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求”理念指引下的丽水统计五大创新
2018-01-27周智飞
□周智飞
作者单位:丽水市统计局
改革创新是统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党建创新、队伍建设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丽水市统计工作的创新实践,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设区市的市域统计工作,上承国家和省级部署、下接县域基层,既是统计工作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关键节点,也是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创新实践的有力平台。2012年以来,在总书记“三求”统计理念指引下,丽水统计基于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的“系统观”,着眼于总结归纳市域统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作方法论,进行了一系列既反映工作整体需要又反映工作局部特点的创新实践。
理念创新夯实市域统计理论基础
积极开展市域统计工作理念的创新,既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落于统计工作实践的应有之义,也是从工作整体性出发强化市域统计“认识论”的开拓之举。
(一)“中国梦”孕育“统计梦”
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启发,丽水市统计局提出“统计梦”,作为“中国梦”伟大梦想的活细胞和凝聚丽水统计力量的精神支柱。倡导以更加生动的工作成果,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增进事业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凝聚为积极有为、栩栩如生的“统计梦”,锻造价值确定、思想坚定、精神安定的形而上的统计工作意识形态。以汇聚和升华丽水统计人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改造和摒弃埋头统计的思维定势。
(二)核心价值观凝聚核心价值
丽水市统计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统计核心价值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依法统计、实事求是、应统尽统、真实准确”的16字丽水统计核心价值,成为全市统计工作始终坚持的价值遵循。2016年,围绕统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又由16字扩展为“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应统尽统、客观真实、以变应变”20字。其中新增的“以变应变”,体现在致力于为深化统计改革创新提供丽水样本、总结丽水经验。
(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诞生“统计6+1”
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推动丽水统计事业发展的七个主要方面,提出丽水“统计6+1”,以市域统计工作的内在运动规律来抓实工作。它包括6个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统计组织体系,统筹抓好基础工作、基础建设和基础数据;建设统计保障体系,突出信息技术在统计数据产生、提炼和再开发中的应用;深化统计改革体系,既勇于承担自上而下的统计管理体制和方法制度改革任务,也敢于探索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举措;建设统计服务体系,综合发挥信息分析常态成果、紧盯形势精品课题以及传导压力、助推发展的重点指标排序点评机制等多重服务保障作用;建设法治统计体系,提出树立“尊法”观念、推行“立规”管理、丰富“普法”手段、加强“执法”力度和筑牢“守法”底线;完善数据利用体系,用统计数据不断创新的工作成果来宣传科学发展,用统计数据追本溯源的辛勤劳动来宣传敬业奉献的统计人。还包括1个治理能力提升,鼓励发扬“老黄牛”优良传统、铆足“狮子型”创先干劲,同步抓好用人育人。
(四)理论指导滋养“统计四色”
对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提出“统计四色”,集中体现当前丽水统计工作面貌。即工作出色,以对统计工作极端重要的深刻领悟、对统计数据灵敏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履职要求、对鸟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历史使命感,做出一流工作业绩;数据本色,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应统尽统,通过基层基础建设和法治统计工作,让统计数据始终保持应有本色;生活彩色,一以贯之地倡导“快乐统计·幸福生活·品质人生”的统计工作理念,为干部集体营造团结共进的好氛围,为职工个人营造活泼生动的幸福感;环境生态绿色,既包括了工作环境的绿色生态,更体现了政治生态的清明和谐。
制度创新丰富市域统计的工作机制
相对于理念创新在市域统计工作中的“整体设计”地位,制度建设则是市域统计工作各项创新实践间具有普遍关联性的保障机制。
(一)探索建立履职能力的强化机制
围绕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需要、市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抵御数据质量流失风险的要求,探索建立了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三盯”举措。具体体现为“盯住每个月、盯住每个指标、盯住指标责任主体”。旨在通过对数据指标的监测,及时向职能部门科学传导压力,提升部门抓实指标对应的具体工作的效能。“三盯”举措从旬月季度、微中宏观、一二三产紧盯经济运行指标变化,灵敏反馈预警讯,对应形成脱胎于统计分析直指经济发展症结的“经济诊断书”,通过“运行症状”、“诊断分析”和“对症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灵敏参考。
(二)探索建立公务执行的监督机制
创新建立了工作处理单制度,规定凡统计工作涉及到的统计数据发布、统计工作部署及其会议、接待、用车、出差等事项都须填报“工作处理单”,明确事由及责任人。工作处理单的审批和处理过程有着“一单四卡”的鲜明特点,“一单”即凡涉及大小工作事项必填一张处理单,“四卡”是指,一个完整的工作处理单审批流程,需要经过经办人、处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四道审核关卡。工作处理单自2012年实施以来,不仅建立了配套工作制度,还自主开发了网上平台,克服了原有纸质流程可能出现的处理时间冗长和纸张消耗等问题,并与各项财经纪律无缝对接,提高效率、规范执行。
