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实践及价值分析

2018-01-27吕云龙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高校学生技能

吕云龙

高校学生进行羽毛球训练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和肌肉细胞血流量增加,同时增加糖元,蛋白质,有助于肌纤维增粗,锻炼全身各大肌肉组织,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治疾病的良好作用,因此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敏捷性为主要目标[1],练习过程中积极采用心理暗示法,这对高校学生羽毛球能力的有效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创新羽毛球教学模式,注重对心理暗示法的运用,以此方式来提升高校学生羽毛球能力,并且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心理暗示法的优势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1. 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心理暗示法的主要内涵以及主要特征

1.1 心理暗示法的主要内涵

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反应现象,指的是通过心理信息传达,并将他人的意识,愿望,态度,判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心理活动的现象。在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羽毛球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应用心理暗示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来对学生学习行为发出直接或者间接的指令性信息[2],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有效修正,这对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效果,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法理论可以使暗示者情绪高昂,并发挥出暗示实施的有效作用,但是也存在弊端,对约束者行为产生误导影响,但是其核心思想是激励,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学习兴趣。

1.2 心理暗示法的主要特征

1.2.1 具有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在采用心理暗示法进行羽毛球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帮助学生及时形成自主性的学习意识[3]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暗示信息环节能够促进大脑接受教育的潜能,及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习行为。

1.2.2 对学生心理具有易接受的特点

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它是在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信的基础上实施的,所以这种方式易被学生接受,在羽毛球实践教学中积极采用心理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4],及时营造互相信任的高校羽毛球教学环境,有效避免了教师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出现暴躁生硬的态度,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羽毛球水平。

1.2.3 愉悦学生心情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积极运用心理暗示,促进师生之间情感沟通,老师将对学生的赞许,期待等情感都融入暗示之中,让学生在接受暗示同时能够更多的体会到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5],有效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促使学生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以此方式促进高校羽毛球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将心理暗示法的实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1.2.4 对学生成长具有的多重性

在素质教育下,高校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积极促进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心理暗示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要将心理暗示法灵活运用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成绩奠定坚实基础。利用心理暗示法来对学生的认知,理解,意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

1.3 心理暗示法的应用原则

心理暗示法的应用需要在非对抗条件下进行,同时在应用心理暗示法的过程中需要自觉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愉快原则,要求老师在应用心理暗示法的过程中保持心态平和,轻松,不紧张;将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看做是感性和理性等活动的结合体,实现对无意识活动的有效调节;相互作用的原则[6],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态度,说话委婉,谦和,注重师生之间关系和睦,暗示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者通过运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受教育者表达自己意图,是受教育者心领神会的重要过程。从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活动来说,这种方式雅而不俗,能够意味深长的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意思,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在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对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 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2.1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羽毛球训练中也需要老师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环境,同时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愉悦,舒心的环境,让学生在训练羽毛球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积极的情绪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充满了活力,即使有学习上的压力也会用最积极心态去面对,积极尝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良好和谐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在训练羽毛球过程中愉悦心情,及时忘却生活烦恼。心理暗示法的应用主要依赖于环境,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中,必须认识到环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需要每个学生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因此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前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心理暗示法是一种最适合学生学习羽毛球技能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方法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为学生训练羽毛球提供了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心理暗示当中受到启发从而实现了羽毛球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羽毛球训练过程中,老师注重对羽毛球动作的讲解,在教学中通常是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练习,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影响到羽毛球教学质量。但是应用心理暗示法之后,教学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更多的体会到了学习羽毛球技能的乐趣,这对学生羽毛球技能的有效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积极采用心理暗示法进行羽毛球实践教学。

2.2 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法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及时指导,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老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要将心理暗示法和学生训练充分结合起来,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展开羽毛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来获得羽毛球比赛的胜利。分组比赛是羽毛球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和深化,将羽毛球技能更好融入到自身能力中,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教会学生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之间协作,让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及时对学生作出指导,使学生兴趣保持在积极状态中,同时采用心理辅导法来达到提升高校学生羽毛球技能水平的最终目标。将羽毛球训练作为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主要方式,紧紧围绕心理暗示法来开展羽毛球实践教学活动,有效避免学生在教练指导过程中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这对高校学生羽毛球实践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利用心理暗示法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利用心理暗示法来指导学生接球和发球,让学生掌握发球的力度,了解发球的技术要领,在学生训练过程中积极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集中的状态,学生掌握了发球和接球的技巧,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不仅促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还积极促进了羽毛球实践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心理暗示的训练过程中促进了身体各部分机能的均衡发展[7],所以,利用心理暗示法进行羽毛球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心理暗示法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2.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进行羽毛球训练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羽毛球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表明,经常参加羽毛球训练的学生,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很强,同时身心健康,能够做好学习和娱乐的有效协调。由于羽毛球训练最少是两人以上进行的,因此它对人员的合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学生更加珍惜每次参与的机会,把握成功的机会,因此经常参加羽毛球训练的学生其心理掌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很高,同时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高校羽毛球实践教学中积极应用心理暗示法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羽毛球技能水平的的有效方法。

3. 结束语

不同的情境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因此高校老师必须意识到,营造和谐教学环境的必要性,活跃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提高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猜你喜欢

羽毛球高校学生技能
羽毛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