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打造体育城市战略研究
2018-01-28宋忠良
宋忠良
(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晋江市非常重视文化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早在1997年就提出争创体育先进市的目标。晋江市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07年晋江继深圳和成都后成为获批的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借着这一东风,晋江作为县级市第一个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个体育城市的目标定位。随着晋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年晋江正式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体育城市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晋江体育将建设国际影响的体育城市作为新的发展目标。
1 外部支持体系
晋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城市,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外界环境对体育城市建设形成了一个支持体系。借助PESTEL分析模型,本研究认为影响晋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城市的外部支持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等支持体系。在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重点要分析PESTEL各要素的综合作用。
1.1 政治支持体系
晋江建设体育城市的政治支持体系是指对晋江体育城市建设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包括宏观政策的支持、政府管制的放松和较为和谐的政治环境。
晋江于2007年提出打造体育城市这一口号,因此本研究主要梳理党的十七大以来有关政治支持体系。体育作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人民体质的事业,其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随着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的变化而调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10年世博会,实际效果表现为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体育行政管理由向竞技体育倾斜转变为均衡地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各类社会资本开始投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有利于体育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安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社会服务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目标。
1.2 经济支持体系
经济支持体系是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与消费模式转变等。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转向为扩大内需,发展第三产业。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4.5 %,到2012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46.1 %,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但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 %的数值形成了巨大反差。2015年晋江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 %和26.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5 %;第二产业增加值1077.94亿元,增长8.3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3 %,拉动GDP增长5.7 %;第三产业增加值523.49亿元,增长9.5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 %,拉动GDP增长2.9 %。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3∶66.9∶31.8调整为1.2∶66.5∶32.3。晋江市第三产业占比与国家及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决定了晋江产业调整与发展升级的重点是第三产业,体育产业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6000美元是国家消费更新换代、休闲需求旺盛的时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 %~50 %为小康,30 %~40 %为富裕。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 266.8美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6 100美元。晋江市人均生产总值43 81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6 001.2美元,2016年达到12 594.6美元。这组数据表明我国及晋江市居民已经进入休闲娱乐需求旺盛期,是体育消费市场繁荣和全民健身及体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1.3 社会支持体系
(1)社会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上获得了大量的金牌,但竞技体育的强大却无法掩盖近十年来我国国民体质健康下降的事实。2005年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公报数据显示,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比2000年降低了0.86 %;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比2000年降低了9.65 %。而2010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05年又下降了0.36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体育的独特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逐渐发生转变。
(2)社会舆论的影响。自党的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均把体育发展放在大文化的概念之中进行研讨,体育健身、精神生活、生活质量、健身娱乐、休闲健身等经常被提起。同时,社会舆论也积极配合,不断发出相关声音,使我国体育发展坚持正确的导向。在这一背景下,整个社会有一个共识: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在当前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时代之需。
(3)社会组织的支持。1993年以来,原国家体委提出中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即“改革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格局”。但20多年来,体育改革之路却困难重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足球为标志的体育协会变身社团法人,迈出了原来足球管理中心和中国足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结构,体育协会的脱钩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预期,社会体育组织将成为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1.4 技术支持体系
近年来,以计算机、互联网、光纤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面改变了全球运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全球竞争格局将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单元,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
在大众体育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新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模式。2015年作为“互联网+体育”的元年,以阿里体育、乐视体育、腾讯体育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悦跑圈、咕咚运动为代表“互联网+体育”的创新成果与产品发展,成为体育产业中吸引多人眼球的亮点。
在竞技体育方面,科学技术促进了体育竞赛设备与场地、运动员营养与康复等发展,并扩大了竞技体育的影响和传播。在运动训练竞赛方面,除了运动员常规的饮食及医疗康复外,以计算机监测、大数据处理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及健康状况、心理状态,越来越得到广泛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可。在大型体育赛事上,除了常用的现场直播外,数字电视的视频会看及录像系统定时录播也受到观众的热捧。上述的与体育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与发展,都可以纳入到体育的科技支撑体系内。
1.5 法律支持体系
(1)《体育法》的制定及修正是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2) 2011年3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展示了2011—2015年中国体育发展的未来与格局。《规划》包含了引言和9个部分,共62条,内容涵盖了体育事业的诸多方面,从战略上面提出了我国体育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提出了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提升中国体育发展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的出台,抓住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命脉,顺应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其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4)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5月5日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共约1万8千字,分为11个部分(章节)、52段(专题),另附9个专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主要目标为,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5)根据国家和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围绕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6)到2020年,全民健身氛围更为浓厚,全民健康素质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产业链和生态圈基本建成,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治理格局更为明晰,创建具有侨乡特色、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区,使全民健身成为泉州海丝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7)《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产业结构更趋协调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 %,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大体育、大健康”产业融合模式,加快培育一批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产业化项目;鼓励体育用品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文化和市场网络优势,引入精品赛事、高端团队、顶级人才等体育资源,延伸发展体育赛事、训练、中介、文化传播以及健身休闲等服务业态,积极拓展产业跨界增长空间;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体育设施建设,选址建设“晋江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少体校新校区,扩大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覆盖面,满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大力推广创新体育健身项目,引导更多城乡居民参与健身锻炼,力争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重提高到40 %。
