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8-01-28上海理工大学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 200093)
深入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一大核心要义便是统筹兼顾城乡发展,经济与生态齐头并进,其建设过程必须以各个区域协调统一、互促共进为目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城镇化建设是尤为关键的一方面,因其不仅对我国社会民生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更是促进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核心力量。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大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涌向各方区域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城市,不仅刺激消费,改善了民生,更是提升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符合发展新需要对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设要点,即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观,生态与文化并重的发展观,整体布局与四化同步的核心发展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也纳入其中,这就意味着我国在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找到出口,使其在适合自己的土壤、养料、和气候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城镇化建设等社会各种形态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中许多的重要环节已经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提升我国优秀精神文化传统的传承度,进一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从儒家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对当今社会人们的为人处事、教人育人、治理国家、稳定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明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更离不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共同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除夕合家欢,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盼望回乡共赏月,这些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倍速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被冲击的颇为严重,有些地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政策与法律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并积极传承与发扬。个别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一味地在房地产产业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忽视城镇化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忽略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在城镇规划中,也存在着各种超前规划,透支本地财政去建设一些在当地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区域。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地方财政负债累累,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实际上并无助益;另一方面,在城区规划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原有的古村落、古建筑和古遗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造成了重大损失。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提高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不可以牺牲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更不可以为了追求现代化的建设而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需求。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感和凝聚力的来源。因此在提高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可忽略文化软实力。
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命脉。因此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城镇化进程中,都要将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国家要发挥好自己的组织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中来,要积极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沟通与合作,尽可能多地扩充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力量。政府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做好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规划古城镇的工作,进一步将古建筑、传统村落、古街道等体现传统历史文化的事物显示出来,并重点保护。同时制定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手段去约束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加以破环的人群。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果说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自信的根基,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人民文化自信的初心所在,在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可忘记和遗失中国传统文化。“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正是有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作推动力,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才有了代代更新,积极奋进的不竭动力。唯其如此,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我们的传统,抛却我们的文化,无论是为了城镇化建设还是为了经济发展,都要时刻将传统文化放在心里,都要将这份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肩负起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