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T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的机制与思考
——以原中央苏区县为例

2018-01-27玲,杨

台湾农业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景区贫困户

刘 玲,杨 军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2006年以来,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也因其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村脱贫减贫等作用成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1]。但在乡村旅游繁荣的背后,我国旅游扶贫实践长期实行的是一种粗放型的模式[2],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很多不仅没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相反还普遍存在“精英俘获”现象,一部分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付出的代价甚至可能大于收益[3],这显然与国家精准扶贫的目标是相违背的。PPT(Pro-Poor Tourism)战略致力于贫困人口发展机会的开发上,它强调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让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才是旅游扶贫的核心[4]。本研究基于这一核心理念,从贫困人口参与及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对原中央苏区县乡村旅游扶贫的模式选择及核心问题进行了思考。

1 原中央苏区县乡村旅游扶贫的资源优势与重大意义

原中央苏区县地跨赣闽粤,其地域分布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高度重叠。江西省741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位于原中央苏区县范围的占到60%以上,并形成了昌九、大赣西、赣东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乡村旅游聚集区;福建70%的优良旅游资源分布在闽东、闽西及闽北地区;广东粤东西北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占全省的50%以上。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原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它们还是赣江、闽江、东江、抚河、信江、九龙江、汀江、梅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地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振兴发展赣闽粤等原中央苏区,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5]。

2 原中央苏区县乡村旅游扶贫机制调查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基础,但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关键在于提高其扶贫的精准化程度,这有赖于对其精准化进行制度设计及扶贫政策的供给创新[6]。2017年,结合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实现苏区精准扶贫》调研,课题组赴广东梅州、江西婺源、福建光泽等10多个原中央苏区县开展调研,其中,广州丰顺县政府主导的八乡山旅游扶贫、江西婺源篁岭企业主导的整村置换旅游扶贫,以及福建光泽“政府+企业+村集体”共同主导的“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扶贫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2.1 政府主导的景区旅游扶贫机制

景区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和游客集中消费的主要场所,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中,有超过180家以上的3A级旅游景区,其中,仅5A级景区就有12个,这些5A级景区周边几乎都处于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通过变封闭式景区为开放式景区,充分发挥景区带动的“溢出效应”,是“景村一体”旅游扶贫的资源基础,其运作模式通常采取“景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农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特产销售,以及景区及农村田间劳动兼业、就地城镇化等获取多级收益,其中,广东梅州八乡山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扶贫的做法很具有代表性。

2.1.1 八乡山镇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 八乡山大峡谷景区是广东省重点旅游项目,位于原中央苏区县梅州市丰顺县境内,由广东金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斥资建设,该景区包括小溪村特色乡村旅游区、八乡山大峡谷等十大旅游景区景点,构筑形成八乡山旅游黄金圈。景区自2015年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40多万人,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100多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2.1.2 八乡山乡村旅游扶贫中农户(贫困户)的受益机制 八乡山的旅游扶贫与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制度设计密不可分,政府通过引导企业建立五级受益机制,使农户(贫困户)的利益在旅游开发中得到有效保障。一级受益:村民以房屋、土地入股,村民的房子经改造后,可用于经营农家餐馆或农家旅馆,同时可出售土特产品获得收益;二级受益:村民以劳力入股,可以到旅游公司上班,领取工资,原住民有优先进入公司的权益;三级受益:村民以产业入股,公司帮助农户发展小规模绿色生态产业,并提供指导和推广;四级受益:景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为景区工作人员,每月领取固定工资;五级受益:公司把景区收益进行按股分红,所有村民都可以获取一定的股权收益。

2.2 企业主导的空心村转换旅游扶贫机制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常年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倾向日渐凸现。在这些“空心村”或“半空心村”中,大部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自然地理环境差,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具有重要乡村旅游价值和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中国传统村落,复活“古村落空心村”、发展全域旅游,不失为统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选择。该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将古村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交给专业的市场主体操作,由开发商对村民进行系统性培训,竞争上岗,平稳实现“村民”到“旅游从业者”的过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西婺源篁岭以“产权置换”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扶贫模式。

2.2.1 婺源篁岭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 婺源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连续10年位列江西省县级乡村旅游开发第一名,2017年景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收入1亿多万元。篁岭模式中,企业通过房屋产权整体置换统合旅游开发经营权,整体盘活了古村旅游开发经营权,村民人均收入比旅游开发前提高8倍,户均收入提高7倍。

