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黄河情结

2018-01-27唐正芒夏艳

党史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毛泽东黄河

唐正芒+夏艳

在毛泽东看来,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治理黄河一直是毛泽东牵肠挂肚的一件事。他不仅在著作中多次提到黄河,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次提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号召要多关注黄河的治理问题。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结,黄河在他心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特殊的情结让毛泽东与黄河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让毛泽东的一生都心系黄河,但始终未畅游黄河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毛泽东曾三次横渡黄河。1936年2月底,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渡过黄河转战山西,这是他第一次坐船横渡黄河。当时东征目的是抗日,由此还须击败阻挠红军东征的阎锡山军队。毛泽东坐在过黄河的木船上,指着黄河大声对随行人员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渡过黄河时,毛泽东提议大家游过去,警卫员们和群众纷纷说不能游,毛泽东笑着说:“哈哈,不能游了?你们是不敢游呵!”毛泽东转而看了看像陕北小米粥一样浓稠的黄河水,长吁一口气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毛泽东第二次横渡黄河是在1936年5月,红军西渡黄河转回陕北。第三次便是1948年3月,在陕北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这次渡过黄河后,毛泽东向黄河对岸眺望着,深情地说:“陕北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是忘不了的。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啊!如果不是黄河,我们在延安就住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日本军队打过来,我们可能又到什么地方打游击去了。过去,黄河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灌溉、發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你说迈出了一步,我说不是一步,不相信的话,你从河岸数一数,看到这里一共有多少步?”毛泽东在这几次渡黄河的经历中,多次强调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可见他对黄河的敬畏之心。虽然黄河存在水患灾害等问题,让大多数人认为黄河是害河,但毛泽东多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葭县(今佳县)观赏黄河时,针对“黄河百害而无一利”的说法反驳道:“这种说法是因为不能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便只见洪水,不见河流!”他接着强调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不谈五千年,只论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待不了那么久。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即使有害,只这一条,也该减轻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利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那时,对黄河的评价更要改变了!”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听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汇报后说:“我们不能只骂黄河百害,要改造它,利用它。其实黄河很有用,是一条天生的引水渠。”对如何利用黄河,毛泽东曾设想说:“可以设想,引用黄河之水,把桑干河修成一条运河,使轮船可以开到北京;也可以设想,把山西的汾河也变成一条运河;还可以设想,用黄河的水在内蒙古改造沙漠,那才叫雄心壮志。”在毛泽东心中,黄河的地位至高无上,并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害河,他坚定地认为没有黄河便没有整个民族。后来,在国旗的设计上,毛泽东召集文艺家们开会时强调说:“过去我们脑子里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的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让黄河成为中国的象征设计在国旗上,可见毛泽东对黄河的重视程度。早在延安时,从斯诺采访毛泽东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出他对黄河的牵挂之情。当斯诺问毛泽东如果让其卸去领袖重任,他会去做哪些事情时,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住进中南海后,他还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黄河是伟大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啊!”20世纪70年代初,体弱多病的毛泽东,用手捶打着沉重无力的双腿,闭上眼睛,让吴旭君给他唱有关黄河的歌。吴旭君给他唱《黄水谣》。吴旭君看见毛泽东仍闭着眼说:“继续唱吧!”于是,吴旭君又唱了一首《保卫黄河》。唱完了,吴旭君说:“主席,看来你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啊。”毛泽东睁开眼睛幽默地说:“我是个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人。你信不信?你可不要小看黄河。我告诉你,我曾经讲过,你们可以蔑视一切,但不能蔑视黄河。”

“你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源于其在视察中深刻地明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意义,知道黄河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于百忙之中来到黄河下游济南附近的洛口镇,看了泥沙俱下的黄河后关切地问陪同的当地领导:“早就听说黄河水灾很频繁,危害也很大,你们能不能说说具体情况?”有人介绍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造成的灾害,并说黄河下游河床已经高出济南市区5米、开封10米、新乡25米。毛泽东听后惊讶地说:“低这么多,真是悬河,悬在人民头上的河,不可掉以轻心哪!”27日,毛泽东来到济南历史上决口频繁、灾害严重的泺口险口处。他站在抗洪大坝上,远眺滚滚的黄河水,问当地领导:这里黄河底比济南城内地面高多少?有人回答说:6米至7米。毛泽东知道修牢大坝对济南人民的重要性,于是深情地说:“要把大堤、大坝修牢,千万不要出事。”他顺着大堤前进,边走边对当地负责人交代说:“怎样修好堤、怎样修好坝,雨季大水,要发动群众上堤防守,必要时军队要上去坚决死守,不能出事。”

