重要宣传手段[7]。各高校图书馆对于各类书籍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然而,中华再造善本由于其具有专业性强和阅读群体少的特点,一直没有引起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足够重视。
(3)中华再造善本的服务模式局限。对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而言,中华再造善本由于其具有特殊珍贵的属性,仍然只允许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闭架阅读,甚至有些高校图书馆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申请手续后才能查阅[8],读者阅读代价较大,而且由于中华再造善本采用线状的装订方式,其查找难度与其他书籍相比难度较高。
2.2 课题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中的中华再造善本多被束之高阁,鲜有读者问津。只有解决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藏”与“用”的矛盾[9],重视中华再造善本的阅读推广工作,并对中华再造善本的服务模式进行思考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收藏为主、阅读为辅的馆藏观念,加强对中华再造善本的宣传与推广,简化读者阅览流程,使放置于古籍阅览室中的善本古籍,通过更多方式出现在大众读者视野,让更多高校读者愿意去了解中华古典文化,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览条件,才能让中华再造善本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的阅读推广与创新服务领域的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3 中华再造善本简介
3.1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随着历史的推移,各朝各代大量的文化典籍遗留了下来[10]。这些古籍善本,无疑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及艺术代表性[11]。然而,经过历史的战乱和近代以来的动荡时期,许多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籍善本遭受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遗留下来的一些善本由于年代久远,遭受风吹、雨淋、霉变等各种腐蚀后也已经十分残破[12]。
随着建国以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越来越被政府和人民重视,2002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正式开启[13]。该工程由国务院支持,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协同国家图书馆共同完成,国内该领域尖端科研学者,通过对古籍善本系统、合理的大规模复制影印,实现对古籍善本的开发与保护[3]。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古籍善本的原始形态,中华再造善本全部选用仿库磁青纸作为封皮,正文内容大部分使用国产宣纸依据原书板式进行影印,并采用线装的装帧形式[2]。经过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反复提炼与筛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共收录古籍善本1300余种,自唐迄清分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4],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3.2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意义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实施是国家政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的一个重要举措,无论眼观当下还是着眼未来都是值得被称赞的伟业。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有效实施,无论在文化传播方面还是学术研究领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1 文化传播方面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形式。虽然我国目前十分重视对历史遗留古籍善本的收藏与保护工作,但未来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实施保证了珍贵古籍内容与形式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同时,中华再造善本的广泛传播,能够使许多珍贵古籍以较为真实的形态与更多读者接触,让更多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深刻真实的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与古代书籍的魅力。
3.2.2 学术研究领域
中华再造善本的大规模印刷为国内更多相关学者及研究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由于古籍善本的历史年代十分久远,具有不可替代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且多为孤本,其每次被翻阅,造成的损耗都会影响古籍的保存寿命。因此,大多数图书馆或博物馆的古籍善本都只用于收藏,不允许被翻阅。即使允许相关学术研究人员翻阅,也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古籍善本的“收藏”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时,中华再造善本的选目涵盖内容丰富,影印及制作过程严格,每种善本都由权威学者撰写相关提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收藏价值。
4 东北大学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的推广实践
东北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设有专门的中华再造善本存放及阅览区域,共收藏中华再造善本1336种,共计19155册,涵盖中国历史各个朝代时期,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方面,还包含许多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基本收藏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所出版的全套内容,为在校师生读者的阅读及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4.1 古籍常识讲解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学领域为主的高校,大部分读者对中华古代文学常识的了解非常有限。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古本书籍的相关知识,培养读者对中华再造善本的阅读兴趣,本馆开展了“弘扬国学传统,发挥古籍魅力”的国学知识普及活动。每周三在古籍阅览室由专门老师为学生介绍古代书籍的发展及演变历程、书籍的装订形式,以及阅览中华再造善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现场为读者展示并介绍中华再造善本的内容。通过对国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使许多原本对古籍不了解的读者对阅读古籍产生了兴趣。
4.2 微信公众平台中华再造善本的专题推广
