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巧润心
2018-01-27陶欢
摘 要:“心困生”是指受到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具有认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品德偏差等问题的学生。这种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水平低的问题,在教育中会具有极大的困难,而如果放弃对“心困生”的教导,不仅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更会危害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心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心困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其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心困生”的产生原因及心理特点提出了“心困生”的有效教育方法,达到了提升“心困生”教育水平的核心目的。
關键词:“心困生” 教育艺术 心理问题
一、“心困生”的产生原因及心理特点
(一)“心困生”的产生原因
“心困生”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首先是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受到的教育,同时,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最为深刻。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会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经常领孩子报各种补习班,采取高压管制的政策。同时,现在的孩子个性愈发鲜明,与家长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会产生较大的代沟,孩子心中的心里问题也就很难得到解决。当心理问题不断积压,就会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心困生”的产生。除此之外,单亲家庭也是“心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如今,离婚率越来越高,许多学生都处于单亲家庭的状态。由于单亲学生普遍缺乏家长的关爱,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发育有一定的残缺。
其次是社会因素。社会中所宣传的主流思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果社会中的思想混乱,也就会导致学生缺乏精神支柱。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新兴的媒体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在互联网中,许多新媒体由于缺乏管制,会宣传一些错误的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占据了学生的视听,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恶劣的影响,如果不加以管制,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使学生误入歧途。
再次是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现如今,绝大多数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升学率和教学水平,会给学生设置大量的教学内容及练习作业,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过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并且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欠妥当,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许多教师会对其进行冷嘲热讽甚至体罚,没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差,甚至许多学校为了给学生更多学习时间,会占用心理辅导课程进行文化课教育,也就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心理辅导,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排解。
最后是学生个人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学生由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状态,面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个人性格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内心充满冲突,而这种冲突又无从发泄,难以通过外部诱导来排解,这也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疾病,从而产生了多种病态的心理行为。
(二)“心困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心困生”普遍具有自闭心理。由于外部环境和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心困生”都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怕被其他人嘲笑,每当周围有人窃窃私语都会以为对方在讨论自己,这也就导致了“心困生”会对周围人比较排斥,待人冷漠无情。
其次,“心困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心困生”在心理方面普遍缺乏疏导,导致其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其他人无意间的话语经常会导致“心困生”认为自己受到了侵害,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同时,“心困生”面对周围人的热心关爱,也经常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冷嘲热讽,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攻击欲望。
最后,“心困生”普遍希望受到关爱。“心困生”通常很少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爱,并将这种关爱看做是奢求。许多“心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会运用各种方式如恶作剧等,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如果这种行为不能够得到节制,就会对周围人乃至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
二、“心困生”的教育艺术
(一)对“心困生”有足够的关怀
学生之所以成为“心困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他人的关怀。而想要教育“心困生”,使其心理和性格发生转变,首先就需要对“心困生”有足够的尊重和关怀。首先,教师要注重与“心困生”处于同等的地位,不能够动用所谓教师的权威,来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而是要接受“心困生”的恶劣行为和心理,让“心困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并让“心困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这种关怀要从细微的角度着手,通过一瓶水、一个擦汗的毛巾,或是在课堂上提出适合“心困生”解答的问题,从而让“心困生”体会到满足感和被关怀的感受。另外,教师在对“心困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切忌使用体罚等方式。“心困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如果使用体罚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对“心困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心困生”产生抵触心理,对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宽容的对待“心困生”
“心困生”会具有行为怪异、品行恶劣、具有暴力倾向等问题,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心困生”具有一定的心理疾病,并非其本质恶劣。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保证宽容的对待“心困生”,一方面,在“心困生”产生恶劣行为后,教师应该与“心困生”私下交流,说明其做出了什么错误举动,并让“心困生”进行反思。如果“心困生”不立即承认错误,就要在时间上对其宽容,准许“心困生”回去自己思考,并给予几天的时间供其考虑,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如果“心困生”没有良好的认错态度,不知悔改,教师也不能采取惩罚措施,要冷静处理,积极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为“心困生”的教育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争取与家长合作教育
家庭因素是导致“心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许多家庭由于忙于工作,或是单亲家庭,导致对学生缺乏关爱,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还有许多家庭对于孩子过度的溺爱,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骄纵自私的心理,这也是“心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单靠教师进行指导是完全不够的,要注重与家长交流,通过座谈会等方式,来与家长保持联系,并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让双方都投入到教育中来。教师要督促家长加大对于“心困生”的教育,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心理中的问题和想法,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排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提升“心困生”教育的科学性,可以有效的改善“心困生”的心理问题。
结语
“心困生”普遍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具有自闭倾向,并且心理比较脆弱,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既会给“学困生”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折磨,又不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和辅导,通过尊重和宽容的对待“学困生”,并结合家长采取全方面的心理疏导,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有效的减少其心理问题,为“学困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宜宁.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心困生”[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0):71-72.
[2]曹金保.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对“心困生”爱的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5):21-22.
[3]李中亮. “心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34-35.
作者简介
陶欢(1985.07),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