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关保卫战

2018-01-27刘志青

党史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杜聿明山海关东北

刘志青

抗战胜利后,中共凭借东北抗日联军、冀热辽军区、山东军区的就近便利条件,首先占领了东北的一些地区。国民党不甘落后,也极力从关内向东北地区调兵遣将。不过,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极少,大部分远离东北,开进比较缓慢。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几经辗转,到达河北省临榆县(今属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中共部队只有少量兵力防守,主力部队尚在开进途中。山海关是由关内进入东北的重要通道,是国共两军最先关注的地方。国民党军企图乘机夺取山海关,然后从辽西进入东北。中共部队进行英勇阻击,最终因兵力悬殊而放弃山海关,国民党军则打开了进入东北的大门。山海关激战,是国共两军抢占东北的第一场交锋,意义重大。

国民党军紧急调兵东北

对于东北的重要地位,国民党特别关注。1945年4月中旬,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张群、熊式辉等人提出了战后东北问题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意见,国民党成立“东北复员设计委员会”,制订出战后接收东北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如下:考虑到伪满洲国统治东北后的具体情况,划东北为9个省区。在东北,以“三民主义”作为总的指导方针。抽调一部分国民党精锐部队进驻东北,作为统治东北的基本军事力量。改编和整训伪满部队,作为军事辅助力量,以达到巩固占领东北的目的。将日本在东北公私投资企业全部收为国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以垄断东北经济命脉。对东北的地下宝藏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利用,促使重工业继续发展,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基地。在政治上,尽量避免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色彩,积极争取同中间派的合作,造成民主进步、联苏的政权。

国民党接收东北,需要军事作为后盾。然而,对国民党来说,东北却是遥不可及。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国民党军约有40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部署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少量游击于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几条纵贯南北的主要铁路一时无法打通,难以在短期内从陆路将军队运送到东北。于是,国民政府决定依靠美国政府的援助,从海上和空中加紧向东北运兵。应国民政府的请求,美国承诺将西南、华南等地的国民党军转运东北,美国海军陆战队先后在青岛、天津、秦皇岛登陆。与此同时,美国与苏联交涉,要求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设立领事馆。

国民党幻想,在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后,可以从苏军手中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来。然而,美国介入东北,苏联感到不安。中苏条约并没有拒绝美国进入东北的规定,强行阻止势必引发苏联与美国的直接对抗。因此,苏联决定允许中共武装进入东北,帮助中共在东北发展武装力量,以对抗美国和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影响。1945年9月15日,苏军联络官贝鲁罗索夫中校到达延安,正式通告中共中央: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进入东北,应遵守特别规定的时间。苏军退出东北之前,国民党军队及八路军均不得进入东北。八路军的个别部队已到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热河省平泉县(今属河北省)等地,请求朱德总司令命令各部队退出苏军占领的地区。苏军统帅部转告朱德总司令,红军不久即行撤退,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内政问题由中国自行解决。

1945年10月3日,苏联派出一名军委委员到沈阳,会见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人,转达了苏联高层对中共在东北的态度和愿望。苏联赞同中共独占东北的战略构想,并要求中共在山海关部署15万部队,在沈阳部署10万部队,以阻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10月4日,苏联通知东北局,将把沈阳、本溪、四平、吉林、长春、安东(今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保存的日军武器装备交给中共。这些武器装备足够几十万人使用,苏联承诺在中共无力接收的情况下可代为保管一个月。

在苏联的阻挠下,国民党以海空运兵进占东北的企图屡屡碰壁。蒋介石决定改变策略,对苏联和中共都采取强硬手段。在外交上,他采取攻势,中断与苏联的谈判。他宣称要将东北行营从长春撤出,以期东北问题引起美国关注,给苏联施加外交压力。在军事上,他将国民党军登陆地点由营口、葫芦岛改为华北的大沽口和秦皇島,派遣全副美械装备的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进攻山海关,企图打开出关大门。

国民党第十三军,中央军嫡系部队。第十三军组建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任军长钱大钧,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围剿”作战。1935年9月30日,汤恩伯为第二任军长,下辖第四师、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抗日战争时期,第十三军先后参加南口防御作战、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北段沿线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中会战,张轸、张雪中、石觉先后接任该军军长。抗战胜利时,第十三军下辖第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八十九师,共3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驻扎贵州省贵阳市,隶属于汤恩伯第三方面军。

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中央军嫡系部队。第五十二军组建于1937年8月9日,第一任军长关麟征,下辖第二十五师、第五十一师。抗日战争时期,第五十二军先后参加平汉铁路北段沿线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张耀明、赵公武先后接任该军军长。抗战胜利时,第五十二军下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一九五师,共3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驻扎云南省文山县(今文山市),隶属于卢汉第一方面军。