(三)探索建立下沉基层的服务机制
为适应新时代完善基层统计管理体制的需要,强化下沉基层的工作作风,专业组队服务和柔性下派局长助理两种创新机制应运而生。专业组队服务是由局主要领导领衔,组织各专业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面向各县级统计局的基层服务机制。它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和统计工作的基础出发,有针对性地通过集中统计“全科”专业进驻基层指导,重点关注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一些阶段性的经济运行症结。在为县域经济“把脉会诊”的同时,将全市统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加以复制推广。柔性下派局长助理是在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适应市域统计新形势新要求所采取的干部培养和基层提升“双赢”举措。以下派市局业务骨干到重点县域兼任统计局局长助理为主要形式。要求下派干部下沉基层,在实践中面向基层教、传、帮、带,指导基层落实“三盯”举措。激励挂职干部在一线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严明作风。
业务创新作为实践检验的重要依据
检查理念与制度创新是否有利地推动了工作,实践是检验其成效的唯一标准。而一系列多领域、多层次的统计业务创新,既是市域统计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也是实践检验的重要依据。
(一)现代农业产业统计探索率全省之先
认真研究农业产业作为丽水主要支柱产业的定位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努力攻克现代农业产业统计范围划定、行业细分界定等重大问题,探索创建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统计方法制度。接连争取省级和国家级试点,分别从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现状与局限、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全产业链统计先进经验借鉴、农业全产业链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和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不断深化、系统化、规范化,逐步形成自身特色,比较圆满地形成了衡量、评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水平,具有普遍借鉴、示范的成果。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省级试点取得重要成果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完成丽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年度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通过试点基本掌握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术、基本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完善了现有统计方法制度,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资产评价、领导离任审计等提供信息基础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丽水经验,也为编制矿产资源资产账户省级试点工作夯实了业务基础。
(三)全域旅游创新研究走在全省前列
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策部署,加大了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的探索和完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全域旅游产业统计创新研究。该项研究立足于国家统计方法制度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从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角度,确定相关行业中旅游经济的比重。积极运用经济普查、企业一套表、农业统计、抽样调查和部门行政记录等各方面数据,对全域旅游增加值进行科学测算,形成《全域旅游统计创新研究——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方法探索》这一成果。
(四)绿色发展评价试点呈现丽水元素
有组织、有方案、有结果地开展了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情况的试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反复验证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县(市、区)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以及最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丽水绿色发展省内地位,比较充分地呈现了该项试点工作的丽水元素。
党建创新激发推进工作的内在动能
党建创新是激发推动事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丽水市统计局围绕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政过硬的党建目标,在党组议事决策、党员遵法守规和智慧党建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围绕党组议事决策建立规范机制
2012年,即创新建立了局党组会议“开门议政”机制。每次党组会议均邀请两名干部职工作为列席人员,让局机关所有的干部职工都有机会以民主监督人员的形式参与党组议政。实现了干部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纪检派驻改革后,邀请纪检组列席党组会议,切实发挥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与“开门议政”同步创新的机制还有局党组成员逆序发言制度,明确就局党组会议的具体议题发言时,按局党组成员的排位逆序发言,并坚持局党组书记末位发言,让民主集中制得到更严格的贯彻执行。
(二)围绕党员遵法守规划定“四条红线”
