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及思考

2018-01-27周小蓉黄立东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微课院校

周小蓉,黄立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51)

微课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定的扩展素材构建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具有传统的课程学习资源所不具备的丰富优势,具体包括了: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少、课程设计情景化、使用方便、主题明确、反馈及时等。目前,微课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正在尝试推广和应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微课的优势,探究微课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详细应用策略。

1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中,《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课程。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资料,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1]。因此,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实用性,它的核心不仅是学习如何利用二维平面图形来表达三维空间形态,还需要通过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来想象二维平面图形。学生从头到尾需要把物体的投影与物体的空间形状紧密联系,必须频频的“由图想物”和“由物想图”[2],既要联想构思物体的形状,又要考虑作图的投影规则,使固有的三维思维形态逐渐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融合的境界,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通过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图,最终使学生具备识图、画图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各个模块的训练,因而,学生普遍会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畏惧情绪。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无法想象出各种机械零件的立体形状,这成为摆在初学者面前最大的难题。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各种多媒体手段逐渐被引入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专业教学中,在拓展学生空间想象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但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形体,仍然无法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因此,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引入一种既可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又可以构建起和谐师生关系,并对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辅助作用的教学手段。为此,下文中,将尝试引入微课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探索其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 微课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述,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机械制图》教学亦是如此。微课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机械制图》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要将微课的重要作用发挥到极致[3]。例如,在教学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时,由于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制作短视频,以简短的视频短片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三视图的形成的学习难度得以降低。反复播放微课,学生很容易能总结出投影规律,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如观察力、想象力等,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借鉴知名院校微课建设经验,建立本校微课资源库

在微课平台建设方面,清华大学堪称楷模,能够支持多种在线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等。高职院校也可以学习其先进做法,致力于平台建设,增设功能性模块,如课程学习、学习社区、作业管理、教学评价等。在建设微课程资源库过程中,教师承担起主要任务,要以课程大纲为基石,充分解读教材,合理设计各教学板块,要涉及到理论知识、实验项目、创新课程,还要包括学生课程设计。具体包括:一是理论知识部分,要包括微课视频观看、在线联系、学生提问与质疑等内容;二是实验项目,要包括指导书、操作流程视频、结论报告等,例如在机件表达教学中,重点突出减速器的拆卸步骤、减速端盖的绘制方法;三是创新课程,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使学生的知识点得到拓展与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平面图形绘制教学中,教材以手柄绘制为例,资源库中可以设计挂轮架、起重钩等零件的绘图训练。实际上,通过微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实现了高职院校线上、线下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制图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2.3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模块,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当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模块。具体如下:

首先,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对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情况有基本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课堂时间得以延长。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如知识检测、任务安排、合作探究、交流汇报、评价反馈等,也可以采取传统提问的形式,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欠缺。

其次,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点拨。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来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仅凭学生收看教学视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发挥出教师点拨的作用,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重难点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与小组同学也能共同一起进行讨论学习。鉴于此,提问时,教师要避开记忆性问题,以阶梯式、思考式问题为主,及时唤醒学生思维,使知识得以内化,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2.4 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学习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给学生,但在后续的课程及测试中却发现学生没有掌握多少有用的东西。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一直致力于在“讲”课上下功夫,教改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实行课前网上自学,课中师生研讨,课后练习总结,实行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4]。

教学中经常把学生分成小组组成团队,学生们在团队中学习到的东西会远多于单纯与老师互动。学生们在互教互学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识读零件图课堂设计如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布置好课前自学作业,可以看教材,还可看在线课件或微视频,互相讨论,做2个读零件图的作业,每个作业里有8道填空小题,还有补画视图的练习题。课中,首先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前来抽签(老师先把30道题分成6部分,每部分5个小题),抽到哪组题目就在教室里大屏幕前给其他同学讲解,如果这个同学讲解有个别错误,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起立给予更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大家通过交流研讨进行学习,最后老师总结。课后整理、复习,写作业、发贴讨论。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较长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3 微课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应用实例

根据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诉求以及大学里学生多、教师少的现状,《机械制图》课构建了以团队学习、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微视频,将《机械制图》课程中关键、难点、疑点、易错点等不易理解的部分,如螺纹联接、齿轮、键、相贯线、截交线等,借助微课让学生有直观清晰的感受和生动形象的理解,增强点、线、面、体与平面转换关系的兴趣,多想、多看、多练,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授课方式,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中关于微课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仅是个人的教学初探,需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微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