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迷途
2018-01-27董忱
董忱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短租房、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在经历了2016年的资本疯抢后,在2017年日渐壮大起来,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共享经济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共享+”业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共享消费习惯也越来越多元,共享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但是,当共享经济的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2017年也遭遇到有始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共享行业开始大浪淘沙。
一些共享企业资金链断裂,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其中又以共享单车最为明显。
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以一种狂飙突进的姿态,几乎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大城小市。资本纷纷加注,企业跑马圈地,共享单车发展快到了令人猝不及防的程度。
第一梯队企业中,ofo完成E轮融资,总体融资规模超过13亿美元。摩拜则在6月份完成E轮融资,总规模超过10亿美元。然而,资本青睐的只是第一梯队,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关注。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曾向各大投资机构投了上百份的投资计划书,小蓝单车CEO李刚“跑遍了上百家基金”,都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笔投资,最终成了倒下的那一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5家共享单车企业已倒闭或停止运营,另外有近20家濒临倒闭,行业倒闭潮的序幕已经拉开。
步子迈得太大,灵魂没跟上。快速烧钱扩张,这条互联网行业反复验证过的实用策略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共识。各家企业拼命在最短的时间内铺最多的车辆,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并未去冷静地思考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在初期,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大量投放单车,并通过收取押金回收资金,形成稳定现金流,维持了持续的运营和扩张。但是,好景并不长。随着第一梯队巨头不断集结资本,共享单车价格补贴战愈演愈烈,融资能力有限的二三梯队企业迅速成了强弩之末,用户挤兑式的退押金风潮最终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共享单车行业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留给人們的不仅仅是惊愕,也有沉重的拷问。这种简单粗暴的“融资、造车、铺车、免费骑车、再融资”,甚至一心盯着消费者押金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墙角。跑马圈地的博弈结束后,共享单车企业凭什么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共享单车押金管理将更加规范,押金由第三方存管将是必然趋势。值得思考的是:倘若没有了押金,还有多少企业能够继续红旗不倒?
再比如,共享马扎、共享篮球、共享家具、共享洗衣机、共享KTV、共享健身仓、共享宿舍、共享电脑、共享书店、共享办公室、共享奢侈品、共享充电桩、共享冰箱、共享零售空间等一系列共享项目因缺乏足够多的用户群体,大多无疾而终。
虽然共享经济有这样那样的一堆问题出现,但是这些也不足以佐证他的前景黯淡,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势并没有改变。个别企业的关停,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而只是把那些竞争力差、消费体验差的淘汰出去,留下更具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真共享”。换句话说,不是共享经济本身存在问题,也不是共享经济没有未来,而是那些“伪共享”、跟风式共享走偏了,所以注定是没有可持续的明天。
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是目前共享企业必须要跨越的发展阶段。对此,要客观看待,既不能无视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监管,又不能只看到问题而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对于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任何共享新产业、新业态,不仅要促发展,还要保健康,这就需要从早期开始就对于出现的问题予以重视,防微杜渐,该惩治的惩治,该纠偏的纠偏,以健康促发展,在发展中保健康。只有这样,共享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