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图书阅读推广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读者对古文书籍的阅读兴趣,本馆微信公众平台针对中华再造善本推出“古书时光”好书荐读系列专栏,根据馆藏中华再造善本的内容,分为8个主题进行推广,推广主题分为儒家文学、诸子百家、史书传记、诗词雅集、戏曲名篇、小说文学、医学典籍和佛学经书。每期专栏分别介绍了主题内容相关知识,主题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生平背景及其代表作、作品内容简介及名句鉴赏等。
“古书时光”系列阅读推广专栏让收藏在图书馆中的许多著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读者了解,提高了读者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关注程度,同时,提高了读者的中国古典文化素养,让读者通过阅读微信专栏对中国古典文化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激发读者到图书馆古籍阅览室阅读中华再造善本的热情。
4.3 中华再造善本书目简介
由于中华再造善本是采用专业方式对于古籍善本进行影印而产生的,因此其内容全部都由古文撰写,其文字和内容都较为晦涩难懂,另外,由于古籍善本的特殊装订和存放形式,想要了解每种古籍善本的内容需要逐函打开,对于没有明确阅读意向的读者来说十分不便,许多对古籍感兴趣的读者往往因此望而却步。为了方便更多对中华再造善本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馆针对馆内收藏的1336种中华再造善本的书目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并将其制作成中华再造善本书目简介读本,其内容包含书籍名称、作者、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书籍内容概要等。中华再造善本书目简介读本为没有明确阅读意向的读者选择阅读的书籍提供了很大便利,该读本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为习惯各种阅读方式的读者提供便利。
4.4 开展历史人文沙龙讲座
为了培养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馆开展“宁恩承人文沙龙讲座”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以中国传统国画、书法、文学等为主题,从专业角度为读者分析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名家作品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讲座还设置了现场提问环节,对于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不理解的方面,老师都提供专业详细的解答。另外,参加活动的人员都将获得图书馆提供纪念品。“宁恩承人文沙龙讲座”的开展吸引了很多校内读者的积极参与,从更专业的角度引领读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更准确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提高了中华再造善本的受关注程度。
5 高校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的创新服务建议
5.1 中华再造善本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引进各数字图书资源数据库来满足移动读者的阅读需求,但由于图书种类繁多,各高校的数字图书资源种类还十分有限。中华再造善本作为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籍的影印版本,仍旧十分珍贵,经常翻阅必然会对其寿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耗。对中华再造善本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满足部分读者的阅读需要,有效减少其翻阅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建立完善的中华再造善本数字化服务平台能够使读者更方便、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中华再造善本,减少读者在选择与查找过程中消耗的时间。
5.2 利用电子设备优化阅读体验
由于中华再造善本的内容全部由文言文记录,而高校读者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又存在差异,对于许多晦涩难懂的句子可能理解不到位,在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利用网络进行在线翻译解读,能够帮助读者准确解读中华再造善本中的内容。同时,积极开发利用VR、AR等技术可以使读者在虚拟环境下获得真实的翻阅体验,能够让读者在能够体验纸质阅读的同时不破坏中华再造善本,真正解决珍贵典藏古籍藏与用的矛盾。
5.3 举办主题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中华再造善本是高校图书馆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中华再造善本的开发与利用,将中华再造善本的推广融入到日常的宣传活动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各类读者的阅读兴趣。
5.3.1 开展讲座普及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专业学者的讲座能够吸引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高校图书馆积极邀请专业人士为在校读者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讲座,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对中华古典文学的喜爱程度。《百家讲坛》作为一档优秀科教节目,包含许多观众感兴趣的中国文化和历史题材,由许多国家顶尖学者进行分析讲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5.3.2 组织比赛鼓励读者阅读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播中心,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丰富在校读者的业余生活。为了激励读者对中华古代文学的阅读兴趣,积极开展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接龙及其他历史古籍知识竞赛等活动,并提供丰富的奖品。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视的播出,中华古代诗词被许多观众重视,在高校举办小型类似比赛能够吸引感兴趣的读者积极参与,并且引导读者阅读相关书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学作品。
5.3.3 举办优秀书画作品展示
中国软笔书法和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派别种类多种多样,展现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在高校图书馆征集软笔书画作品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证书并进行作品展示,不仅能够让读者积极展现个人能力特长,同时让更多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对其产生浓烈的兴趣。
6 结语
中华再造善本由于具有文字内容晦涩、收藏价值高、不可借阅等特点一直主要被高校图书馆收藏,阅读使用频率很低。如何提高中华再造善本的利用率,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古籍阅览室,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值得思考的话题。加强高校图书馆对中华再造善本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平台对中华再造善本进行阅读推广,组织相关活动吸引读者阅读,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珍藏在古籍阅览室里的书籍发挥其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