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河南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以河南汤阴《跑帷子》为例

2018-01-28王心雅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453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河南文化遗产

王心雅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53000)

河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本地的民间舞蹈也丰富多彩,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格特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至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河南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民间舞蹈已有40余种,并且越来越多的河南民间舞蹈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跑帷子”等民间舞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传承、发展现状,几近失传。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些民间舞蹈,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

一、“跑帷子”的民俗文化价值

河南汤阴“跑帷子”是河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民间舞蹈,2006年被列入河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依托于民间民俗庆祝活动,是河南民间舞蹈一种独特民俗现象,并利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跑帷子”源于生活,反应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跑帷子”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它场面宏大、队形变幻莫测,因人们舞蹈时手持两米长的“帷子”而闻名,以屈膝、小跑步等动作变换形成各种阵势图案而舞,因而得名“跑帷子”。后经过不断发展,演变为村民求神祈福、欢庆节日的娱乐性舞蹈活动。

我们不难看出,“跑帷子”现存的表演方式主要存在于人们日常的各种民俗节日、各种庆典等活动中,是由多人共同表演完成的集体群舞,具有民间舞蹈文化的“艺术集体性”,人们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利用自己的肢体进行相互沟通,用肢体代替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并以某些特定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带给人们以“舞蹈仪式”上的精神满足。

“帷子”是由一根将近两米长的杆子,并在杆子顶上挂满不同颜色的彩色布条,布条上装饰着各种饰物,这些饰物由各种不同的图案、花卉以及娃娃图案的布偶构成,不同的图案,其寓意也不同;“仙桃”寓意长命百岁,身体健康;“花儿”象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等等。 “帷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意识观念,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许,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跑帷子”高于生活,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据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同其一名爱妃率军驻扎于汤阴县东十五里处,由于舟车劳顿,此爱妃不幸病逝并葬于此地。“跑帷子”最初的雏形就是在这位亡妃的祭祀典礼上的舞蹈。因此原因,跑帷子场面十分宏大,表演人数众多,需要近百人配合完成,在整个的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必须遵循严明的纪律,统一着装,统一道具,听从指挥,有古代战争舞的风格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跑帷子”具有战争舞和祭祀舞的双重艺术特点。

因其表演形式特殊,“跑帷子”受外界影响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面貌。从现存资料来看,“跑帷子”的阵法十分独特,在参与人的数量也有严格的规范,不同的人数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可随意更改。可以说,“跑帷子”这一民俗舞蹈蕴含着浓郁的当地特色,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精神信仰、审美观念,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非遗”视角下河南民间舞蹈发展传承的策略与方法

(一)重视非遗舞蹈的传播与宣传

在河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各级政府是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期组织非遗文化交流会,制定非遗文化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仅使传承人了解“非遗”保护的方针政策,还可以通过交流提高传承人技艺,促进非遗舞蹈的继承和传播。

以“跑帷子”为例,“跑帷子”中的道具“帷子”制作方式复杂,是当地村民手工绣制出来的,一个帷子从开始制作到制作完成需要经历3个月的周期。并且,一个帷子的重量是15-20斤,表演一个对阵至少需要10分钟的时间,表演不仅需要舞蹈技能的训练,更需要的良好的体力,一些年迈的传承人已经无法进行表演;因此,道具的制作和传承人的培养,都离不开大量的经费。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形成“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对“非遗”舞蹈进行排练、演练,培养年轻传承人,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此外,定期开展非遗传统文化及其民俗庆典活动,给非遗舞蹈提供表演交流和展示技能的机会。例如: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的“中原古韵——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通过展演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人们思想的重视。

(二)河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递——非遗舞蹈进校园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土地的国家,地理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拥有着56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并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但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各国外来舞蹈不断的流入中国,吸引着年轻人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潮流舞蹈的学习中来。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忽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甚至于对家乡的民间舞蹈知之甚少。

1.通过校园舞蹈课堂教学传递“非遗”舞蹈文化

“非遗”舞蹈作为一门课程进入校园舞蹈课堂,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条件。校园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他为文化提供理论保障,为文化提供教育途径,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在河南一些地区一些非遗传承人都已年逾古稀,随时都可能面临非遗民间舞蹈的失传。我们将它作为一门课程引进校园的舞蹈课堂,无疑是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非遗”舞蹈是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让学生去了解最原始的舞蹈形态、最真实的舞蹈内容、最有内涵的舞蹈道具,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意在营造一种民俗气氛,通过记录片的观看、舞步的体验以及民间音乐的聆听,去感受他们的传统文化。

2.高校教育为“非遗”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河南地区的“非遗”民间舞蹈在表演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表演体系,主要依靠各位传承人的言传身教,然而,河南“非遗”民间舞蹈所包含的人文特点以及其艺术价值并没有相关的理论资料;反而,其人文特点以及艺术价值则是非遗民间舞蹈发展传承的重要方面。

高校不仅是教育的基地,也是知识积累、发掘的基地。高校应当对不同的河南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文化特点、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河南民间舞蹈建立起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是要深入到当地,与传承人沟通、翻阅当地的历史资料。在对非遗传统舞蹈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对非遗民间舞蹈进行的发掘、整理和保护。

四、总结

“非遗”民间舞蹈源于民间,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并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河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级学校需要承担的任务和义务。我们既要传播民间舞蹈文化的,也要致力于民间舞蹈的发展与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稳定的平台,从多个方面传承和发展河南民间舞蹈。

[1]刘奎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6.1.20.

[2]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敏玲.“非遗”保护语境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与体质训练,2015.9.

[4]李珂珏.让舞蹈传统文化落实在高校教育中[J].艺术教育,2009.4.

[5]王龚雪.河南省汤阴县《跑帷子》的研究价值及意义解读[J].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河南文化遗产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Tough Nut to Crack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