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冀南传统民居的传承与改造
2018-01-28王晓梅邯郸学院艺术学院056005
王晓梅 (邯郸学院 艺术学院 056005)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现代城市建设要与地方人文特色完美结合在一起,凸显出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和谐统一的环境特色。在冀南大地,遗留着众多独具当地特色的传统民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当地游览探寻。各级政府部门要以此为动力,不断加强对清末民初冀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扬和继承冀南传统民居的学术成果,弘扬冀南文化,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清末民初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
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相关特点主要是由当地气候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冀南地区的地形为西高东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较为干旱,风沙多,冬季较为寒冷,下雪少。因此,冀南传统民居主要以四合院和三合院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般不设置对外开窗,房屋外墙较高,院落坐北朝南,这样能够采集更多的光照1。清末民初冀南地区最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一是“布袋院”,二是“两甩袖”,均分布在冀南地区城乡之中,凸显了冀南地区的建筑文化风格。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清末民初年间,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数以北方四合院布局形式为主,院落中正房位置设置在北侧,东西两侧则为厢房。当地民居的平面布局通常是沿着纵轴展开,院落主要是一进到三进院落。例如,冀南地区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两甩袖”,该类型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为凹字形,其中正房坐北朝南、正房两侧尽间,分别突出一间或者半间偏房,整体院落平面布局形式就像人甩出的两只袖子。因此,被人们称为“两甩袖”。
2.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开窗形式。清末民初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广泛应用的开窗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支摘窗、长窗及半窗。而不同类型窗户的窗棂格装饰各具特色。例如,平棂、方眼格这类装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呈现出舒朗空漏的效果,不强调突出鲜明的图案形式,常被应用在当地房屋或者室内住宅中;而步步锦装饰的目的是为了集中视觉效果,凸显图案的形象效果,这其中就包含了当地人对生活“步步锦绣、前程似锦”的美好愿景,常被应用在河北地区四合院和庭院正房中。最后一种窗棂格装饰是通过在窗棂格图案中特别融入新的图像或者采取矩形玻璃个性,形成多中心的构图处理效果。这种窗棂格装饰风格通常被应用在具备明显装饰意义的庭院建筑中。
3.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布置形式。冀南传统民居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冀南大地四季气候较为分明,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雨水少、冬季寒冷降雪少。为了确保自家居住的宅子保暖防风性强,人们在屋顶形式布置上通常会采用平顶、硬山以及卷棚等形式,屋顶厚度较大,坡顶的坡度一般可达30°左右。一些传统民居的屋顶之所以采用平顶布置方式,是为了生活生产方便,晴天晾晒五谷杂物。
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发展当地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传承改造工作,我们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个历史阶段传统民居的居住文化,真正让冀南传统民居文化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被世人所接受和认可。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继承。这才是对传统民居最佳的保护和利用。
二、清末民初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
清末民初冀南地区的“布袋院”民居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在古代居住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明中,儒家思想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传统民居文化种有核心的体现2。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冀南传统民居“布袋院”为例,它蕴含着别具特色的庭院文化。在该区域的传统民居不仅具备院落分明严格、轴线清晰的特征,还全面展现了尊卑有序的文化特点。冀南传统民居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传统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如“布袋院”民居,其居住空间分配和各层院落递进的台阶设置,均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德伦理思想。随着庭院中间青石甬道的逐渐延伸,经过厅房、正房室内的地坪会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方面凸显了古代长者为尊的文化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主仆地位之间的差异。
清末民初冀南地区的“布袋院”传统民居院落的围合格局,与传统农耕社会对内共产、对外防御心理相互对应,满足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民居设计的安全需求。例如,在“布袋院”前店后场的设计上,充分保障了院落生产技术的保密安全工作。此外,“布袋院”的空间设计要求仆人生活在外部,主人在院落内部,这样能有效提高主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可靠性。
三、清末民初冀南传统民居的传承改造措施
1.冀南地区传统民居风格的植存
对于冀南地区传统民居整体风格的传承改造工作,我们要在强调样式选择和细节处理上下足功夫。例如冀南地区最具代表性建筑风格的“两袖院”,在局部装饰上,往往采用立面细部砖雕、入口影壁细致的语言文化,充分体现了冀南地区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特色。如今,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其进行改造的同时,要注意完整保留这种传统的建筑文化风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错位相扣的建筑单体山墙面,将其作为平面院落入口的“影壁”墙,这将有利于将当地民居形态特征和习俗文化得以延续保存;为了确保传统民居院落的自主性风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复合毗连式组合方式,把两排普通毗连的民居进行错位扣合,这不仅能实现对当地住宅多层高密度的改造需求,还能满足住宅的日照间距相关要求。
2.冀南地区传统民居的整体规划
为了实现对冀南传统民居格局和容量的优化改造,当地政府部门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要保护好古镇民居建筑的文化风貌,又要确保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政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民居保护区的方式,合理限制古城镇的人口数量和发展规模,在传统民居院落城镇外另外开辟现代居民生活区,将现代古城的职能转移到古镇之外,这样有利于缓解大量人口在古城聚集的生活压力3。在城外新区建设上,要以老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衬托,将老城区的现代职能由新城区负担。通过将古城区产业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好冀南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还能够给古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
3.冀南地区传统民居活动空间的优化改造
对于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公共活动空间的优化改造工作。首先,当地政府要强制拆除那些违规乱建的新建筑,维护好古镇街的街巷原貌,同时采取适当的优化调整措施,确保其适应现代古镇的发展要求。例如,对古镇街巷上的各个节点空间进行整理,对那些年代较旧的街巷店铺加以修缮,使其保持原有模样。对于近年来新修建的住宅店铺,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保证其建筑风格与传统民居基本一致。要联合当地群众,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拓展或改造,确保为当地居民提供富余的活动空间,以适应现代人对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追求。另外,还可以在古镇增添一定面积的公共活动空间,以活跃人们的思想热情,增强古城民众的凝聚力,让当地人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好传统民居文化对他们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冀南地区传统民居具备了极高的文化价值,我们要全面对其做好传承与改造。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既要维持好古镇原有文化风貌,又要确保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民居的生机和活力。
[1]魏丽丽,乔景顺.冀南民居“两甩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15(3):123-124.
[2]李国杰,王广忠,张艳.21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54.
[3]陈芬霞,周凡,郝峻弘.“两甩袖”院落的当代传承[J].新建筑,2014(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