28日,毛泽东来到徐州。他登上徐州南郊云龙山最高点,一边拿望远镜眺望黄河故道,一边询问黄河的一些情况。有人指出黄河不仅水灾频繁,而且旱灾也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听后,神情凝重,思考许久后说道:“洪灾也好,旱灾也罢,根治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搞好水利建设。我早就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水利抓好了,我们就有资本和老天爷斗。”

29日晚,毛泽东的专列到达河南省兰封县。30日,毛泽东在王化云等负责人陪同下视察黄河东坝头决口处。在大坝上,毛泽东仔细察看了新修的石坝后,急切地询问王化云:“像这样的大堤和石头坝你们修了多少?”王化云说,黄河下游共修大堤1800多公里,另有石坝近5000道。毛泽东听后,面对滔滔黄河,对陪同视察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他还在专列上,向王化云关切而仔细地询问黄河治理的相关情况。当谈及黄河未来水量情况时,王化云担心黄河的水不够用,提议从通天河那里引长江水流入黄河,以解决华北、西北水量不足的问题。毛泽东听后幽默地说:“你们的雄心壮志不小啊!通天河就是唐僧取经与猪八戒路过的地方。”他还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当听到为防止洪水灾害,有关方面正在制订修大水库规划时,毛泽东高兴地对在座人员说:“好呀,大水库建好之后,将解决几千年以来的黄河的水患问题,还能灌溉平原的农田几千万亩,发电一百万千瓦,通行轮船也有了条件,是可以研究的,要把这个工作好好抓起来。”endprint

在柳园口黄河大堤上,毛泽东仔细地从内到外左看右看。看到大堤内的情况,他担心地说:“现在黄河水面比堤外的树顶还高,真是悬河、悬河!大水时,要好好防守不能出事啊!”毛泽东看到大堤外的大片盐碱地,便问其形成原因。有人回答说黄河高(悬河),堤外低洼,再加上小清河多年未疏通,排水不畅,导致耕地盐碱化,种不保收,这一片上下游每年15万亩地种不成庄稼,群众生活困难。毛泽东听后忧心忡忡地说:“我深知黄河洪水危害,黄河侧渗也会给人民造成灾害。你们引用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疏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吗?”陪同领导说没有试过这方法,以后可以试试。面对大片盐碱地的庄稼歉收的难题,想帮忙解决困难的毛泽东便提起了李白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并说:我真想骑着毛驴到天上去,从黄河的源头一直走到黄河的入海口,我要看看黄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1日凌晨,毛泽东的专列就要离开开封了,王化云和省委负责人赶到专列上,要求陪同毛泽东去看引黄灌溉工程。毛泽东说:“那里有人,你们还有工作,不用去了,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31日上午,毛泽东的专列停在了郑州北面的黄河南岸。他下车后登上邙山山顶,观察黄河在这一带的流向、流量、水势和黄河铁路大桥的情况。随后,毛泽东乘坐的专列驶到了黄河北岸,他又视察了人民胜利渠。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中下游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拉开了新中国利用黄河水的序幕。毛泽东登上渠首闸,详细询问了兴建闸门的情况,还摇动启闭机,闸门徐徐升起,黄河水通过闸门流向远方。毛泽东说:“像这样的闸,一个县有一个就好了。”

毛泽东视察黄河后,要回京了,地方的同志纷纷前来为毛泽东送行。毛泽东站在列车尾厢上一边向送行同志招手示意,一边大声反复叮嘱:“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据陪同毛泽东考察黄河的叶子龙晚年回忆说:许多回忆文章都谈到,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心情很好,但据我自身体验,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视察黄河的过程中,他的表情是颇为凝重的。他对我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害苦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他始终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让黄河化害为利,让黄河造福于人民。在他的心中,黄河是与人民连在一起的。他深深爱着黄河,爱着人民。