为了统一指挥到达东北的部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部,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1945年10月8日,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10月26日,关麟征调任云南警备司令,杜聿明接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梁华盛为副司令长官。此后,又先后任命孙渡、郑洞国、赵公武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方特务报告,判断山海关共军约10万人,以两个军进攻不可能取胜。杜聿明判断共军在山海关者为李运昌等部约3万人,两个军集中后可以向山海关进攻,但必须增加后续部队。军令部未同意杜聿明的意见。杜聿明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说:“先将天津以东划归东北行营作战境地,你指挥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及第九十四军先打下山海关再说。”endprint

1945年10月25日,杜聿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到上海請求美军帮助把国民党军运往东北。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金开德非常“慷慨”,宣称他的使命就是为支援中国接收完整的领土主权。他还承诺,第七舰队运输舰、登陆舰均已准备就绪,只要美国政府下令,他马上可以执行任务。他保证,从上海起运的部队三日内可到达秦皇岛(今属秦皇岛市)港口或其他港口,从越南起运的部队约一周可以到达上述港口。

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乘坐美国军舰在河北省抚宁县秦皇岛登陆。他们准备沿北宁铁路(北平—沈阳)向东北推进,第一作战目标是山海关。具体部署是:以第十三军为攻击兵团,沿北宁铁路向山海关两侧攻击。以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为左侧挺进队,经河北省临榆县义院口向山海关以东迂回。以第五十二军主力为预备兵团。11月1日,国民党军以一部向山海关做试探性进攻。

中共军队迅速调整部署

对于国民党的紧急调兵,中共中央有充分的估计。1945年9月下旬,当蒋介石策划沿津浦铁路(天津—浦口)、平汉铁路、平绥铁路(北平—包头)、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向华北、东北运兵时,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计划集结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主力完全控制张家口、古北口、山海关一线,在冀东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作战目的是歼灭国民党军北进部队,以阻绝其进入东北。但是,在国民党空运、海运4个军进占北平、天津后,这个决战计划已无法实现。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已进入东北的部队,集中主力,守住东北大门,掩护关内各解放区一部分主力进军东北,力争控制全东北。

194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电示东北局书记彭真:“蒋军从秦皇岛登陆,向山海关、锦州攻击前进,是必然的。除令在途各部兼程急进,胶东方面星夜海运,并令林彪急至沈阳助你指挥作战外,望你就现有力量加强训练,并动员民众坚决阻止登陆,争取时间。”10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于庄河、安东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改变过去分散的方针。”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决定立即集中部队,准备作战。以位于锦州附近的冀热辽部队及晋察冀军区第三十一团,准备迎击国民党军从山海关或葫芦岛沿北宁铁路进攻。营口、安东方面的防守,则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渡海前来的第六师、第五师主力及若干地方武装负责。

奉命扼守山海关的中共部队,仅有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九旅、第二十二旅,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七师,1万余人。第十九旅下辖第四十六团、第四十七团,由冀东地方武装编成。第二十二旅下辖仅第六十四团,大部分是新兵。第七师还在北上途中。中共中央决定,以上部队由第七师师长杨国夫统一指挥。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军区政治委员彭真、司令员程子华及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已决定组织冀察晋第二野战军,由萧克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于三星期内组成,五个旅十五个大团(每团两千人)位于平北地区,任务为由西向东歼灭由北平向承德进攻之顽军。”“运昌所部冀东部队,迅速区分为野战军地方军两部,即从现有全部队伍中抽调较有战斗力者一万五千至二万左右,编为七个至十个大团,每三团编为一旅,共编为两旅至三旅,总称为冀东纵队,由运昌亲率位于机动地区,依将来情况决定,或者配合我辽宁野战军打击由关内向关外进攻之顽军,或者配合萧罗及程子华野战军打击由北平向承德进攻之顽军。”“中央对冀东热河两区我军数量、质量、分布位置均不明了,望运昌接此电后一面按照上项方针实行编组部队,一面将两区实况经彭真电告我们,愈快愈好。”

截至1945年10月底,先期进入东北的李运昌部已扩至8万人,但大部为收编的伪军和吸收的新兵,战斗力弱。从关内各战略区调入东北的主力部队,已经到达指定位置的有3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一师等主力部队还在北进途中。已经到达东北的部队和干部,除少数调往北满、东满地区配合原东北抗日联军开辟工作外,主要分布在以沈阳、安东、锦州为中心的南满、西满各地。各部队正在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武装。

