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怎样赶走“睡前痒”
2018-01-28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张苍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张苍
立冬后天气寒冷,许多人一到晚上就浑身作痒,难以入睡。这其实叫做冬季皮肤瘙痒症。
痒是皮肤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的表现。一般情况下,皮肤有完整的屏障作用,所以不痒。但在冬季由于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缺乏汗液与皮脂的滋润和保护,出现细微皲裂,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被破坏,导致神经末梢暴露在环境中,因而此时轻微的理化刺激,如温度的变化、日光照射、毛发摩擦、洗涤剂等,即可引起剧烈的瘙痒。
中医认为,冬季皮肤瘙痒症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一方面,中医强调药物治疗,应用益气疏风、养血润肤、清热凉血疏风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常用的内服药有玉屏风散、四物汤、当归饮子、养血润肤饮、润肤丸、清热除湿汤、防风通圣散等。常用的外用药有香蜡膏、凡士林、硅霜等。
另一方面,中医又强调未病先防,饮食调养,如民谚曰:“冬吃萝卜夏吃葱。”萝卜助消化、通大便,有益健康。此外芹菜、苦瓜、丝瓜、豆芽、绿豆、红豆等能清热除湿。茯苓、扁豆、薏米、芡实等能健脾益肺。大枣、酸枣、枸杞子、山药、蜂蜜等能养血润肤。适当食用均有益于防止或制止瘙痒。需要强调的是,饮食不能偏,适量的肉类食品对于润肤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生活也要注意不能过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因为这些食品多能助湿生热;不能过度清洁,冬季皮肤干燥,过度洗涤更祛除了仅存的少量皮脂,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作用,导致瘙痒;当瘙痒发生时,不能过度烫洗,烫洗当时虽能止痒,但同时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瘙痒会更重;不能滥用激素药膏,虽然暂时能止痒,但如果长期局部大量应用,很可能造成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并且停药后病情易于反复;不能任意搔抓,过度的搔抓与烫洗一样,虽然能暂时以痛觉代替瘙痒,但同时也造成更多的炎性介质释放,过后瘙痒会更重,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贴身衣物最好以纯棉制品为宜。
老年人长期剧烈瘙痒可能是内脏疾病的信号。老年人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平时即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冬季更甚。但需要注意,瘙痒还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如胆汁性肝硬化、甲亢、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贫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内脏恶性肿瘤等。因此,老年人冬季瘙痒,经对症治疗无效时,还应积极检查,排除其他内科疾病,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