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策略
2018-01-28崔志超
王 伟,崔志超
(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商业银行发展的债权等特性直接影响其治理效果和效率,为保证自身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受到监督管理的同时,需要自身内部积极进行治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重视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商业银行支持;同时,为保证商业银行的运行和储户的利益,加大力度监管商业银行,使其在监管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经营方式,提高自身的利润,并增加储户存款安全性。
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1 外部债权治理薄弱
公司的主要结构若为资本形式,不仅对其自身的价值有所影响,并且由于其内部的股权和债权构成方式不同直接影响股东等人员对公司有不同的控制权,而不同的股东或是债权人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开展治理工作。但是,商业银行在治理方面与其他公司存在明显的不同,商业银行的运行资金主要来自储户,自身拥有的运行资金占资金总比例非常低;而商业银行的储户有很多,每个储户的存款在整体的储户存款中占的比例也很低,大部分储户不会去监督,也没有能力和信息资源去监督商业银行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或是对商业银行施加外部压力,商业银行的储户普遍都是随银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采取一定的担保措施,致使债权人对商业银行的治理没有发挥出作用,其监督效果远远低于其他企业或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效果。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效果薄弱是其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1.2 落实外部治理成本较高
对商业银行实施外部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具体工作:第一,从股票市场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股票市场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反映出商业银行的运行状态,若是商业银行投资的项目存在高风险或是运行情况不佳,股东会抛售该商业银行的股票,督促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运用有效手段改善经营状态。第二,从储户的角度进行治理。若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出现高风险运行,或是市场、社会舆论等方面传出负面消息,储户则会取出自己的存款,甚至会出现挤兑现象,造成商业银行无法继续运行。第三,从贷款方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进行治理。商业银行从事的项目若是风险较高,贷款方则不会愿意与该银行产生业务关系,避免商业银行因经营不善影响自身的利益。外部因素促使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监督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但外部因素的治理作用只能限制上市的商业银行;若是落实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治理作用,则会导致商业银行发生动荡,甚至会引发金融恐慌。
1.3 采用外部治理的可能性更大
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若是一家商业银行出现危机或是倒闭,将直接引起多家银行、企业等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若是商业银行没有合理地实施治理,将导致其自身的金融风险等随着其经营时间的增加越积越多,最终将会在商业银行爆发严重的风险事故。此外,商业银行本身不仅是被治理的角色地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积极治理自身的业务对象,并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运用商业银行的债权监督权力约束业务往来对象,并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保证自身的发展。但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工作中,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工作很难通过内部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外部力量辅助商业银行进行治理。
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策略
2.1 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
与其他行业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使其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故而对商业银行提出较高的风险控制要求:首先,商业银行内部应将经营风险审核和控制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内容,并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使其能够在商业银行中发挥作用,履行使命。因此,商业银行应保证其董事会控制风险的权威性。其次,商业银行改善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此降低经营中的风险系数。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从内部落实治理策略,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行、降低风险做好保障措施。
2.2 商业银行内部优化控制权配置
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权,实现控制权的合理配置,能够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加强其管理措施。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治理过程中创新治理方式、改革治理方向是解决产权结构的重要途径,能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利润普遍高于其他银行;但是在发展中受到社会上各类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有所降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治理方式与其他银行或是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别。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身的经营效果,增加经营利润,则需要利用不同的途径加快商业银行股权转化进程,使其多元化发展;主要的优化途径有引入民间资本、国外资本或是其他企业、结构的投资。因此,商业银行应找准时机,利用引入外部资金的方式优化自身的股权配置,即优化商业银行的控制权。
2.3 加强信息披露力度
第一,加强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按照国际上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进行评级,并增加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规范化,进而加强信息披露力度:首先,扩大受众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信息披露;其次,从内容方面增加信息披露。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行中,只被要求向银行的监管部门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而商业银行不向市场提供自身的信息。因此,应增加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力度,面向市场提供自身的经营信息,包括银行的运行资本等内容,进而强化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第二,引导民众和储户关注并监督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加强债权人的约束,从而促使商业银行落实治理措施,优化自身的结构,提高运行的稳定性。目前,储户对于监管商业银行没有积极性,可以选择允许银行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由于债券的持有人与普通储户不同,其更有积极性和信息渠道去关注、监督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督促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力度。
2.4 完善外部治理制度
外部治理主要是辅助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不断完善外部治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加商业银行运行的稳定性,并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促使商业银行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进而优化商业银行的结构,减少治理过程中的不必要过程和环节。同时,完善商业银行的退出市场的制度,开放商业银行行业,允许并鼓励行业之间的兼并业务,进而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促使商业银行在运行和发展中不断优化治理措施,实施有效治理,进而提高商业银行预防并控制风险的能力。在我国一直没有完善的商业银行退出制度,导致商业银行没有稳定的退出环境,而商业银行退出市场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证和商业银行的运行,避免出现挤兑等现象,我国需要利用外部力量辅助商业银行做好治理工作。因此,不断完善外部治理制度,是对商业银行进行治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3 结 论
综上所述,结合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主要采用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内部优化控制权配置、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完善外部治理制度等策略对商业银行公司实施治理。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运行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对其监督和治理制度,使其稳定发展。
[1]时晓虹,姚殿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国际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5).
[2]罗来军,邵亮,罗雨泽.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3).
[3]高尚全.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理论参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