1945年11月3日晚,山东军区第七师赶至山海关。当天,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治委员彭真、副政治委员程子华、总司令员林彪向毛泽东报告了第一期作战部署:“拟以现有兵力,补足武装。小部队进行消耗登陆据点的顽军。以主力布于辽、沈、营口以东地区,进行歼灭战(由三五九旅、里怀团及山东部队担任)。以一部援葫芦岛、锦州及其以北,抗击敌人,迟滞敌进(由运昌部及沙克团及尔后由承德开来的文年生、刘其人担任)。”

国共两军激战山海关

1945年11月4日,国民党第十三军一部在美军协同下进攻山海关南沙河桥,未能得逞。当天中午,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九旅第四十七团俘获进入山海关阵地美军官兵5人,缴长短枪7支、汽车1辆。国民党军逐日增加兵力,在空军支援下连续发动进攻。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面依托工事顽强抗击,一面组织军民破坏山海关至秦皇岛的铁路、公路,迟滞国民党军后续部队开进。同时,利用夜暗,组织小分队适时出击,一度逼近秦皇岛,迫使国民党军调动兵力加强后方防御。

11月5日,国民党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在炮火掩护下,攻占山海关角山南面阵地,严重威胁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安全。第十九旅旅长张鹤鸣指挥第四十六团进行猛烈反击,夺回阵地。

在国民党军连续两天进攻后,杨国夫决定出击,杀杀敌人的锐气。11月6日夜,山东军区第七师第十九团利用夜暗,突袭山海关以西的孟家店和前后七里寨国民党军。擅长游击战的八路军深入敌军阵地,又打枪又扔手榴弹。国民党军不知共军来了多少人,轻重机枪猛打一夜,天亮时才发现自己人打自己人。守在沙河的一个连,差不多全部被打光。一个团自相残杀伤亡惨重,只得撤回秦皇岛休整。经一夜激战,杨国夫所部歼敌300余人,俘虏50余人,缴获炮1门,轻重机枪19挺,步枪50余支。11月8日,山东军区第七师以两个营兵力出击,夺回古城、黑河庄、红瓦店村等阵地,并在以后数日内击退了国民党第十三军连续日夜不断的进攻。endprint

打了几个小胜仗,杨国夫十分高兴。他兴奋地向上级报告说,国民党军的特点是射击准确,火力强,指挥灵活,每个阵地都有电话。但是,国军怕共军冲锋,一冲即溃。李运昌看到捷报,原先的不安一扫而光。11月9日,他在给林彪、彭真的电报中乐观地说:“目前顽军三个军已在秦皇岛登陆,数度企图进占山海关,均被我打回。应于目前固守山海关、九门口,而以主力守石门寨、海阳镇、滦河镇,局限顽于狭小范围内。并不断以夜摸袭击动作消灭其分散驻守之敌,增加其物资生活困难,消灭其士气。顽大军久驻狭小范围,人地生疏,不能展开,吃烧均要困难。后兵舰撤走则等于瓮中之鳖,不难全部歼灭,东北可无大忧矣。”

这种乐观情绪,甚至影响了毛泽东。11月11日,他在给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梁兴初等人的电报中轻松地说:“山海关作战已一周,顽军火力盛,士气低,鱼夜(11月6日)我杨国夫师一个团出击,俘兵五十,缴炮一门,重机一,轻机十八。顽军最怕冲锋,一冲即溃。已令李运昌、沙克指挥杨师坚持山海关,掩护克诚全部速到锦州。惟梁师过界岭口后,望准备随时候令转至绥中(山海关以东),策应杨国夫坚持山海关、绥中、兴城、锦州线,如能坚持一个月至两个月,于大局极有利。”后来战场情况的发展,与这些想象完全两样。

11月1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电令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为增强山海关的防御兵力,由他统一指挥新四军第三师及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一师,集结于抚宁县境内,待机歼灭正向山海关西北之石门寨及抚宁延伸并构筑地堡工事的国民党军。

山海关的战事,牵动着国民党军上层的神经。奉蒋介石之命,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到山海关视察。国民党第十三军军长石觉报告说,共军火力强大,不可轻易进攻。因此,他建议加强工事,稳固防守。杜聿明感到惊讶,因为据他所知,共军武器破烂,战斗力并不强。杜聿明打过不少硬仗,没有轻信石觉所言。11月13日,杜聿明亲临沙河前线视察。他找来11月6日夜被共军消灭的那个连的连长,要他说明哪个村被共军炮火摧毁了。该连长指了指北边的一个村庄。杜聿明走进村子查看,房子没有一间被毁坏。该连长说搞错了,是中间的那个村子。杜聿明又亲自前往,反复查看,也没有找到被摧毁的房屋。他询问一个老农,老农说八路军在东墙边打了几炮,但是没有打到院子里。他蹲在墙角,弹片就打不着他。杜聿明在院子内外转了一圈,看到的只是几个被手榴弹炸过的痕迹。经过实地调查,真相大白。杜聿明压抑住心中怒火,对军官们说:“看来沙河战斗共军并无炮火,只有手榴弹。这个连长谎报军情,应该严厉处分。”

