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论话语到差异原理
——体现多元性立论过程的后现代图书馆学批判分析

2018-01-28陈立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陈立华

(德州学院图书馆)

尽管后现代图书馆学专家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差异,然而他们却有一个共识:大家在理论思维上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后现代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是以注重非中心化、不确定性、差异性为特征的,为此,也形成了后现代特有的理论话语。此外,后现代主义对于世界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即“后现代主义思想运用一个复杂的、多元的、未知的、不确定的概念取代了传统的、既定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差异性”。后现代图书馆学受后现代主义思维的影响,对理论话语和差异原理的分析是体现在多元性立论过程之中的。后现代图书馆学以其自身的特征优势促进其建构与发展。

1 后现代图书馆学对现代性思维常规界限的质疑与突破

后现代图书馆学具有批判性,由此也具有挑战性,它具有正向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批判与挑战,才使得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变革不断发展与进步。经过历史的沉淀,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学研究者们对图书馆学在一些默认或公认的常规和惯例上进行了质疑,最先被质疑的是图书馆学的方法论,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的历史界限问题。就像谢拉所说的那样:“引入后现代思想的后现代图书馆学,对历史运用方法的突破还不仅是限于历史的本身,最大的突破在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区分,如此的明显区分可以引伸到想像与现实之间区分的突破。”[1]突破界限是一种突破常规的非惯性表现,就犹如一个读者,身在后现代图书馆之中,以似是而非的语言叙述与非理性对话,通过对话提醒了理论学者们对图书馆学叙事的不信任,这是因为读者的对话说明了在图书馆学的理论思维中带有局限性、即时性和个人色彩。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纪实性的写实主义常规化与虚幻主义的模糊化交织在一起,以意像空间搭配现实的真实性,而且又告诫人们多给予非理性行为的关注。这种利用主体的边缘来质疑理性与非理性界限的手法,常常是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后现代图书馆在其方法论中能够对理性主义的常规化边界进行质疑与批判,这在于后现代图书馆学自身所具有的指涉性。在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和反对时,后现代图书馆学往往采用戏仿的方式进行传统方式的解构。在价值观意义上,戏仿被认定为后现代主义完美的表现形式。戏仿把后现代图书馆学所质疑的内容包含于自身,用新形式来解释过去,促进人们运用审视的眼光来追根溯源,进而重塑原创性这一概念。基于此,后现代图书馆学十分确切地认清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问题回归的状况,这是由于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已经阐述了“敲响了历史的丧钟”的观点,而且后现代主义更为震感的是被冠名为“历史杀手”的称号。通过戏仿,我们感受到了后现代图书馆学具有取得成果的创造方法。戏仿在质疑和厘清后现代图书馆学理性与非理性的边界之时,通过批判发现后现代图书馆学文本与其质疑的传统、常规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后现代图书馆学已经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揭示历史的中断性,在同一性的中心论中寻找到了差异。同时,后现代图书馆学解构主体的本质,这使得在叙事文本中从传统角度进行观察的概念受到了质疑。在后现代图书馆学叙事文本中,存在着随机变换的叙事方位,叙事主体所具有的创造意义在连贯性实体中的地位被完全解构了。这样,一个后现代主义的矛盾观就凸显了出来,即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被异化的“他性”概念转变为“差异”概念。后现代图书馆学否定了中心论的同一化,并在摒弃中心的共同性的基础上,面对大众群体和繁杂信息的存在,点滴和差异受到重视,单一的文化传统演变为了多元化的文化体系。