“确保黄河的安全。不然,我睡不着觉”

毛泽东深知黄河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性。数千年来,黄河频繁的洪涝灾害,直接危害中国大片疆土,有时甚至成为历代王朝霸业衰落、政权更替的导火索。毛泽东从历史中看出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要性,并强调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对于黄河的水患问题,毛泽东早就下定决心治理。20年代初期,由于水灾,长沙城里到处都是沿街乞讨、居无定所的灾民。毛泽东看着被水灾影响的受难人民,犹如万箭穿心,于是立下誓言:一旦有权治理中国,必效大禹,除害兴利,振邦安民!1947年底,毛泽东乘船从葭县东渡黄河之前,就特意多次察看了陕西、山西两省交界处的黄河。他站在黄河右岸的一个高岗上,迎风而立,久久地凝望着黄河,深沉而有力地说:“等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要利用黄河水浇地、发电,我们要好好治理黄河,造福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黄河九曲十八弯,富了前后套,害了山东和河南。一出三门峡,黄河就像一匹收不住的野马,放纵奔腾,搞不清会在哪里出乱子,使多少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驯服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决不能让它出乱子,你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确保黄河的安全。不然,我睡不着觉。”为了治理黄河问题,正式成立了由治水专家王化云为主任的黄河水利委员会。

195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毛泽东從洛口镇、泺口险口处到悬河岸边,从邙山之顶到人民胜利渠等地方全方位视察黄河。他一路察看防洪情况,一边询问治黄方略,活跃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一条大河上,从未离开。视察柳园口时,毛泽东说:“黄河流经此地700多年,泥沙淤积很多,夏秋常常决口,泛滥成灾。乾隆皇帝四次来此,研究治理黄河,没有治好。现在人民当家做主,我们一定要把黄河故道治好,变害为利。山上山下、城市道路两旁,都要多栽树,防风固沙,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治理战争创伤。”视察邙山时,随行人员告诉毛泽东,1938年那次花园口大决堤后,水淹没豫、皖、苏3省44个县,受灾人口1250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灾难……毛泽东听后对陪同的河南省委、郑州市委负责人说:“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旧中国连年征战、乱砍滥伐上游树木造成的一条危害人民的害河。历史上黄河不知决口有多少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知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治服它,决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确保黄河铁桥的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当陪同者看到毛泽东对黄河造成的灾难影响人民生活,心情感到沉重时,便向毛泽东反映自从黄河在1947年回归故道后,经过解放区人民大力开展治黄工作,黄河虽然发过几次大水,但并没有造成灾害。毛泽东听后扳扳手指愉悦地说:“黄河五年没有侵害老百姓了,但五年还太少了,要保证黄河年年安澜,岁岁太平。我们是中国共产党,和封建官僚,和国民党有着根本的区别,我们一心为人民服务,他们咧,不仅不顾人民死活,还把人民推到水深火热之中。你看1938年,国民党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就是一个例子嘛!”毛泽东还强调说保证黄河年年安澜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好水利建设,让黄河造福人民。毛泽东继续视察人民胜利渠,渠首是荒凉的黄河沙滩,大风过后,刮起漫天沙土。当时人民胜利渠负责人脱口而出:抬头是邙山,低头是河滩,大风黄河刮过来,光想埋住俺。毛泽东听后笑了,幽默地说:“埋住你?和它斗嘛!用绿化的方法。”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从1953年春开始,人民胜利渠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几年后,往昔荒凉的黄河滩变成了面积近千亩的花果园,水渠两岸成了一条遮天蔽日的绿色长廊,成为吸引外国元首、外交使团参观、考察的旅游景点。毛泽东这次视察黄河,关注的黄河防汛、工程建设、泥沙淤积等问题都是治理黄河的核心问题,处处彰显出一位以人民利益为重的伟人对治好黄河、造福人民的殷切期望。endprint

