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和体系架构
2018-01-27杨峥嵘
杨峥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所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十九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标注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吹响了奋发前进的嘹亮号角。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理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与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最核心的亮点。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首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列,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但与前几个指导思想相比,“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缺乏理论色彩,显然只是个过渡性提法。此后,又出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过渡性理论称谓。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1]。十九大将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法是顺应党心军心民心的,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也具有厚实的群众基础。
其一,以“习近平”命名新理论成果,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使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日益“强起来”。在“强起来”的实践中,诞生了这一理论结晶。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此外,以共产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以“习近平”命名新理论成果,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其二,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理论成果的关键词,突出了其生成逻辑。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就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从党和人民两个向度上给出了明确回答,充分体现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
其三,以“思想”作为成果用语,是准确无误、高度凝练的。“思想”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执政党的“思想”是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后,从体系、内容、效能等方面经过检验有效,同时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好的价值、对未来政治发展有制度性的借鉴意义,才能被称之为“思想”。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检验,新理论成果已经成熟,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201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因此,将新理论成果称为“思想”,是准确严密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当前,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圆满收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未雨绸缪,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的提出,将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塑造、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
一是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究竟举什么旗”的问题。旗帜决定方向。只有坚持把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二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走什么路”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根本指南。三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坚强党的领导核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八个方面细化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本方略,成为管党治党的遵循。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是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与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二是在实践上形成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四个伟大”实践,也是指导“四个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三是在话语体系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话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在话语体系上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对内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外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能力。四是在世界治理上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仅有力推进了中国国内的发展,同时惠及世界。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上的霸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理路和体系架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都作出了系统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理论体系。
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来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可以说,“八个明确”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一)“第一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主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展开,全部理论观点都是对这一主题的系统回答。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好“接力棒”,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是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中国梦”打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把国家梦、民族梦、中国人民的梦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连在一起。“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第二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党情国情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是从党情国情出发而提升出来的,党情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依据和现实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国家的根本任务。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我国应将重点放在消除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上,深入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不同地区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协同发展。
(三)“第三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必须更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重点工作任务,尤其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四)“第四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建设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制度优势”、“国家治理”、“国家构建”作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解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题中应有之义不仅要实现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要实现上层建筑的变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它内在地包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等战略构想和举措。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动力和战略步骤。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五)“第五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六)“第六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于实现强军目标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强国必须强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七)“第七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八)“第八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十九大报告指出,“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人民群众始终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这一伟大力量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心骨,其政治地位不可替代。中国共产党96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干事”,更能“干成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经过历史反复证明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让中国共产党永远朝气蓬勃。●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7-08-05(01).
[2]刘云山.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N].学习时报,2017-0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