2 后现代图书馆学构建理论话语成为其批评力量的源泉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认识到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分析和价值观界定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审美实践,同时也看到来自实践的理论话语在后现代图书馆学批评与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倡导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化,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后现代图书馆学话语分析的形式化。詹姆逊曾经这样评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话语特征:“传统的文本符号和话语权力迷失的一个大为不同的表现可以显见于当代理论之中。当代之前,尚还具备具有哲学素质的专业话语——萨特伟大理论体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分析、语言哲学的作品——还能够与社会批评相当差异的话语区分开来。但是现在,有一种很直接的东西,就是理论的书写,它同时是,又不是所有的那些东西……而我会力荐把那些理论话语统统归入后现代主义现象之列。”[2]詹姆逊认为理论话语是后现代主义完美的表现形式,理论话语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它具有“是也不是”、“既也又”的悖谬特征。其实,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话语是相当宽泛的,从新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到社会学、历史编纂学、语言学,这些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话语所注重的问题与审美实践所注重的问题是一致的。谢拉认为历史的继续参与了后现代图书馆学概念的重构,历史文本描述的写实主义功能被问题化,历史与现实、真实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被重新思考。思考的结论是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话语与历史语境建立了联系。后现代图书馆学把历史编写、历史叙述设定为文本,并以指涉的方式来揭示历史文本描述中试图建立权威的统一化叙事倾向。

“话语”一词源自于拉丁语言“discurrere”,其中,“dis”有“离开”的含义,“currere”有“跑动”的含义,因此“话语”的初始含义是到处跑动。在现代汉语中,“话语”有谈话、言说的含义,与其本意差距很大,但是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却延续了下来,就是规则对事物约束的无能为力,即不是理性规则的霸权,而是自由地组织展开。但是“话语”这个概念就是因为这种“自由自在”使得概念本身就存在着含混不清的因素。[3]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理论话语,是作为一个更为开放的结构体系,更加关注理论产生的自由度和影响因素,为此,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话语更多地是在概念上视为一个话语叙事过程,其话语走向是不受启蒙理性规则约束的。

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想意识的使然,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中,主张将生态主义、女权主义等话语与社会学、美学进行结合的实践性做法,促进了后现代图书馆学增强了批评动力。这恰恰是后现代图书馆学重构思想所需要的理论话语源泉。后现代图书馆学要融入到更为广义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理论话语所质疑的、以矛盾的方法重新解决问题,以至于进行自我的构建。谢拉以利奥塔的思维理论来理解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矛盾性和讽刺性。利奥塔关于价值学的理论,是以摒弃元叙事和反对统一性为立场观点。谢拉说,后现代主义以专制的态度遏制和否定专制,以连续同一的方式攻击连续同一性,从本质上挑战本质,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生存的特征。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所作所为亦是如此,后现代图书馆学通过自我指涉的方式对历史的偶然性进行重释,以理论话语直接面对历史话语的方式来提升写实行为和指涉行为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重构中的作用和质量。此外,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话语批判还存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关涉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矛盾论。一方面大众文化的进步不断拉宽其与精英文化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后现代图书馆学运用方法论研究方式试着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后现代图书馆学所要做到的是通过反讽的语气促使大众与精英两者之间文化规则得以摆正,并从文化产业的内部质疑文化自身的商品化过程,还要借助历史学、社会学、符号学的多种理论话语来颠覆精英文化走向专门学科的裂变。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分析布满了“话语”的色彩。像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海登·怀特的历史叙事理论均可被运用到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剖析中。在这些理论话语中,已经打破了伊弗莱的典型结构主义的传统理论话语,使得自我指涉与社会学的历史境遇结合了起来,注重理解文化意识与社会、政治意识之间的关系,将后现代图书馆学带入了多元化的理论研究和认知领域。当然,通过仔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话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话语是全面的,不带有偏见的,话语所提供的理论向度只不过是阐释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倡导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话语,并不是要建立什么样的流行性的理论,而是要通过理论话语叙事将后现代图书馆学引向多元、差异并存的开放式的状态之中。后现代图书馆学要坚持的是表现出一个多元化理论话语叙述的矛盾体,既要置身于其里又要置身于其外,既要参与又要保持距离,既要确立又要提出质疑,重构始终是后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3 后现代图书馆学差异原理成为其理论建构与发展的基础

