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三赢”的路径研究
2018-01-28河北传媒学院050071
(河北传媒学院 050071)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达到三赢的良性循环?本文通过细致分析现存问题,尝试以政府及行业协会为主导,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切入点,逐步从根本解决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性断层,从而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与速度,打造良性循环三赢局面。
市场经济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同样,人才的培养应该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企业、人才和职业院校“三赢”的捷径。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发展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结构性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失衡的解决途径之一,对于现今及以后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校企合作可以直面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市场所需人才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真正的企业所需人才,通过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促进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及执教能力,从根本上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3.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产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向,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创造力。
4.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可以大幅提高我省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业技术、丰富的实际经验、符合市场经济的创造性思维、百战不殆的企业家创业精神为背书,培养出大批真正的行业精英,他们对于企业、学校甚至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捷径之一,三者的高效完美融合可以极大提升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6月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院校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此指导思想指引下,河北部分职业院校进行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尝试,但成功案例凤毛麟角,综合众多职业院校合作方案及结果,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产业教授级别教师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及社会经验的产业教授级别教师凤毛麟角,一是众多经验丰富的大师级专业人士较教师收入丰厚许多,基本位居企业高位或中坚,例如河北以岭药业、石药集团的众多科研人员;二是教师资格证准入制度限制了众多一技之长者进入校园授课;三是很多产业教授级别的教师忙于大小会议、课题、研究,仅有的授课课时能够接触到的学生不多、能够传授的知识无法深入。现今在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领域中大多是以学术、理论为主的教师,大部分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维,但是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际操作水平上比较欠缺,而且由于多数院校不重视对教师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得教师的实操水平逐渐降低。
2.缺少合作设立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实训基地大多有名无实
目前校企深层次合作、产教充分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设立企业及学校共同支持及参与的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或实训基地,设立实验室及技术中心可以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通过技术升级等各种方式将适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大规模工业生产途径或者能力,但是我省现今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科研实力达到某些行业技术最前端,考虑到回报前景企业不愿投入大笔资金与学校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因此企业与学校进行实验室、技术中心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难以完全发挥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的真正职能,无法为企业带来新经济增长动能,这也造成了企业不重视与学校进行合作的恶性循环。而实训基地绝大多数也有名无实。
3.缺乏产教融合成果转化途径
一些有实验室或者技术中心的学校,院校的科研力量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原材料研究设计出了市场认可的先进技术或者新产品,但由于行业的密闭性和市场营销的专业性,研发者无法将其研发的产品通过产品经理运作的方式推向市场,缺乏资金将项目落地。另一方面,现今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只关注学生在研究时所作出的前期准备、过程记录,缺乏对学生们研究成果转化途径的重视,也无法按照现代生产工艺及正常工商业流程进行大规模生产销售,学生看不到最后的成果,导致对产教融合项目研究越来越不重视。
4.企业与校方缺乏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从我省优秀企业的产研运营模式来看,类似石药集团、河北诚信这样的大型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石药中央药物研究院、河北诚信化工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企业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公司是以拿来主义为准则,直接购买先进技术甚至是成品。前者石药集团、河北诚信化工等企业对于模式、技术、新产品等商业信息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成果被列为公司最高机密,与研发者签订苛刻的保密条约,因此基本不会考虑与学校进行深层次技术共享;而另外一种销售型企业不重视新技术研发,因此不会投入很大与学校合作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研发。
而以上两种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和实训只是停留在初级员工的阶段,无法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逐渐流于形式。
5.缺乏主导方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无法深入进行
在缺乏政府及行业协会引导、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方、学校方、学生方仅仅是通过最初级的需求模式进行需求交换,无法大规模深层次推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无法大规模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无法进行创新产出,无法对人才进行级别鉴定等等。
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三赢”的路径
1.产业教授模式
江苏、山东相继出台“产业教授”竞聘通知,是政府及行业协会正式进行企业、学校合作统筹协调的信号,随着国家及各省政府相关研究文件出台,正式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搭起了联通桥梁,我省应抓住时机,迎难而上,以江苏、山东经验为借鉴,结合河北实际,探索适合河北的产业教授之路。
2.实体实验室、科技中心及实训基地合作模式
当企业与学校通过产业教授模式初步取得一些成绩,企业有意愿投入资金与学校进一步深度合作,学校也希望将其创新能力转变为市场竞争力,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科技企业实现美好人生规划,共建实体实验室、科技中心及实训基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创业孵化模式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终要打造的,是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完美融合的创业孵化模式,当实体实验室、科技中心及实训基地落成并投入运营,企业可依托这些机构及院校创新能力一方面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可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科技新产品;学校可依托这些机构一方面提升师生整体技术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创新能力转换为产出,借助企业进行专业的市场化运营,借助丰厚的回报促进院校创新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以产业教授为人生目标,通过这些机构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技术,以优秀的科技企业为起点,人生必将美好。
4.引入行业协会
在三方合作中,除国家政府出台政策,有必要引入行业协会,制定一些行业标准及道德准则,保证三者合作健康、高效、长久。
四、展望
市场经济和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至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必然趋势,我们期待三者真诚合作、共同提高、破解现今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调,达到三赢,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