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地区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社会价值研究

2018-01-27周雨龙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渭河

周雨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战略调整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调速和转变结构的现实问题,各地区也在积极寻求稳定经济增长、转变产业结构的新方法和新动能,而关中地区渭河两岸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必须转变思路,谋求新的出路,基于此,针对渭河两岸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得以深化推进,其生态功能逐渐恢复、逐渐趋向水清、岸绿、景美的既定目标发展,同时,渭河两岸依托大西部开发战略,借助其区域位置、人文历史及生态环境等优势,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体育服务设施和场所,不断推进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进而为广大民众提供良好的体育休闲服务,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举措,随着该产业的深化发展,其社会价值效应将逐渐凸显,而本文即以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前景及优势条件为研究基点,分析其社会价值,从而有效驱动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关中地区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性分析

1.1 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渭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其涵盖了甘肃、宁夏、陕西等生份,集中了关中地区的60%以上的人口和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历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且,渭河流域是西部地区连接东部发达地区的前沿阵地,占据欧亚大陆桥的关键位置,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分布在两岸的宝鸡、西安、咸阳、铜川及渭南等主要城市中心群,构建了渭河流域的主要经济带,有效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推广,在政策、资金及技术的支撑下,该区域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条件均在不断完善,人口密度急剧上升,且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及生态改造的优化发展,也将驱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渭河流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安居乐业,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这些均为体育休闲旅游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撑。

1.2 城市区位的优化布局

渭河两岸依托于其区位优势,自古便是城镇聚集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地带,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均布局在渭河两岸,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整体布局的关键所在,其凸显的城市区位优势表现在:首先,这些城市均属于渭河流域,有着共同自然环境、相似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且文化传承趋同,这些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共同规划、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其次,国家的政策驱动,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国家推出了大开发战略,将上述城市作为核心的示范点不断向外扩散,以实现对周围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极大的倾斜,依托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等搭建多元化的文化合作平台,并以此为着力点推进文化产业、旅游开发及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深化发展,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创设了基础性条件。

1.3 各类资源的有效支撑

渭河作为黄河的主要支流,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其是文化艺术的策源之地、旅游资源的荟萃质地、物产资源的集聚地,自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其集成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梁家坪文化、龙头山等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根源所在,这些文化资源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提供了文化积淀,增加了文化内涵,可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差别化发展;而且,渭河流域地处关中核心区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覆盖了劳山、黄龙山、子午岭等天然林区,草木植被茂盛、雨水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自古便是游牧和农耕的交融之地,物产丰富,自然成为广大民众聚居的首先,这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体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支撑,近年来,依托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关中地区开发了咸阳湖休闲产业群、建立了宝鸡渭河体育公园等体育休闲场所,将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落实到了实处。

2. 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社会价值

2.1 带动民众就业,刺激旅游消费

关中渭河流域虽承载着古代文明,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相对滞后,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民众就业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辐射效应大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而渭河两岸依托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也加大了对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重大成效,其在带动就业、刺激消费上的效应也逐渐凸显:一方面体育旅游产业数量的激增、规模的拓展,驱动了体育场馆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且从产业整体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至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需要不同层次的体育人才支撑,上至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下至一般及贫困民众等均能够借助体育旅游产业这一载体,实现良好就业和职业发展;而另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以资源为要素、以文化为亮点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有效开发,通过整合渭河两岸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来抓住不同消费者的关注点,从而全面拓展体育运动、休闲旅游、娱乐活动等多元化市场,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刺激消费,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该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2.2 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缩减东西部发展差距

渭河两岸地处关中的核心地带,覆盖了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份,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及技术上均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推行,也驱动了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在各区域的发展。渭河两岸凭借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和环境资源优势,也在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其构建了咸阳湖周边休闲产业群、最长的西安生态景观长廊、长达8公里的宝鸡渭河体育公园等,这些体育休闲旅游场所的建立,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供给不足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为民众提供更多的体育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拓展了旅游消费空间,驱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集群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随之增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其“调结构、促平衡、稳增长、减差距”的作用不断凸显,成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新动力引擎。而且,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独特的体育资源和文化优势,可吸引更多具有休闲娱乐、投资需求的东部消费者和投资者,通过这种消费的“外来引入”和投资的“跨区域注入”可均衡东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消费和投资结构,从而以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驱动各区域经济的整体协同发展,缩减东西部发展差距。

2.3 强化资源和文化的双重保护,促进生态建设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要素支撑,对资源和文化进行双重保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关中地区渭河两岸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且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传承着独具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该地区进行体育休闲产业的开发,可通过挖掘、修复、建设、传播及宣传等手段,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历经数年形成和积淀的文化底蕴予以传承和发展,打破原本封闭的地域限制,将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传播。而且,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现代信息技术、便利交通条件及通讯设施等为渭河两岸的区域资源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由此,不仅提升了广大民众对于该区域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而且可显著提升人们对于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通过造林造景、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被覆盖、历史文化古迹修复等来不断强化生态建设,在深化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民风等优势,来为广大民众提供体育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体验等多项服务项目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形式,其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且随着开发深度的增加,这些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将逐渐凸显,关中地区渭河两岸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应该准确把握其自身各类优势性,科学的开发、有针对性的发展,由此才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发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渭河
故乡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故乡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基于RS/GIS 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