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案设计
2018-01-27侯九洲
侯九洲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课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内心世界。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且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解读课文来进一步来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
着重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以生活化导入新课,首先让班级的学生描述一个最幸福的生活场景(这个导入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凡卡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更能认识到凡卡的痛苦,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最有效果)。再带领学生学习文本。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文本,熟悉课文
1.扫除阅读障碍,用生字词(读音、解释)检查预习情况(“知识与技能”目标)
凡卡·茹(rǘ)科夫 楦(xuàn)头 保佑(yòu) 别墅(shǜ)
蘸(zhàn)了蘸笔尖 小崽(zǎi)子 搓(cuō)烟叶 打搅(jiǎo)
2.用文章内容来检查预习 教师提问:凡卡的这封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啊(“知识与技能”目标)?
讨论明确:向爷爷述说自己在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所遭遇的痛苦,想让爷爷把自己接到身边。
再提問引入:凡卡在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遭遇哪些痛苦啊?(对课文的熟悉并不多余,因为深入分析深入解读是一定要以充分熟悉文本为基础的)
3.检查朗读(全文或某些段落)
三、解读文本,深化内容
教师提问:本文提几个问题贯穿起课堂的逻辑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文章写道,凡卡把自己的这封信投入了邮箱,可是,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凡卡的这封信能够寄出去吗?
如果学生的回答肯定不够全面,我们教师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要形成悬念,让学生再读课文,熟悉文本(在这里,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这是正确回答的前提),在一堂课里,不同形式的熟悉文本既能为深入解读文本打下坚守基础,又是语文教学“语文味”的重要体现。这个时候的教师可以用“为什么”“你怎么这样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思路”等的问题来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的答案,从而形成进一步阅读文本的要求和兴趣。
接着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凡卡的这封信最后不能寄出,为什么他还要写呢,他不写行不行啊?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信的内容,反映了凡卡的痛苦生活,有了痛苦如果有个地方说一说,对一个人来说有哪些作用呢?心灵的慰藉,一种暂时的安慰,这是生命的必须。如果有痛苦没有地方诉说,会使我们更加痛苦。所以,凡卡的这封信即便是最后不能寄出,他也要写。最后他能够“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朋友有了痛苦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同样,如果自己有了痛苦也应当找个合适的机会向朋友诉说,让朋友分担自己的痛苦。“一个快乐两个人分享,一个两个快乐;一份痛苦两个分担,一个只有一半的痛苦。”(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同情心就会逐步形成了,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了)
插入全文朗读。第三个问题:假如凡卡的这封信能够顺利寄出,爷爷很快就能收到,他的爷爷会来接他回去吗?
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回答问题。明确:不能。爷爷让他在鞋匠阿里亚希涅干什么,爷爷自己是什么状况呢,爷爷能够养活他吗?通过这些追问,学生一方面认识到爷爷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即便是能够把他接回去,在爷爷的主人——日发维夫老爷家里干活,还是一样地会受这样的折磨(而且,爷爷给他的选择是最好的,不管是哪个时代哪种社会,有手艺往往总是生活得比较好)。自己的主人是这样,爷爷的主人也会这样,请大家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当时的社会都这样,即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代,自然地引出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这个时候介绍作者和背景,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时的沙俄统治和普通百姓所经受着的折磨和痛苦,从而更加同情凡卡和爷爷,更加憎恨沙俄的统治者和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阶级。进而通过对比,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更加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四、迁移拓展,升华文本
文章最后写道凡卡在梦里,看见的很多美好的情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啊?
请学生通过讨论发言,明确这种写法的好处。再让学生来展开联想,再接着课文的结尾写一段文字,通过凡卡的活动,进一步拓展文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