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集体运动密度对课堂有效性的分析

2018-01-27邱美春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效果密度

邱美春

在当前社会,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其中一项内容,体育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方面,认为现在小学生的集体运动密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增加理论教学,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有效性。从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并不合适,虽然劳逸结合能够确保体育课堂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但是集体运动密度必须更高,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提高学生的集体运动的密度,可以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中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1. 理论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以当前教学大纲为参考,想要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在这个过程中,理论教学极为关键,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有助于降低伤害

现在很多小学生一上体育课,就显得极为兴奋,在操场上可以肆无忌惮的运动,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够兴致勃勃,甚至很多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没有运动着装,而是穿着小皮鞋或者牛仔裤参与体育运动,运动前的热身也极为少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体育常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给小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向学生传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避免类似伤害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1.2 有助于了解运动技巧

对于运动而言,小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很少,尤其是技巧性很强的运动,小学生虽然很喜欢,但是缺少运动技巧,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足球教学而言,足球运动很受小学生的推崇,在体育课堂上,很多小学生都会追着足球跑,这样的足球教学并不是教学大纲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足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不仅需要个人技术,而且需要相当强的配合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缺少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通过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将足球的发展历史、足球技巧等传达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了解到想要踢好足球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从而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3 有助于深入了解体育知识

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从而让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常识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题,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展开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从而能够实现小学生自我学习的预期目标。

2. 集体运动密度设定的相关因素

为了能够有效的制定小学生集体运动密度,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极为关键,针对目前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相关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2.1 课程结构

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为了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预期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在设定方面,必须要全面的考虑整节课程的所有环节,确保小学生能够在充分运动的同时,能够了解到足够多关于体育知识的内容。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开展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为此,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学生运动的强度、时间,从而在运动过程中科学的穿插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障学生的运动密度,也可以让学生实现劳逸结合的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2.2 授课方式

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项因素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极为关键,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运动有一种特殊的热爱情怀,如果教师在他们运动过程中突然中止,然后讲授一些理论知识,那么不仅不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让小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憎恶感,从而拒绝接受这些知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合理的安排授课方式,让小学生既可以享受到集体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接受到理论知识,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

2.3 教学态度

小学生的心理非常的敏感,所以在对待情感方面,教师必须要谨慎,避免小学生的人格受到伤害。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态度方面,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向小学生传到更多相关的体育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地位很难得到保障,教师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方案被动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会受到抑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们主动的意识到体育课程的乐趣,教师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在安排集体运动密度的依从性方面,小学生也会因此而提高。

3. 小学生集体运动密度制定的策略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集体运动密度的制定是影响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我们必须要深入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合理制定运动密度。

3.1 合理穿插理论教学,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智力快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外在的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制定小学生集体运动的教学方案中,合理的穿插一些理论教学,适当的降低集体运动的密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有足够多的休息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运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足球教学中,可能很多小学生对足球的比赛规则并不了解,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让小学生进行集体运动,而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那么很难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展开理论教学。比如在小学生足球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后,小学生的体力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这个时候,教师将小学生召集在一起,并且询问小学生对刚才的运动情况是否满意。这时候,小学生的注意力会被逐渐的从运动中转移出来。这时候教师再对小学生刚才的运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更容易得到小学生的认可,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程度。理论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五到十分钟最为合适,既可以让小学生保持精力集中的状态,而且还能够有效的缓解运动带来的疲惫感,让小学生的身体得到恢复。理论讲解完成后,再次分组,展开足球训练,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虽然小学生的集体运动密度有所降低,但是教学效果却会因此而提高。

3.2 言简意赅介绍知识,形象生动吸引注意

相对有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课堂教学方面,理论知识非常不受小学生的欢迎,很多小学生认为理论知识的讲解会让他们集体运动时间变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需要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授课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的用最简洁的语言去介绍本节课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需要借助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小学生的角度分析,传统模式下,理论知识的讲解会让它们感觉到枯燥,教师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转变传统模式,结合小学生现在的心理特点,采取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

3.3 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人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的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意愿擅自降低小学生的集体运动密度,那么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对体育课程产生不满。因为在他们看来,体育课堂就是要让自己能够有足够多的运动时间,如果教师将运动时间缩短,那么他们会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有所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满足他们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以小学生关注的焦点为切入点,合理的安排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得到了保护,他们对教师的认可度也会有所提高。

4. 结束语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开展的形式就应该以集体活动为主,也正是由于受到这样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较高的集体密度,而且需要穿插理论教学,但是集体活动密度必须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集体运动密度,而且还要穿插一定的理论教学,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效果密度
我为集体献一计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警犬集体过生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