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集团实体产业升级之路
2018-01-27孟醒
孟醒
20年间,东旭集团从一个民营小厂发展成为横跨多产业的大型产业集团。其创业历程清晰地显示,经过持续的产业升级与拓展,已构建起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园区、生态健康等多元产业板块。
1997年夏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到拖累。就是在这一年,白酒行业中风头无两的央视“标王”秦池,保健品行业火爆一时的巨人、三株、太阳神,百货零售业红遍大江南北的郑州亚细亚,接踵深陷困境。就此说,这不是一个创业的好年头,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风起云涌,一部分有闯劲的国企管理者仍逆风下海创业。东旭就是由国企天同集团的高管李兆廷在这一年创立。
从CRT彩电玻壳升级到 液晶玻璃基板
创立之初,东旭这家小厂主要生产用于货CRT(阴极射线管)彩电的玻壳。只有几个人的厂子从彩电配套零件起步,逐步拓展到玻壳生产线。2004年,东旭已是国内最大的CRT装备制造商,为安彩、彩虹、宝石等大型CRT集团提供成套生产线、备件配件及技术服务,成为国内最大的 CRT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4年正当玻壳产销两旺的时候,东旭总经理李兆廷从美日韩研发平板显示产品的趋势中,发现了东旭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向平板显示转型。对此决定,东旭内部当时存在着很强的反对声浪。因为美国康宁和三星康宁占有全球平板电视玻璃基板生产量的50%多,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分别占有25%和21%,安翰视特(前日本NHT)占有4%。而在国内则是一片空白。除了强大的技术壁垒,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别说什么优势,东旭并不具备任何一项能力,根本谈不上竞争力。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赌上东旭的全部资产,建成了全套TFT-LCD液晶玻璃基板装备制造链条,并开发出全部生产工艺。2010年5月,已发展为产业集团的东旭,在郑州建成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玻璃基板国产化变成现实。此后,迭代自主开发,东旭集团又建成了6代、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实现玻璃基板的全世代覆盖。跃升为全球第四、中国最大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至此,东旭集团完成了从传统CRT产业到平板显示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1年8月,东旭收购宝石A。将宝石A的产业基础和资本平台,与东旭集团的创新技术融合,焕发出宝石这家老国企的新生机。也使东旭具备了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壁垒,参与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链替代升级的实力和资本。
正因此,东旭受到了液晶面板国际巨头康宁公司的狙击。2012年,康宁等发动了价格战。在价格战无法击倒东旭之后,康宁又发起了一系列技术和专利壁垒诉讼。在波诡云谲的商战中,东旭不断成长,越战越强。因此,2013年战火平熄,双方和解,康宁公司同意授权东旭集团使用其专利技术。康宁等则转型生产利润更高的手机盖板玻璃,甚至退出了6代线以下玻璃基板生产,转向生产8.5代线玻璃基板。而这意味着东旭的技术是过硬的。当然,东旭集团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与长虹合作了旭虹光电等离子玻璃基板项目,准备进军手机盖板玻璃产业。
同时,东旭又着眼于产业上下游的整合与升级,投资了彩色滤光片项目、偏光片项目等。这一次的产业升级,使东旭跨越了发展陷阱。因为到2006年,仅仅两年时间,CRT彩电已是难觅踪影,彻底被平板显示电视取代。曾经风光无限的CRT彩电产业,一夜之间陷入困局。东旭的转型则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光伏升级到石墨烯
从河北起步的东旭,对环境污染更有着切肤之痛。企业除了合理合法地追求利润,还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2009年,东旭决定挺进光伏发电产业,并组建了光伏组件制造、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光伏EPC(工程总承包)、光伏电站运营维护、项目融资等团队。
当然,做出这一决定,也与国际石油价格在2008年一度冲高到140美元一桶,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高位震荡有关。国际国内掀起一股寻找可再生、清洁、可替代能源的新高潮,太阳能光伏发电受到青睐。但因为受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东旭在光伏发电领域,并没有急于搞规模扩张,而是一直在苦练内功,积蓄技术能力,试验新的产品。
实际上,早在2005年2月我国就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之后,一系列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以及鼓励政策出台。2013年尚德破产,光伏产能过剩开始行业洗牌。至2015年,上游光伏组件等原材料价格总体下降,光伏发电与绿色农业、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更紧密结合。东旭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选择在此时大规模布局光伏电站建设。2015年10月,東旭集团控股宝安地产,后将之更名为东旭蓝天,并注入光伏发电业务,快速推进新能源业务整合。不到半年,东旭蓝天完成17个电站、1.15GW资金的非公开募集,新能源成为东旭集团的主业之一。到2016年第三季度,东旭已跻身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东旭集团旗下的东旭光电在石墨烯产业上也开始发力。秉承东旭一贯做实业的风格,早在2006年东旭光电就开始研发石墨烯锂电池,但直到2014年具备国内乃至国际同领域顶尖的实力之后,才推进规模布局,并快速推出新产品,占领产业高点。至今,东旭集团的石墨烯产业布局已初步完成,实体公司已达7家。
