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自谦”的语用及文化价值差异

2018-01-27郭丹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应对策略

郭丹

【摘要】自谦用语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谦作为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之一,在我国关于其的表现方式从寒暄语到成语不一而足。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自谦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国家在此方面的表达较少且存在着许多理解上的误差,造成了许多不准确翻译。本文致力于研究中西方“自谦”表达差异,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更好地应对策略,来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自谦 中西差异 语用失误 应对策略

一、引言

自谦文化源远流长,中西方均有研究。例如胡金生、黄希庭(2009)研究发现,“谦”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在《周易正义》、《伊川易传》这些与《周易》有关的注疏类和经学史类古籍中。这表明,《周易》是后来相关论述的主要的源泉。“谦”往往代表了“谦恭”、“忍让”,降低自己以表示尊敬他人。在西文里,从词源上说,“谦虚”来自拉丁文“modestus”,是由modus派生出来的,现为modesty,意指注意分寸,有节制(克里斯托夫. 安德烈,弗朗索瓦. 勒洛尔2005)。由此可知中西方对“自谦”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本文从自谦的社会功能、造成差异的原因等方面来分析如何适当的促进中西交流以及纠正英汉互译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英“自谦”的社会功能与不同表达

1.自谦的社会功能。

(1)和谐性,指自谦可以削弱自己突出的方面,减少与别人的差距,避免因张扬导致他人不快,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2)进取性,以退为进,内高外卑。

(3)防御性,俗语说“枪打出头鸟”,自谦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可防止“外现”招致的灾祸。

(4)礼貌性,谦虚可以表达对别人的恭敬,实现“克己复礼”。

(5)道德性,自谦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可以提升道德修养,体现君子之风。

2.中西方自谦的不同表达。

(1)称谓语。我国古代的称谓语种类繁多,古籍中早有记载。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只要人不能独立生活,称谓就会作为一种普通行为永远存在。自谦与社会环境、礼教制度、道德观念和血缘关系等都有密切关系,称谓语显示了社会和家庭关系,因偏向等级制下的纲常伦理,在称呼中会体现出“长幼尊卑贵贱”。但西方秉持着人人平等的观念,孩子和长辈以名字相称;称男人为“Mr.”,称女人为“Miss”或“Mrs.”;对由社会地位的人多以职业加姓名相称,例如“Doctor John”等。

(2)对受到夸赞时的回应。中国人往往以否定别人的夸赞或贬低自己以示礼貌,如当被别人夸赞文章写的好时,往往会说“哪里哪里”、“谬赞了”。而外国人则倾向于接受别人的赞美,最常用的就是“Thank you”。

三、中西自谦语表达差异探源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异。儒家思想认为人生下来便具有欲望,此为天性。荀子认为欲望是天赋的,“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因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而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要求人处理好欲望和道德、欲望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提倡用“礼”来规范秩序。中国古代发展小农经济,农业使人们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所以中国人以集体主义为重心。谦虚在劳动文明中更加必要,只有保持和谐的合作,人们才能取得对方的支持。

西方地理环境等因素促使他们形成了商品平等交换的经济原则,在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人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倾向于展现自我、表达个人观点。人们追逐自由平等,看重个人的权力,认为尊重个人行为和表现才是礼貌的。他们提倡自我奋斗,从不掩饰自己的成就或者骄傲。

四、跨语翻译中的自谦语语用失误及其相应策略

1.将自谦语转化成尊他语。当遇到英语中没有对等含义的称谓时,如“臣妾”、“奴婢”等等,可以通过转换的方法进行翻译。

2.直译法。例如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中的“奴才”就可以翻译成“slave”,既体现了主人与仆人的不平等,又符合英语说法。

3.归化法。在一定程度少减少了异国情调,但易被英语使用者理解。如中国人收到夸赞时总爱说“哪里哪里”“过奖了”,若直译成“ You are flattering me ”,外国人会认为中国人否定了他们的眼光。所以不如入乡随俗翻译成“Thank you”,以免造成歧义。

五、小结

随着几千年行为习惯的变化,现代中国人很少像古人一样用“鄙人”来称呼自己,但自谦类的寒暄语依然被大家使用。虽然西方人没有中国人更加重视这一处事风格,但作为Leech礼貌原则(G·Leech1983)的其中一点,且包含着古人睿智结晶的中华美德,自谦被异国人误会成虚伪是令人心痛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恰当的翻译方法,避免语用失败,背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胡金生,黄希庭.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J]..心理学报,2009,41(9):842-852.

[2]胡金生,黄希庭.华人社会中的自谦初探[J].心理科学,2006,29 (6):1392-1395.

[3]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弗朗索瓦.勒洛尔(徐牧译)[M].自我评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2-43.

[4]于伟.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J].教育研究,2013(4):118-126.

[5]郑毅.汉语自谦语的功能与翻译[J].内江科技,2009(7):68转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