1953年至1955年,毛泽东三次专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治理黄河的汇报。第一次专门听取黄河的汇报是在1953年2月。毛泽东就三门峡水库的建设时间、库区移民、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等问题同王化云进行探讨。王化云报告了相关情况后,毛泽东高兴地说:“革命成功了,事情好办了,治黄问题过去不能解决,只有现在才能解决。”毛泽东又强调说:“历代王朝都治理黄河,但没有治理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与同在许昌上车的纪登奎谈话。他回忆起1918年8月第一次从长沙到北京途中,黄河大水横流,京汉铁路被淹没,不能通车,他在许昌停留三天的故事。毛泽东说:“我送勤工俭学学生乘火车去北京,路坏了,在许昌候车三天。到了郑州,黄河正在涨水。那时候还是北洋军阀统治,又有谁去管黄河的事情呢!现在革命成功了,都归我们管了,事情好办了。比如黄河,过去不归我们管,治黄问题不能解决,现在黄河回到了人民手里,人民就有权力医治它。”毛泽东第二次听取治理黄河汇报是在1954年冬,南方视察返京经过郑州时,在乘坐的专列上,他又专门听了王化云关于治黄工作问题的汇报,并着重跟他们谈了黄河治理规划和水土保持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注意黄河的治理问题。

1955年6月22日,毛泽东到河南视察工作。在省委北院的二楼会议室里听取了治黄工作汇报。毛泽东看到了王化云,望着他说:“还是先说说治黄吧!”王化云汇报修建三门峡水库时,毛泽东说:“黄河每年流入三门峡水库十几亿吨泥沙,泥沙淤积怎么办?历史上治理黄河有堵、疏的争论,有两种不同的治理办法。”毛泽东把话停下来,王化云接着汇报黄河上游搞水土保持试点的情况。毛泽东说:“这是治本的办法,但黄土高原面积大,人口少,任务艰巨,堵、疏、水土保持都可以搞。黄河水利委员会是治理黄河的专门机构,省委要支持把治理黄河这件大事办好。历代王朝都治理黄河,都没有治好,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你们的责任很大呀!”在毛泽东的深切关怀和指导下,黄河上先后建起了三门峡、青铜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利工程,桀骜不驯的黄河,开始规规矩矩地奔向大海了,再也不是横冲直撞地危害人民。黄河也成为中国的“能源之河”,在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改良土壤,为黄河两岸的农业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黄河也由害河成为了“利河”。

1960年2月24日,毛泽东看《通讯简报》,知道了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大坝胜利合龙截流的消息。大坝合龙后,可控制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黄河凌汛,并使宁夏地区形成一个面积1000万亩的黄河平原灌溉网和山区扬水灌溉网。毛泽东很高兴,拿着《通讯简报》问身边的李银桥:“银桥,你还记得我们在陕北葭县时的情形吗?”“记得!”李银桥回答说,“在黄河边上,我还跟着你去看过黄河呢!”毛泽东说:“现在好了!现在黄河上游修建了一座很大的水库,可以变黄河水为宝,又浇地又发电,为人民造福了!”“那敢情好多了!”1961年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的电力灌溉区,毛泽东在中南海看了新华社的报道,对他身边的卫士张仙朋说:“中国有朝一日都发展得像这些地方,都能够用电力浇田,人民的日子就好多了!”张仙朋回答说:“那也得有水呀!我们那地方,打多深的井也没水……”毛泽东说:“是嘛,要有水……天不下雨自己调,下力量把黄河、海河、淮河的事情办好,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黄河大江大河的水利资源,想办法南水北调,至于怎么调,要想办法,要有计划……”毛泽东多次关注治黄问题,并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辦好,不办好黄河的事情睡不着觉。