石墨烯作为已知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而东旭集团布局石墨烯产业,源于对石墨烯光电显示性能的探索。但当石墨烯产业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之后,东旭集团就将石墨烯作为新能源材料独立出来,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2016年9月,东旭光电研制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并在香港举办了新产品发布会,走向国际市场的雄心昭然若揭。据介绍,“烯王”在满足5C(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1A等于1C/s)条件下,充满4800mAh仅用时15分钟,充电时间为普通充电电池的1/24,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烯王”的工作温度为-30~80℃,循环使用寿命也达到3500次左右,均高于当时的充电设备。目前,东旭光电泰州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项目,已顺利完成土地招拍挂、项目备案、环评公示、设计招标等程序,正稳步有序推进,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随后“烯王二代”、石墨烯LED模组、石墨烯电热等产业化应用产品陆续推出,拓展了东旭在该行业的布局。endprint
以石墨烯LED照明为例,不仅率先应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28条道路上,而且在大庆市的路灯改造项目中,首次采用“全光谱黄光、高光效”石墨烯散热LED模组模拟传统钠灯光色。随后,石墨烯LED照明在辽、吉、豫、浙等多省市的路灯改造项目中成功使用。而石墨烯散热大功率LED路灯,可集成各种信息设备技术,具备智慧照明、WiFi热点、环境信息采集、安防及道路智慧监控、信息发布、应急可视报警等多种功能,构成城市道路照明“智能互联”。同时,东旭光电在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上海杨浦滨江已开始石墨烯LED路灯物联网应用实践,通过Lo-Ra扩频通信技术实现单灯控制和对井盖、垃圾桶以及路边停车的监控等物联网场景应用。
在“烯王”发布仅仅7个月后,2017年4月11日东旭光电携手电源企业倍斯特发布了“烯王二代”。“烯王二代”的推出标志着东旭光电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烯王二代”在产品性能方面有所提升,15分钟可以充满5000mAh,所使用的二代适配器,支持5V/5A、9V/5A、15V/5A、16V/4.6A,功率达到了80W,Type-C接口配套PD快充,且支持QC3.0、QC2.0及FCP快充协议,兼容性更强,传输效率更高。
与倍斯特携手,东旭光电在自己的销售渠道外,又导入了倍斯特的销售渠道,尤其是海外渠道。
在石墨烯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方面,东旭光电已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CN2),在巴塞罗那合作设立了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后续将与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等石墨烯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
在产业升级方面,东旭吸取玻璃基板生产线投资受到掣肘的教训,在2012年,东旭集团接手河北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宝石A——一家生产彩电CRT玻壳的国企。不久,东旭集团将宝石A更名为东旭光电,打造出“产融研结合”的发展模式。
2014年6月东旭光电与北理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东旭光电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开展透明导电膜、散热膜、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2014年12月,东旭集团控股组建西藏金融租赁公司。2015年,东旭光电先后合作成立“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旭华清投资有限公司”,推进石墨烯材料的技术研发、技术孵化、资源整合、项目投资等产业落地工作。东旭集团还独资成立中大诚信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为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东旭光电还与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管理委员会合作,推进石墨烯产业资源整合、科研对接、投资并购等。至此,东旭集团金融产业已覆盖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金融租赁、商业保理等多项业务,关键的是为东旭集团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为上下游产业联动保驾护航。这一做法的典型企业就是百年老店——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
2017年10月底,东旭光电下属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石墨烯材料企业标准备案。以此为起点,东旭光电将逐步规范和健全石墨烯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完善石墨烯产品及生态体系。
继续升级新能源产业
东旭光电的石墨烯充电电池一旦形成规模,其应用就要落到一个实体上。用产业发展或者创新升级的概念来描述,就是要形成一个产业闭环。用李兆廷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一个从“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闭环。
