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上海
2018-01-27陆颖
陆颖
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在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法治、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领域奋发有为,取得累累硕果,获得国内外权威媒体的好评。同时,一些媒体也指出,上海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评估报告显示全国领先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显示,在100个被评估城市中,上海的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八。
自2014年至今的评估中,排名始终在前二十名的城市有10个,上海是其中之一。这些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体系相对完备,政府决策相对规范,法律实施效果较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运行良好,具有典范意义。
自贸试验区:业有所成 仍需释放活力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报道,4年的上海自贸区试验,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进入新时代,上海被定位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法赛路310号,上海自贸试验区国别(地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将中东欧16国的绿色农业、食品业、精细矿产等引入中国市场。
上海正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017年11月25日的《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香港自由港多年经验值得内地借鉴,包括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和简单低税制,打造便利营商环境和推进贸易服务全球化,以及积极完善便商利贸措施。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认为,如果自由贸易港方案能争取借鉴国际惯例实施税收优惠,则可降低港区内注册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企业及社会活力还将进一步释放。
科创中心:成绩斐然 仍需降成本破壁垒
新华社2017年12月5日报道,上海正以科创中心建设为载体,努力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全球创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信息交换的重要枢纽地;创新资本、创新机构、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
从成果上看,从第一架国产大飞机,到第一台出口欧美的大型医疗设备,再到第一款用于智能手机的人工智能芯片,是属于上海科技的高光时刻。
从制度创新上看,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军荣认为,上海走的是将技术与模式创新结合、本地和开放创新结合、产品和市场创新结合、主体和平台创新结合的一条新路。
就聚才、用才,增强人才高峰“磁场引力”而言,上海力求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新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2日报道,“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出任外方主任。他与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还成为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
《人民日报》12月4日报道:更多的费林加故事还在继续。10月底,“上海吴孟超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嘉定,将联合医学领域的诺奖得主,发起精准医疗的攻关。
《光明日报》2017年6月22日报道,就上海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经济学手册》主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布朗温·H·霍尔建议,政府应降低创新成本、建设创新友好的市场结构、保护知识产权、引导创新需求和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注意避免政策的矛盾和冲突。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要注重吸收其他城市的设计理念,如纽约的人文精神和居民互动性、硅谷的高科技和流动性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表示,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开放型的创新体系,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消除流动障碍,加强区域协调。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仍需平衡和创新
英国《金融时报》2017年2月6日发布了该报旗下数据业务部门FDI Intelligence针对全球131个城市的投资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在全球总排名中列第4,居新兴市场城市之首。研究认为,上海近些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种类有所变化,从制造业投资转向更多由服务业拉动的项目,反映出中国正努力使经济重心转向消费、服务业和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活动。企业服务和总部业务相对稳定,销售、营销和支持投资成为更加突出的投资活动。这表明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现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端、更发达的环境。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报道,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总存款的大约一半都放在了上海。超过半数的外资法人银行将注册地放在了上海。
不过,2017年12月24日的“新华网”有消息指出,参照国际最高标准,上海在营商环境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12月31日的《文汇报》报道,列席中共上海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的民营企业家吐露,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融资难:在同样的信用等级下,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会有差异,希望政府能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有市委委员也坦言,要正视上海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用包容审慎的态度创新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
文化之城:格局提升 仍需打造特色
新华社2017年9月26日刊文称,随着近期多个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兴建、改建和扩建,上海的公共文化体育空间即将发生数量级的变化。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有文章表示,许多年之后,上海文化发展史上将会记住2017年这个冬季。世博文化公园、浦东美术馆、宛平剧场、上博东馆、上图东馆、程十发美术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齐齐开工。如此密集展开重大文化设施布局建设,不光在上海,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属罕见。
但新华社2017年12月19日有文章指出,上海不仅需要大城繁华,也需要小镇美丽。沪郊特色小镇,要注重传统文化和小镇精神的传承,在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貌等方面进行“特色”建设,不能“千镇一面”。
崇明生态岛:典范案例 仍需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报道:驾车驶出上海中心城区进入崇明岛,车窗外的景象便切换成了乡野风光。这里PM2.5平均浓度仅为35微克/立方米,是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大重要驿站。在崇明,鸟很幸福,人更幸福。
崇明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还被作为“生态岛建设”典型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教材,向全球42个岛国推荐,“崇明样本”对全球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国际自行车、国际马拉松的高等级赛事相继落户崇明,就是看中这里的生态。
不过“人民网”2017年1月18日的报道指出,崇明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很大牺牲。崇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尽管崇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大于10%的比例在增长,但是与郊区平均水平之间的绝对差距也在逐年扩大。
城市建设:大力发展 仍需突破和完善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报道:徐汇滨江西岸曾经是工业铁锈地带,市民无法踏足。整体开发后,新增出相当于一个小陆家嘴体量的空间,目标是“全球城市卓越水岸”,塔吊成了艺术地标,煤码头摇身变成美术馆,水泥厂脱胎换骨成了梦剧场,各国艺术家在西岸建筑示范区纷纷开起工作室……2017年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
美国《纽约时报》2017年8月14日则刊文称,虽然纽约的公共交通网络在中国官员的口中是典范,但现在,上海地铁已经做到了青出于蓝。
在建设速度上,纽约大都会运输署近些年在整个地铁系统中使用六台巨大的隧道掘进机,而上海正在修建或延长的很多新线路中,仅在一条上就有60台这样的设备。上海地铁不仅频率高,而且很可靠。
但《纽约时报》同时也列明了紐约地铁的一项显著优势——24小时营运。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472个地铁站全部每天24小时开放。纽约地铁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建造者一个多世纪前的远见。纽约的地铁系统除了区域隧道之外,还修建了快速隧道。车厢可以在夜间轮流通过区域隧道和快速隧道,维修工作可以在未使用的隧道里进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