未了的心愿:“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1961年8月,毛泽东在庐山同卫士张仙朋谈起他的三大心愿。他感慨地说,我有三大心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毛泽东对黄河的情结起源于他几次坐船渡黄河的经历。从这些经历中,毛泽东萌发出畅游黄河的想法。1936年2月底,毛泽东等人离开陕北,踏上东征的路途。在乘船渡黄河时,毛泽东内心第一次萌发游过黄河的想法。行船逐渐靠近东岸,毛泽东再次回望黄河,长叹了一口气说:“唉,遗憾!”1958年8月7日,毛泽东视察河南兰封东坝头,第二次打算横渡黄河,经过保卫人员再三劝阻,毛泽东只好将畅游黄河的想法暂时搁浅。1959年9月,毛泽东第三次想游黄河,便在黄河岸边对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说:“全国的大江大海我都游过了,但还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天来济南横渡黄河。”舒同对毛泽东解释说黄河泥沙堆积,黄河漩涡太大太多,不便游泳。毛泽东说:“有泥沙怕什么,上来一冲就没有了,漩涡也没什么可怕的,我明年7月上旬或8月上旬来游。”第二年夏天由于其他原因,毛泽东还是没有完成畅游黄河的心愿。也正因此,游黄河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愿望。1961年,毛泽东与吴旭君聊天便时常提起关于黄河的故事。毛泽东回忆道:“1948年3月宜川大捷,打败了胡宗南。我们行军到川口,要从这里过黄河。水流急得很,还有冰块哩。我这次没能到激流中去试一试水。面对咆哮的黄河,我是坐渡船过去的,不是游过去的,可惜呀!”

1962年夏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办公桌上写东西,他一边写一边念着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反复写,反复念,似乎要从中读出点什么。吴旭君给他磨墨说:“主席,你还是忘不了黄河呀?”毛泽东立马说:“我怎么能忘了黄河呢?”随后,他放下笔回忆说:“1952年我去视察了黄河,可是工作忙,只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没干成什么事。一晃十年过去了。”毛泽东还说:“高智去西安工作时,我让他先打个前站,沿途做些调查研究,我随后就到。我告诉他我要骑马去,沿黄河走一趟。”1964年的一天下午,毛泽东游泳回来又想游黄河,于是对吴旭君说:“我想去黄河,你做点儿准备。”吴旭君连忙问:“主席,你去黄河干什么?”他高兴地笑了,红光满面,挥着手说:“这次可好了,可以如愿了。我不当国家主席了,事情不那么忙了。我想搞点儿科学研究,再不搞就来不及了。”他既激动又兴奋地说:“我要带一个智囊团去。这里面包括有天文、地理、历史、气象、土壤、地质、化学、肥料、水利、电力等等一批专家,要像李四光这样的专家。他们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们大家都骑马去。你给我准备一些应付艰苦生活的东西。我们要沿着黄河走,逆流而上,去寻找黄河的源头。把这条河从头了解起,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民族造福。我们还可以到黄河里游泳啊。”吴旭君没有去过黄河,毛泽东让吴旭君多练习骑马,并说:“你不会骑马就去不成黄河,长了这么大,连黄河都没有亲眼看过,你会后悔的。你要知道黄河在战争年代是有功之臣,现在搞建设,不让它做贡献,它会不高兴哩。我了解黄河,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后来,发生了美国轰炸越南北方的“北部湾事件”,毛泽东黄河之行的计划只得作罢。毛泽东总是说:“以后我还是要去的。”1965年,高智到北京看望毛泽东,汇报了沿途了解的关于黄河的情况。毛泽东听后高兴得好几天睡不好觉。高智的汇报又激起毛泽东想去游黄河的愿望,于是他对吴旭君说:“那次没去成,太可惜了,一切都准备好。看来,一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并不容易。”1966年,阶级斗争、领导权、修正主义等问题占据了毛泽东的身心,这些问题让其身心疲惫,而再去考察黄河,游过黄河的愿望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1972年,毛泽东在大病初愈以后,又风趣地对吴旭君说:“前些时候我到马克思、列宁那儿走了一趟,他俩说:你那个国家的钢、粮食还太少,再说你还要去黄河,你就不用这么早来啦,你先回去吧。所以我又回来了。看来,我的一片真诚感动了马克思和列宁,去黄河还是有希望的。”即使在生病的时候,毛泽东仍惦记要游黄河,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如愿游过黄河,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泽东黄河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黄河黄河,我爱你
『黄河』
1949,毛泽东点将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