杜聿明实地考察后,增强了进攻山海关的决心。他对部下说,共军火力、战斗力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强大,国军各方面都比共军强。经过再次研究后,杜聿明对原来的作战部署做了部分调整:以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八十九师担任山海关正面主攻,以第五十四师攻占九门口。以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迂回进攻义院口。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第一九五师为总预备队。杜聿明对通信联络、策应措施等,也都做了详细安排。总攻时间定在11月15日清晨。最后,杜聿明重申蒋介石的“连从法”:胆敢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者,必然严惩不贷,并追究各级主官的责任。对那个倒霉连长处以死刑,暂且留下一个脑袋,让他戴罪立功。

相对于国民党军,中共兵力单薄,而援兵还在途中。中共中央要求黄永胜、文年生、梁兴初、黄克诚等部加速挺进,增援山海关。11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员李运昌和冀中军区参谋长沙克:“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必须坚守……时间至少三星期,多则两个月,望动员民众构筑多道防御工事。”

11月15日清晨,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运动到九门口,首先发起进攻。担任迂回任务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向义院口进攻,以策应第五十四师。杜聿明亲自到九门口督战。第十三军用重炮猛轰山头阵地。杨国夫所部顽强阻击,但是火力悬殊太大。中午时分,九门口被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攻占。黄昏时分,义院口被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占领。

11月15日,毛泽东在得知山海关战况报告后致电林彪、彭真:“目前山海关作战并非真面目战斗。我黄梁两部四万二千远道新到,官兵疲劳,地形不熟,目前开至义院口、驻操营,必无好仗可打,即使歼敌一部,不过战术胜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将处于被动。为避免此种缺陷,谨慎使用主力,求于将来决战时一战解决问题,应令李运昌杨国夫两部坚持山海关、绥中之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而令黄梁两部从冷口、界岭口分路荫蔽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处于内线,休整部队,恢复疲劳,补充枪弹,熟悉地理民情,创造战场,演习夜战,俟敌进至绥中地区或兴城地区业已疲劳消耗至相当程度,我则可集中最大兵力,计黄克诚三万五千,梁兴初七千,杨国夫七千,李运昌、沙克在盘山、锦州至山海关一带者至少二万(新部队可以参战作为辅助兵力),共约七万人,于最有利之时机地点,由林彪或荣桓亲去指挥,举行反攻,分作几个战斗,每次歼灭其二三个师,最后全部歼灭三个军,即能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在国民党军进攻下,东北人民自治军防守部队伤亡惨重,杨国夫的部队已经弹尽粮绝。该部从山东长途行军到山海关,没有休整就投入战斗。在山海关打了几天仗,连一点补给也没有得到,战士们甚至连一人一支枪的标准都没有达到。该部坚守阵地十天,吃不饱,睡不足。秋风萧瑟,大家还穿着破旧的单衣单裤,有的鞋子烂了,就打着赤脚。这里不是解放区,老乡对共产党没有感情,见到打仗都躲藏起来,没有人送饭送水,甚至连抬担架的民工都找不到。那些配合作战的新编部队,一听到枪炮声就四散溃逃。九门口、义院口相继失守后,杨国夫第七师有被国民党军合围的危险。11月16日清晨,杨国夫没有等待李运昌的命令,留下少数人担任掩护,带领部队主力撤出了山海关战场。

11月16日清晨,國民党第十三军向山海关正面阵地发起总攻。尽管炮击一个钟头,担任主攻的第十三军第四师还是没有发起冲锋。杜聿明到前线督战,第十三军军长石觉报告:“共军异常顽强,打到现在,阵地还没有动。”杜聿明拿着望远镜看,只看见少量机枪掩体,并无火力射出。于是,他下令一线部队立即发起冲锋。第四师官兵说对方阵地没有被摧毁,不能冲锋。杜聿明严令该师抢渡沙河,发起进攻,并用机枪火力掩护。当该师冲锋时,对面阵地只打了一阵机枪就没动静了。原来,共军主力早已撤走了。中午,第十三军与第五十二军迂回部队在山海关以东会师。

山海关保卫战,拖延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时间,掩护了关内后续部队和地方干部安全进入东北。从战斗结果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同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毙伤俘国民党军1000余人,也是不小的战果。但是,终因装备简陋,寡不敌众,阵地被敌人突破。11月16日晚,东北人民自治军放弃山海关,向辽宁省绥中县方向撤退。国民党军占领山海关,打开了通向东北的大门。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聿明山海关东北
山海关水关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收复山海关(油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大东北的春节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
我所认为的贵族
我所认为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