2.2.2 篁岭乡村旅游扶贫中农户(贫困户)的受益机制 婺源篁岭是近年江西乡村旅游开发最成功的案例,其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实践提供了创新产权实现乡村旅游包容发展、产业融动促进乡村旅游和谐发展、发展共享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等3条基本经验[7],形成了五级农户(贫困户)受益机制。一级受益:山上旧宅置换山下新房,对篁岭村的320名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大大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二级受益:原住民返迁兼业,包括原住民参与公司统一的农田耕种、千亩梯田四季花海打造,以及大量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与维修收入,目前古村常住人口82人,属于返迁的62人,60多户居民分别享有景区工资收入、景区服务收入及农业种植收入,每天另有4万余元的维修工程款注入篁岭和周边村庄。三级受益:村民将村落四周曾经大半抛荒的梯田流转给公司,公司每年支付固定的流转费用。四级受益:部分经过培训的懂得经营的村民返迁“天街”经营店铺,成为在家门口创业的老板。目前,有30多户居民有餐饮、住宿、超市、旅游客运等旅游创业收入。五级受益:提供景区收入分红,100%的户籍居民有景区每年发放的资源使用费。

2.3 “政府+企业+村集体”主导的“三变”改革旅游扶贫机制

乡村旅游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要强大的产业支撑才能发展壮大,即使是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发展初期,没有足够的农业产业支撑,仅靠依托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况且,原中央苏区县中,绝大部分仍然只是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产业的兴旺、生活的富裕仍然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的支撑。这类模式主要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方式进行,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省光泽县山头村采取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模式。

2.3.1 光泽县山头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 山头村位于原中央苏区县光泽县境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信江支流上游,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有比较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但交通条件落后,主导产业及品牌严重缺乏,村庄经济发展落后。2017年,该村引进福建省绿兴富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导开展村庄的绿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公司以“三变”制度改革的模式与村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得到全村党员和农户的赞同。2018年2月,山头村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的村庄。

2.3.2 山头村乡村旅游扶贫中农户(贫困户)的受益机制 山头村以“三变”制度改革为基础,形成了“以产业为依托、以股份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村集体和农户(贫困户)依托股份这一纽带,实现四级受益机制。一级受益:土地流转收益,2018年公司按每年每亩(1亩=667m2,下同)400元的价格先行流转了山头村800亩耕地经营权,农户每年可稳定得到每亩耕地400元和每亩山林60元的流转收入。二级受益: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公司将村民的山林、耕地等资源性资产以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评估入股后,公司利润按股分配,初步分配方案是公司与县、乡镇投资入股,分别占股50%、20%和10%,村庄以资源入股,占股20%。三级受益:村民务工受益,企业开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需要聘请大量的劳动力,原村民可优先聘用。四级受益,部分村民房屋后期通过成立民宿合作社进行统一运营,村民可以获得餐饮和住宿营业收入。

3 原中央苏区县乡村旅游扶贫的启示

3.1 项目的成功开发是旅游扶贫的基础

无论是哪种模式,其能够实现旅游扶贫的基础必然是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企业发展了,才能保证与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得以延续。否则,不仅不能起到旅游扶贫的作用,反而可能因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导致农户(贫困户)利益受损。因此,地方政府在选择旅游扶贫主体时要有更综合的考量,企业的财力、整体规划、旅游运行管理模式与扶贫制度设计,特别是旅游扶贫企业之前的成功开发经验都应当成为乡村引进旅游企业的重要考核因素,最大程度地确保后期旅游扶贫能够取得成功。

3.2 农户参与及能力提升是旅游扶贫的关键

参与式扶贫是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力推的理念,它可以在决策机制、决策过程中提升贫困村民的能力,提高扶贫效率和可持续性。农户参与决定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生环境与长远效果,没有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旅游扶贫难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无论是农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管理、旅游经营,还是以股份形式与企业共同发展,都是农户(贫困户)参与的重要形式,而对于因病因残或缺少劳力的贫困户,通过股权实现资产增收和收益分配是其脱贫增收的关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通过培训提高其参与能力,如篁岭天街的农民老板。

3.3 生态和文化保护是旅游扶贫的保障

生态是旅游扶贫的基础,文化是旅游扶贫的灵魂,原中央苏区县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一定要以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前提,如山头村扶贫企业就是以发展集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股份合作企业为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保护和开发传统农业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文化基因,使旅游开发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提高旅游扶贫村在社会旅游产业中的竞争力,如婺源篁岭通过恢复古村落,打造了最美丽江西的“篁岭晒秋”文化。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景区贫困户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摘牌”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