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笔生花 多方位引领
——2018年历史全国卷Ⅲ第26题赏析

2018-01-27云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著作课程标准

云南

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其试题对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从多角度起着引领作用。以2018年历史全国卷Ⅲ第26题为例加以说明:

(2018·全国卷Ⅲ·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一、命题立意赏析

1.命题角度

本题以古代科技成就中药物学著作的编著、制定、发行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试题强调国家对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与当前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突出了对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文化自信,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这一题目为古代科技文化类题目提供了新的考查角度。

2.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1)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题首先就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弘扬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心理基础。这一试题也体现了社会进步与重大文化成就的取得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个人发展要把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这也是德育的功能、现实的价值所在。

(2)唯物史观的引领。“课程标准”强调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该题就很好地体现了其中的价值。社会发展与社会存在,促进了药物学著作的发展创新,体现了唯物史观,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可以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3)历史学科素养全方位的展现。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一试题全方位展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①唯物史观体现在文化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反映;②时空观念体现在材料的时间与空间,在特定的时空下去思考问题;③史料实证体现在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认识药物学发展的历史;④历史解释体现在通过对题目中药物学史料的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药物学发展中国家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⑤家国情怀体现在通过对药物学著作的学习分析,增强考试的人文追求,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试题解答赏析

1.阅读分析题干

题干以古代医学中药物学著作的问世、编订和发行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科学文化成就,考查国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中四个时期的药物学著作的共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国家处于大一统时代;②突出了国家对药物学著作支持或直接参与,不约而同强调了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国家作用。题干材料的主旨明确。

2.设问分析

试题的设问是“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这一设问突出的是药物学发展和国家作用的形成与本质影响,原因一般是主要原因,作用与影响为本质作用与影响所在,而非材料表面信息。

3.选项分析

A项突出了这些著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大一统政治的推动,这一答案突出的是国家大一统促进了药物学著作的编著,是国家大一统能够为药物学著作提供资助的条件,而非是主要原因。药物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大一统政治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社会发展、药物学自身发展等综合因素的结果,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药物学著作在发展过程中,或由国家颁行,或突出国家组织修著,都在强调国家在药物学著作编著中的积极作用,国家的资助推动了药物学著作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首先错在汉朝处于大一统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水平有限,其次商品经济繁荣不能完整反映从汉到明朝商品经济的实际,虽然宋朝、明朝商品经济繁荣,但答案也是以偏概全,故错误;D项首先错在时间不对应,《神农本草经》与《唐本草》分别完成于汉朝和唐朝,早于宋明理学的出现,不会产生因果关系;其次材料本身无法体现药物学与理学间的内在关系,故错误。

4.解答方法思考

试题错误选项设计的方法,一是以偏概全,局部反映材料信息;二是针对考生知识掌握不牢、掌握不到位的问题,设计时空错位的选项;三是答案设计采用“一叶障目法”,即看似答案与材料和所学知识相关,但是没有体现核心问题。对待这种试题,要明白命题人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材料讲述了多种历史现象的题目,设问要求针对这些史实进行说明时,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共性内容的体现,任何一个局部反映材料信息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三、今后高三备考的思考

(1)高考的知识点都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即所谓的核心考点,一般都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一级、二级目录中的核心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核心知识点。例如本题中的药物学专著是古代医学、药物学长期发展的的积累,自身的积累与积淀是重要因素;国家重视药物学医学的发展,根源于农业文明下,农业发展对劳动力需要的考虑;国家对医学药物学的重视,还是儒学仁政思想的体现。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核心考点的深化提升,同时也要尽可能拓宽视野。教师自身也要适当读书,开阔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样才能去指导学生。

(2)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理念。教师要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解读核心知识点,了解其如何体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五大学科素养。在平时教学中与时俱进。

(3)全方位研读2018年高考历史的试题,寻找2018年全国卷历史的变化与导向。教师可以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对2018年全国卷历史部分的解读:激扬家国情怀,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①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增强学生个人的历史责任感。

②避免“偏、难、怪、深”。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考查知识整合、迁移能力。历史学科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题目设计中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并以问题为导向,对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分层、综合、有效地考查。历史学科以试题为载体,强调历史的实际应用功能。

只有在研读2018年全国卷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专家对高考历史的细化要求,从而学会用主干知识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引领学生高效复习。

封面解读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 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作于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为修禊事,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集所写的序言,是在宴会中即兴写成的,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

《兰亭集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而兼具众美,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气韵生动。通观全文,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就布局来说,《兰亭集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每一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点画气脉顺畅。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其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却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因此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其书法对当时及后世书坛影响深远,被历代学书法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集序》为至宝,命人临摹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承素双钩摹本,世称《神龙本兰亭》,因为是钩摹本,所以较好地保持了其本来的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也很有名,但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气韵,与原迹有所差异。

(摘编自网络)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著作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书画名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