后现代图书馆学需要差异原理的理论支持。差异原理映证了尼采主义所独特具有的家族相似性。在德里达看来,差异原理是把开放性倾向设置于辩证思维架构中从而实施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将一种确定性投入到不确定性的文本场域中进而获得的一种理论话语分析。[4]差异性所关注的是“非种属的种属”的概念,它是在无形的状况下寻求有形状态的过程。在这样的寻求过程中,后现代图书馆学发现确实存在有在主体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一种内在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把被同一化的哲学要素重新释放出来,进一步在开放性的话语结构中寻找到确定性的元素来。差异原理的运用决定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是非中心化的、不确定的,为此需要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存在的基础。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差异性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差异性,因此,差异的后现代图书馆学不再是被政治意识和知识权力所独有,而是被大众文化所共有,单一化的主体才真正是后现代图书馆学差异的感受者和见证者。这意味着,从价值观上来说,差异原理成为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成长中不可化约的因素。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中,差异原理完全可以创造出一条经验更为丰富的道路来,把差异性、不确定性等这些不可化约的因素结合起来一起融入到理论与实践创造中去,这样可以通过这些不可化约的因素推动图书馆学建设,进而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的作用,是因为差异原理已经不再遵循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现代性理论的路向,运用真理和话语权威来摆平具体的歧义,相反,差异原理的目的是承认并尊重差异,让边缘人群和少数主体说话,倾听不同的、微弱的各方声音,进而解构话语权力,排斥霸权主义,实现多元化。这样,差异原理的内涵不仅为后现代图书馆学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而且成为后现代图书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对于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兴起与发展,差异原理承担着理论启蒙的作用,同时也支撑着话语操作的理论平台,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后现代图书馆学与差异原理有着必然的联系。

具体来说,后现代图书馆学与差异原理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后现代主义反对形而上中心论的影响,后现代图书馆学在理论话语倾向上不再把现实存在作为必然的和合理的,而是将历史的再现视为某个偶然性、不确定性因素的聚集而并非是必然性的结果。虽然后现代图书馆学这种历史观存在一定的偏失,但是在当今社会话语的环境中以及哲学思潮中不能忽略把其当作一段反应现实的历史回应来对待。后现代图书馆学就是要对线性传统历史观以及逻辑表达形式进行批判与解构,要把现实与历史视为一种文化表象并把它们相关关系放置于后现代图书馆学开放性结构中加以重释,进而以解 构的方式创造出主体差异性的知识。另外,有关现实与历史中的“人”的建设问题,后现代图书馆学也保留着后现代思维取向的建设意见。后现代图书馆学反对本质主义,从价值观的角度认为人并非普遍同一的,也非高度抽象的,为此,我们不能够在总体性上对人的建构进行阐释,“没有任何一种特性是内在固有的”。[5]换一种说法,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即使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要融于包含多元化关系的现实-历史之中去阐释、理解。很明显,这一说法是和后现代主义价值思维观相一致的,是在反对人文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基础上阐释人的存在,而且没有去否认人的经验、个性和基础能动性,更多的是把人的各种关系和因素给予历史化和社会化。后现代图书馆学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会产生多样社会立场的过程,人的行为与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之间并行存在,人性总是在现实中的,但是并非是唯一、普遍和固定不变的。二是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和总体性对后现代图书馆学产生了影响,后现代图书馆学也由此反对社会历史形态和文化构式的同质化和绝对化表征,反对将人的群分和文化的亚层次做出整体主义的无差异归类,反对将个体的、边缘的理论话语整合到整体性的知识体系中。同时,后现代图书馆学通过解构知识、权力等后现代主义差异理论的运用,对文化秩序和理论中所蕴涵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机制进行解构和消解,从而突显边缘化、局部化和差异化等问题,以便对社会主流的中心性行为和话语进行修缮和批判,使其学会尊重与倾听,实现包容与平等。

[参考文献]

[1](加)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M]//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6.

[3]吴猛.福柯的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复旦大学,2003:1.

[4](法)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524.

[5](美)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流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