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图书馆2.0运动”的火热年代*

2018-01-27

图书馆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友谊博士

阿华田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郑永田副馆长)希望我为《图林深处——广州阿华田和他的图书馆学故事》作序,我半推半就地从了他。半推,是因为我不是为这本书写序的合适人选;半就,是因为阿华田博士是当年轰轰烈烈的“图书馆2.0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这本博文集正是那场伟大的新图书馆运动的历史见证,点燃了我想写点什么以缅怀那段热火朝天的时光的冲动。

我和阿华田博士结缘于另一场图书馆运动。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的顶楼阅览室读书,窗外是美丽的海湾,碧海蓝天让人忍不住看海而不是看书,我却被书吸引着,书名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现状与管理(特别报告)》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ir history,condition,and management.Special report),是一部美国公共图书馆报告集,出版于1876年,正是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方兴未艾之时。正当我的思绪被牵到百多年前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沉浸于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先贤们的热烈辩论中时,意外收到一个署名“广州阿华田”的邮件,告诉我他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是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想问问有什么书推荐。我立刻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研究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最重要的原始材料。没有想到他已经托美国朋友复印了这本书,这让我刮目相看,因为此书中国学界知之不多,亦很难寻。后来我们不时聊到这个话题,百多年前的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架起了我们之间友谊的桥梁,而友谊的升华是因为我们共同参与了“图书馆2.0运动”。

“图书馆2.0运动”过去十多年了,现在进行总结评价可能为时过早,但到了留步回顾的时候,我想这是阿华田博士整理出版这本博客文集的缘由吧。阅读这些博文,我时常联想起阿华田博士的研究领域——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虽然“图书馆2.0运动”和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相隔百多年,但它们之间依然有一根无形的纽带连结着,这就是图书馆本身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百多年前公共图书馆运动是社会发展推动的,公共图书馆既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保障社会信息的自由流通,又成为社会化教育机构,为新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然而,随着新技术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挑战,图书馆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图书馆是坐等被新技术淘汰,还是自我救赎?这变成了一个图书馆界同仁必须面对的问题。“图书馆2.0运动”可以说是图书馆的一次自我蜕变的过程,图书馆紧紧抓住新技术,乘上新技术发展的高速列车,继续履行着长期以来肩负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

这里显然不是全面讨论“图书馆2.0运动”的地方,但有一个点是可以在这里说的,那就是“图书馆2.0运动”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学术交流模式。学术交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式交流,另一种是非正式交流。学术发展史告诉我们,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所谓的正式交流过程就是从非正式交流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学专业博客的出现,是图书馆学研究非正式交流模式在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革命,它呈现出来的朝气蓬勃,不仅活跃了图书馆学研究,拓展了图书馆学研究范围,更重要的是重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学术圈。通过新技术平台,年轻一代图书馆学人思想活跃、畅所欲言、热烈交锋,迸发出无限的学术生命力,一扫传统图书馆学研究的四平八稳之气,从而将图书馆学研究推向一个新境界,而阿华田正是参与这场运动的佼佼者。

阿华田博士的集子是“图书馆2.0运动”的真实记录,这些文章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重温那种学术新生活的快乐。在这本集子中,既可以读到严肃的学术讨论,又可以读到晃眼的思想火花,更可以读到学术友谊,而这种源自学术辩论的学术友谊就像美酒,经过岁月的沉淀,味道愈加香醇,让人难以忘怀。

这本集子记录了一场运动和阿华田他们绚烂美丽的学术青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是为序。

林海青

2018年4月11日于加州圣帕博罗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友谊博士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友谊之路
博士蚊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润博士问答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