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旭光电董事长李兆廷《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中国制造“新名片”》的议案。议案称,中国民族企业应致力于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在汽车产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议案强调,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两会结束5天后,东旭光电就在3月20日宣布,向上海辉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辉懋”)支付30亿元,购买其持有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龙客车”)100%股权。这一选择,想必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东旭光电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布局的决策已经到了成熟落地的时候。
2016年推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烯王”,其在泰州的产业基地已初具規模。收购申龙汽车,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为其新能源汽车成龙配套。李兆廷所说的“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拼接完成。
申龙客车是国内大型综合性客车制造企业,其产品包括新能源客车、客运旅游客车、城市公交、专用校车等,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在海外已批量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南美以及非洲市场。申龙客车正处于高速增长中。但因为受限于资金能力,申龙客车在2016年不得不放弃了大量订单。另外,2013年申龙客车创始人陈金才意外去世,陈金才家族资产进行了内部重新分配。其100%的股权转让给了上海辉懋。东旭光电就是向上海辉懋购买了申龙客车的全部股权。
两家合璧后,对于申龙客车来说打破了发展的资金瓶颈。对于双方来说,资本与产业、资源与市场、技术与产业链的柔性协同,其发展前景让人期待。双方合作的基础正是对发展愿景描画有着更多的共通处。这个共识就是,我国虽然是汽车产销大国,但并非汽车强国,而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除了早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政策,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在地市级及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35%。国家新能源公交政策催生的新一轮增长,让双方的合作,不仅增添了成功的新希望,而且增加了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动能。
几乎与东旭光电收购申龙客车同时,申龙客车向东旭集团借款3亿元,收购了业务相近的源正汽车全部股权。东旭光电收购申龙、申龙收购源正汽车,两笔收购同时进行。由于申龙客车和源正汽车业务相近,不会影响东旭光电的重组进程。
说起来,东旭光电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一个过程。当初,东旭光电打算收购一家电池企业,将自己的石墨烯技术嫁接过去。但在考察了电池行业前十企业之后,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于是改变了想法,决定跳过这个环节,先做新能源汽车。
东旭光电未来3年将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板块,通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应用,来解决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问题,最终完成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升级。
这一战略在2017年6月申龙客车与南宁市政府签署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上,已初露端倪。而在2017年9月东旭光电推出的“石墨烯智联LED车灯”,已经为石墨烯材料应用于新能源车业务,开了一个好头。
目前,东旭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光电显示、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投资、生态健康等为一体的多元产业制造与投资集团,拥有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嘉麟杰(生态健康战略布局平台)三家上市公司和近20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2017年是东旭集团成立二十周年。7月18日,东旭集团主办了全球产业投资战略合作推介会。这次推介会的主题是“挖掘合作潜力、构建伙伴关系”。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在致辞中说,东旭成立二十年来,能够实现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东旭的“产业报国”情怀,东旭一直致力于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民族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实事;二是东旭的文化、理念和机制优势,东旭核心文化是“感恩做人、敬业做事”,东旭一直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己任;三是东旭各产业板块的高协同性优势,光电显示、新能源等各产业板块相互支持,有效实现各产业板块健康、长远发展和良性互动;四是得益于东旭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及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政策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