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头脑风暴法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18-01-28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传媒艺术系215011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
关键词:设想头脑风暴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传媒艺术系 215011)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畅谈会或集思会,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可以通过激发人们发散思考来收集创意,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创新设计项目实践之中,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设计调研方法之一。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头脑风暴法可能并不陌生,它往往被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这里我们所研究的是将头脑风暴法融入到教学之中,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因而其实施原则应与教学原则相统一,其实施方法应根据教学实践需求进行调整。

一、头脑风暴法与教学原则的结合

自由回答,散而不离,以量求质以及延时评判是头脑风暴法的几个重要的原则,这几个原则恰恰与当前所倡导的几点教学原则相吻合,将二者相结合是基于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创新的重要前提。

1.自由回答——打破课堂提问的约束

艺术设计专业以感性评价居多,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不存在唯一性,因此自由回答也是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提问所希望获得的最佳效果。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收获的主动回答反而远少于唯一答案的主动回答。这主要由于在长期的课堂一问一答提问模式下学习,学生已养成了寻找最优解的习惯,没有最佳答案的问题容易使他们迷失方向,甚至制约了其思维的发散性。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上,采用直接提问的教学方法很难营造各抒己见的课堂讨论氛围。而头脑风暴法具有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将课堂师生一对一的问答模式转化成了多对多的讨论模式。同样针对一个问题寻求答案,在头脑风暴仪式中,学生作为独立回答问题的个体体验得到弱化,作为讨论组成员的集体体验得到了强化。我们需要利用头脑风暴的仪式氛围去除传统课堂提问的制约。

2.散而不离——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

头脑风暴教学法将老师从课堂的舞台中心转移到了幕后。教师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前准备与课后总结工作之上。课前需要谨慎的确立头脑风暴的议题和最终所要达成的任务目标。确立议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1.确定头脑风暴的性质,是课程项目的一部分,还是单纯的创意思维训练;2.所选的议题应该与课程大纲要求相符合;3.应该根据课程时间安排确定议题的难易程度。课后则需要将头脑风暴活动后形成的成果报告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便指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研究。教师必须抓好头尾工作,才能在大方向上达到散而不理——思维得到充分发散,讨论不偏离主题的效果。相反的,在头脑风暴法实施的主战场上,教师必须让出课堂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令其尽情发挥。教师不加入讨论,不发表意见,只需起到在必要时维持讨论秩序,在偏题时将讨论导向主题的辅助作用即可。

3.以量求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头脑风暴法以量求质的原则与鼓励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还没有条件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有限的时间、空间和师资条件都是参与式教学实施的不利因素。头脑风暴教学法对环境要求不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无需作出及时评价和指导,节约下来的时间,足够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头脑风暴教学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设想。它更多的是追求量,设想基数越大,有创造性和价值的想法才可能越多。不仅追求量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而且,头脑风暴的节奏较快,需要学生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因为别人的回答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答案。学生必须认真聆听,才能从别人的设想中汲取灵感;才能避免重复提案。因此在没有发言的时候,学生同样也在参与。

4.延时评判——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头脑风暴法中学生所给出的答案不存在对与错,因此整个过程中教师无需对所提出的设想给出评价及分数。教师必须认真正视每一个想法,无论其是否恰当或者可行,都不能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判。这样,在没有教师评判的压力干扰下,课堂氛围就会显得轻松自在,学生才能充分放松,打开思路,提出更多的设想。值得注意的是,头脑风暴法不强调个人的成绩,而是以集体的创意量多为共同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他人的设想和提议,帮助学生营造相互尊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其认识到头脑风暴的成果是集体共同的智慧结晶。

二、头脑风暴法应用于教学的调整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头脑风暴法已经在公司企业的设计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然而,要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不能简单的按部就班,而是要按照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

1.因参加人数不同产生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头脑风暴法的参加人员在5到12人左右为宜,人数过多容易出现“产生式阻碍”的现象:即发言人过多,容易分散精力,遗忘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思考,产生新的想法。高校一个班的学生一般在30人左右,在师资和场地条件的限制下,分组进行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做一些调整:1.教师提前布置议题,学生课前进行准备,按照要求的数量及格式,预先写下设想;2.学生记录随堂笔记,根据实际讨论情况,在预先设想的基础上进行记录:标记自己在课堂提出的设想以及被他人提出的设想;适时增添受他人启发得到的新设想或在原有设想基础上发散的新想法;记录在课堂上最受触动的想法等等。随堂笔记可作为课程最终报告的过程材料提交。3、教师做好课堂板书,在头脑风暴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设备板书的工具,清晰、及时、忠实、完整的记录下每一个讨论设想,并确保展示给每一个学生,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进行参考。4、调整组织形式,多采用轮流提议,竞争提议,辩论提议的方法。

2.因组织形式不同产生的调整

头脑风暴法大多使用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需要成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适用于公司企业员工。但是在组织教学时,这种方法不强调个人的成绩,往往无法快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组织头脑风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配合适当的奖惩制度,并根据教学组织特点进行提议形式的调整:1.开火车式提议: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学号,座位顺序等要求学生依次提出设想,教师宏观调控轮流次数,对未能及时提出提案的学生进行记录,并给予学习相关的激励式惩罚。2.分组竞争式提议:将教室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自成员提出设想,设想数量多者为胜方,获得学习相关奖励。实践证明,这种分组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加提出设想的数量。

3.因任务目标不同产生的调整

出于效率及成本因素的考虑,公司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只需从中选取少数几个最符合需求的设想,以公司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资源整合及优化对所选设想进行进一步讨论及设计研发。而课堂头脑风暴,最终目标是学生完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作业。因制约因素少,课堂头脑风暴过程中任何一个想法都可能成为可延展的方案,可根据课程安排,由单人或者团队认领执行后续设计,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对头脑风暴过程记录进行系统梳理,给出大体的层级结构,由学生自行根据结构关系对词汇进行整理,完成成果汇报。注意,这一部分出于教学考虑,可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整理,并作为课程作业的阶段性成果;2.筛选出优秀的成果汇报,将其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令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其中某个设想进行延伸研究;也可在符合课程组队人数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将对相似或相近设想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三、总结

头脑风暴法属于设计前期的数据采集部分,这种方法只是整个项目的一个初始阶段,需要后期其他设计方法的跟进。因此相应的,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样也要安排其他能够衔接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整个课程任务链保持完整。包括如何提取头脑风暴中有价值的成果,如何对设想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及对设想进行可行性分析及验证等。事实上,基于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方法创新是将设计调研方法应用于设计学科专业课的一个先行尝试,我们可以将更多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渗透到适用的设计应用实践课程当中,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得到设计方法应用的强化训练。

注释:

1.戴立农.设计调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71.

猜你喜欢

设想头脑风暴
头脑对对碰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超级头脑训练营
头脑奥林匹克
关于为“一带一路”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设想
头脑风暴
头脑奥林匹克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