2 晋江建设体育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
2.1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达
晋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位于福建泉州市东南部,三面临海。东北连泉州湾,东与泉州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泉州市鲤城区相邻。晋江为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2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五位,综合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六位,经济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八闽县级之首。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县级市第一。常住人口103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万人,流动人口超过100万人。2010年,晋江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县级市。
2.2 体育产业发达
晋江是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拥有雄厚的体育产业制造业领域的实力。晋江拥有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42枚,体育用品上市公司21家(数据截止至2016年);其中361°为里约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安踏等两家企业成为中国奥委会赞助商。
据统计,2015年晋江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值1 332.80亿元,体育制造业总产值占晋江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04 %。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营收为1 275.43亿元,实现增加值425.14亿元,占晋江全市GDP的26.24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59 %。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927 268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 888.2亿元,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897.7亿元。就具体示范基地而言,晋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单位数达到8 078家,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425.1亿元;深圳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数达到5 914家,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93.0亿元,产业地位较为突出。
2.3 体育赛事丰富多彩
近年来,晋江承办一系列大型国际国内赛事,并且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为主要形式,其中其承办的CBA球队福建SBS队晋江赛区的比赛,并且举办中国晋江(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中国足协杯比赛、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中国羽超联赛季后赛等赛事。
2016年晋江首次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吸引近万人参赛,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外籍选手也同台竞技。2017特步晋江国际马拉松赛是泉州地区首个全程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首个海丝马拉松赛。本届大赛在去年半程马拉松的基础上全新升级为全程马拉松,赛事规格更高、规模更大、路线更优。
据统计,晋江每年举办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等群众性体育赛事达2 000多场次,其中不少活动由晋江的体育社团主办。记者了解到,目前晋江注册成立的体育社团有76个,他们诞生于基层,扎根于群众,成为全民健身开展的领头羊。被誉为“晋江CBA”的村级篮球联赛,由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主办。自2008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联赛以健康、阳光、向上的形象屹立于福建篮坛,造就了一大批篮球人才,不断推动着本地和周边地区篮球事业的发展,每一届联赛都受到大量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赛事虽是在社区篮球场中举行,但每个比赛现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总决赛的终极较量更曾吸引到5 000名球迷观战,堪比CBA,这也成为每年晋江夏天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2.4 群众体育发展势头良好
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全力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制度化、生活化进程。据相关调查显示,晋江市城乡居民每天坚持健身锻炼的占40 %,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8 %。 2008年,经晋江市人大审议通过,把每年的5月20日设立为晋江市全民健身日。在2009年5月20日我市第二个全民健身日,全市共组织开展了162项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并举行晋江市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掀起了继奥运会后第一个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健身热潮,使“参与健身,追求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2009年还先后组织了第五届东南地区海峡西岸冬泳联谊赛、首届中国象棋个人公开赛、第五届围棋赛、乒乓球男子团体赛、第十二届基层村(社区)排球赛、首届羽毛球业余比赛等,扩大体育比赛的参与面与影响力,激发全民健身热忱。
据统计,晋江市有25家民间体育组织,位列泉州市第一位。其中涉及到众多项目,包括武术类项目、球类项目、休闲类项目等组织类型。民间组织是晋江市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大多数体育社会组织每年都会组织活动,并且部分组织开展活动每年有3次以上。
3 加快晋江打造体育城市的建议
3.1 让体育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发展
体育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将体育元素紧紧地与城市发展运行相结合。因此,晋江应结合自身优势,将把体育元素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体育产业促使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晋江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体育城市发展为导向,重点推动极限运动公园、紫帽体育特色小镇等亮点区块建设;重点打造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安海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区等休闲旅游胜地;以产业集聚为原则,重点做好体育用品业集中区的开发和建设。
3.2 做强体育用品产业,拓宽体育产业发展渠道
打造体育城市,一定要将晋江体育用品业的优势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晋江体育用品企业不断创新拓展发展模式,其中,安踏通过实施多品牌战略计划,在10年内打造千亿级企业;361°与百度联合成立“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携手乐视体育构建 “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贵人鸟通过投资虎扑网,探索“互联网+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文化传媒+金融”的新模式。
针对当前体育用品市场严重同质化问题,晋江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应该做出新的发展转变,同时加快“全国运动鞋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加快世界性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发展。拓展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市场,在优先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效益。以晋江中体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为纽带,实现晋江企业与高层次体育营销的互动共赢。联合企业承办冠名赛事,有偿提供场地服务、业务指导等,推动竞赛工作市场化运作,通过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来有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自身发展实力。比如,特步与主营体育赛事运营的智美集团组建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安踏与Kolon Sport合作,掘金登山、攀岩、越野等户外运动领域;贵人鸟发起创立总规模20亿元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动域资本揭牌,并确立“体育+互联网+科技”的投资方向;卡尔美联手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国家地理跑,宣告进军跑步领域。这些举措对于体育产业的拓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3.3 进一步凸显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
为充分凸显体育赛事的巨大经济效应,应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承办、社会参与”为主要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重大赛事的相关工作,同时加快城市购买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的办赛机制;重点扶持职业赛事,力争引进高端国际赛事;依托国家级训练基地,与大专院校合作培育体育专业人才。
3.4 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水平,推动“体育+”跨界融合
晋江是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最火热的城市之一,拥有各类体育场地2600多个,每万人体育场地12.69个,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2000多场次。市民体育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晋江将全面激活全民体育消费,因此晋江市应积极鼓励成立体育社团组织,重点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晋江通过“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融合、体育制造业与工业旅游融合、全民健身与休闲旅游融合”不断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对接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在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基础上,晋江正在通过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和文化、旅游、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将体育元素融入各个领域,充分推动“体育+”跨界融合,在让人民切实乐享体育之美的同时做强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