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让语文学习更有趣有味
2018-01-27张东敏
张东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流程千篇一律,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可以通过巧设语文活动,让语文课变得有趣有味。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语文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改标点符号,揣摩人物心理
我教《咏雪》时,设计了修改标点符号的语文活动。我要求把下面两句话的标点符号改一下。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热烈的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可以这样改,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我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學生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后面用问号,表明谢朗没有自信,他也不知道这个比喻句好不好,所以用问号。而未若柳絮因风起后面用感叹号,表明谢道韫充满自信,认为自己的比喻句比兄长好,突出了谢道韫的才气。”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道:“我觉得撒盐空中——差——可——拟,加上破折号更好,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现谢朗是一边想一边说的,有思考的过程。
二、巧用朗读,理解重点句
我教《散步》时,发现学生难以理解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们由于年龄小,难以想到中年人的难处——赡养父母,抚养子女,责任重大。为此,我特意设计了朗读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一阵人声鼎沸过后,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朗读,声音抑扬顿挫,情感丰富,朗读的很好。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句话呢?学生回答道:”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要重读,表现出我和妻子走得很慢,很小心,怕摔着背上的母亲和孩子,怕他们有丝毫的闪失。慢慢的,稳稳的,还要读慢一点,表现我和妻子的谨慎小心。最后一个短语——整个世界也要重读,整个世界的意思就是全部。母亲和儿子就是我和妻子生命中的全部,我们要照顾好他们。”
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我设计这样的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文本产生的共鸣,获得了情感的熏陶,从而深入理解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巧设对比,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
《藤野先生》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学生初读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不知作者何意。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在黑板上写了三句话,1.东京是这样。2.东京无非是这样。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比较其中的不同。学生读后很快发现,第一句不带作者任何情感。二、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但第三句比第二句程度深,“也,无非”两词更好的表现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之极。
巧设对比,让学生辨析比较,我们就能揣摩出语言的细微差别,就能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设计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巧用表演,阅读名著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于是我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同学上台讲故事。台上讲故事的同学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哄堂大笑。
读《朝花夕拾》时,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加上文字深奥,学生不喜欢读。我就设计了表演小品这样的语文活动。比如表演《五猖会》中,父亲逼我背完《鉴略》再去看戏;不识字的阿长逼我在新年头天吃福橘,说吉利话并不辞辛劳地为我买《山海经》等经典的片段!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样的语文活动既能检测学生读名著的效果,又让大家爱上读书,爱上表演,让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表演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