将党风廉政建设和统计行风建设及统计干部守法明责的各项要求归纳为“四线规矩”。即上不触法律高压线,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守法公民;下要守统计工作原则底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应统尽统;左不碰党章党纪党规红线,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红线意识、规矩意识入脑入心;右要遵全局规章制度防线,遵章守则地履职尽责。督促全局党员干部做到不越规不逾矩。
(三)围绕党的组织建设创新智慧平台
充分发挥数据敏锐、信息先发的统计职能优势,在丽水市市直机关中首推“智慧党建”平台,打造党员干部的网上红色精神家园。将先锋指数、党费交纳、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的各方面纳入以互联网信息化为技术支撑的“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了先锋指数在线考核、“三会一课”在线记录、党费缴纳在线公示、理论知识在线学习等智慧管理功能。创新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既发挥了党建工作的首创精神,也增强了党员管理的科学手段,又形成了可供推广的基本范式。
(四)围绕群团文化建设塑造统计文明
和谐融洽的工作生态和积极向上的机关文化是创新实践的优质土壤。在系统内树立倡导“快乐统计·幸福生活·品质人生”的工作理念,通过群团文化建设创新,以党建促群建为抓手,着力塑造市域统计文明。群团建设创新抓住了工会这个机关群团龙头,积极推动“八化”创新。一是推动群团管理成员“年轻化”,把群团组织作为锻炼年轻干部能力的平台。二是围绕群团活动综合推动主题“鲜明化”、方案“新颖化”、内容“多样化”、效果“延伸化”。在活动主题上,打破陈规与党建活动、文体活动、业务活动三结合;在活动方案上,利用H5等移动多媒体图文并茂呈现;在活动内容上,善于融入文化热点吸收如“朗读者”等新颖内容;在活动效果上,通过微信交流、视频或图文记录等形式延伸活动营造的快乐氛围。三是围绕群团建设综合推动宣传“广泛化”、总结“形象化”和管理“痕迹化”。在宣传上注重传统和新兴两种媒介;在总结上延续图文方案的优点,善用传媒思维做群团工作总结;在日常管理上,及时形成图文影音各类台账。近年来,群团建设“八化”创新不仅成功营造了“快乐统计”氛围,也连续摘得“文明单位”、“先进工会之家”等荣誉。
队伍建设创新强化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队伍建设中的创新之举是以“系统观”推进市域统计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新陈代谢需要,更是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与组织基础。
(一)选人进人推进“严”与“宽”的辩证统一
以面向社会的公开选调考试作为市统计局选人进人的根本途径,摒弃直接调动进人,形成了宽严相济的进人机制。一方面,强调原则要求和进人程序的“严”,即选人进人严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程序,所有公开选调考试均与组织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共同把关。另一方面,强调吸引人才的“宽”,即调整选人进人的报考门槛,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除刚性进人要求外,打破学历全日制局限、本科专业局限和报考人员的原单位局限而改以新增掌握经济工作或财务工作技能和善于写作为进人条件,既能不拘一格选才又能在选用过程中形成进人用人的务实导向。
(二)干部教育推进“学”与“用”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创造“学”的条件。创新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统计三堂课”。一是主动“走出去”与国内顶尖高等学府联合举办统计高级研修班,先后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宁波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联合办班,形成了以“文化名城+特色名校”的“双名”干部高层次教育培训机制。将专家、名师“请进来”举办统计大讲堂,丰富统计机关教育和文化建设品牌内涵;将网络正能量“引进来”办好增进积极工作氛围的统计网络学堂。另一方面,创造“用”的平台。注重统计干部队伍的人才交流。包括柔性下派县级统计局局长助理机制在内,形成了县级基层同志挂职上级统计部门,市局干部下派基层或上挂省统计局等可持续的成长流动机制。让挂职干部能够将学习掌握的技能本领施展于不同层次、检验于不同平台,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
(三)干部管理推进“责”与“权”的辩证统一
以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作为干部管理的抓手。一方面,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局党组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及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处室、落实到人。把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确保全市统计系统“两个不出事”,即统计干部要坚守底线不出事,统计数据不能出现严重的数据质量事故。另一方面,树立干部权力“两不”观念。即“不要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分权授权,将权力变大为小、化有为“无”;“不要碰”:建立防控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主动接受纪检监督不触碰纪律红线,建立健全面向全局的廉政谈话制度,实现上下谈心、左右提醒的良好局面。
(四)干部考核实现“迹”与“绩”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运用清单式的留迹管理,创新建立了“五张清单”。包括责任清单、目标任务清单、党风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客观短板清单和主观问题清单等内容。通过清单记录干部日常履职尽责情况、作为平时和年终干部考虑的台账依据。另一方面,运用积分制的绩效管理,创新建立了“六看考核法”。一看考勤,将时常考核抽查情况纳入到干部年终考评中;二看学习,考察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夯实与提升;三看任务,看各岗位履职能力、交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各类信息文稿的完成质量;四看日记周记,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工作日记周记,形成可追溯的工作记录;五看评价,在干部考评中综合群众评价、领导评价和纪检组评价;六看得分,通过量化各项考核指标,严格按得分排序客观评价干部实绩,以工作实绩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