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创新性改革与实践
——以安吉县水环境优美村建设为例
2018-01-27
(安吉县水利局,浙江 安吉 313300)
1 概 况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西毗安徽省宁国市、广德县,北邻浙江省长兴县,东接德清县、湖州市吴兴区,南连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市。总面积1886km2。安吉县境内主要河流西苕溪发源于本县杭垓镇狮子山,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全县,至梅溪镇小溪口出县境,过长兴经湖州入太湖。西苕溪在安吉县境内水系呈叶脉辐散状分布,主要支流有南溪、龙王溪、浒溪、里溪、晓墅港、浑泥港等。河流呈山区特征:源短流急、谷地狭小、河床比降大、溪水涨落大、年内洪枯变化大。是一个山、丘、岗、谷、沟、盆地和平原多种地貌类型组合的“七山一水二分地”山地县。全县目前共设置15个乡镇(街道)、188个行政村(社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安吉县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借此契机,县水利局认真探讨、分析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剖析根源、反思以往在农村水利建设上小打小闹的惯性思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认识肤浅,作为不大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村级水利方面往往是河道、山水塘有问题或新修一个小堰坝、小堤防,向水利部门打给报告要求资金补助。水利部门一般情况派员或委托乡镇水利专管员去现场察看确认属实,补助经费让村里自行安排施工。由于项目小、工程量不大,技术和质监人员很少去现场指导和督察。重视大项目,不太关注农村村级水系的治理。村级水利在管理、养护上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2.2 项目零碎,治表不治本
原有村级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修建的,时间久远、病险危害较多,但由于受水利资金投入的影响,往往以修复为主,项目小、工程量不大且水利设施的分布也分散。施工人员也大多是本村百姓,常常采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式,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存在治表不治本的现象。
2.3 村级水利资金投入分散,成效不大
由于缺乏对乡村水利的统一规划,长期以来县级的小农水资金都采取天女散花式的补助方式,过多地考虑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使得水利资金投入的效果不明确、成效不大。
3 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问题,县水利局经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水生态试点县和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全县域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一个创新性思路——在全县开展创建水环境优美村建设。水环境优美村就是以溪流、河道为骨架,以防洪保安、饮水安全为前提,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利基础为支持,综合实施水系连通,山塘、水塘、河道生态治理和水环境提升等。着力打造山青、水秀、景美、岸绿、村容村貌整洁、自然良好生态的美丽乡村。将农村水利项目统一整合,实施整体推进。主要做法如下。
3.1 设立创建标准
如何去创建水环境优美村,水环境优美村到底要做些什么,标准如何确定等,是否能制定一部统一规范要求,便于创建考核、验收的文本,为此县水利部门和县质量监督部门经商量联合一起下乡镇、村、进百姓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乡镇、部门联席会议,几经上下,形成一部统一文本,最终由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全国首部地方标准规范——DB 330523《美丽乡村水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
3.2 整合项目资源,实施整体推进
凡申报并列入水环境优美村创建的行政村,县水利部门优先将中央、省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小型山塘除险加固项目安排给该村,对每一个创建村的水环境和水利基础设施做一个统一规划方案,并从县级财政小农水水利基金中对创建验收合格的行政村按建设规模、工程量大小给予40万~60万元的补助,从而提高了创建村投资水利项目的积极性,创建工作也得到整体推进。
3.3 首抓民生项目,升级人居环境
水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的第一项就是防洪、排涝标准,长期以来受水利资金投入影响,村级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太多,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大集体时修建的,年久失修、防洪排涝标准低,给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要求创建村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要达到10年一遇,山塘水库无隐患,农田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建立完善基层防汛体系和防汛物资仓库。其次就是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由于受农业生产化肥、农药面源和企业生产污水污染影响,农村的饮水安全面临严重问题。饮水安全是水环境优美村的必要条件,要求每个创建村自来水入户率和供水保证率须达到95%,饮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在创建村做好两大民生项目的前提下,要求在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系连通上下功夫,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3.4 抓好水文化普及工作
水文化的宣传普及也是水环境优美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多数老百姓并不清楚本村的水利基本情况和每年该村降水量,通过设置水系图标识宣传标牌,将创建村的河道水系、山塘、水库、水塘及名称,自然村落和自然景观、景点全都标注在水系图上,并把村的基本情况和水利基本概况、河流长度、水面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等知识用宣传牌形式告知,使村民和外地游客一目了然该村的基本状况。在河道旁和节点工程处安装与周边环境相配套的具有特色的宣传水利知识标识标牌,弘扬水文化、传播治水精神。
4 创建改革主要经验
从2014—2017年已创建、验收的33个村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称赞和当地百姓欢迎,各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创建改革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4.1 “两个引领”保障
4.1.1 创建标准引领
什么是水环境优美村?水环境优美村创建的条件和标准又是怎样?水环境优美村就是遵循水与自然、水与人和谐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等独特自然景色,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水安全有保障、水资源有保证、水环境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的创建活动。DB 330523《美丽乡村水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在结合水环境治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硬件”和“软件”建设指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将防洪排涝、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系整治、水环境、农田水利、水工程管护七大类分成防洪排涝标准、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保持设施保护、河道沟塘清淤和主要水系通畅、岸坡生态治理率、水环境维护度、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生态水量、水景观、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水利工程标准化程度、水文化普及情况共十三项评价指标。
4.1.2 资金政策引领
从2014年开始,从县财政面上小农水建设资金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水环境优美村建设的专项补助。同时整合其它水利项目、资金向创建村靠拢。采用“1+N”的资金补助模式,对实施创建的村开展的河道生态治理、小水库、小山塘、水塘的除险加固和水景观提升、水质净化等水利建设项目按规模、投资的大小分别补助创建资金40万~60万元,并对创建验收合格村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改变了原来面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天女散花式的补助方式。使创建工作有重点,创建成效有看点,百姓满意成热点。
4.2 “三股力量”助推创建工作有“支点”
4.2.1 积极发挥科技力量
将水利科技新产品、新技术运用到水环境优美村的创建工作中去,树立现代水利的治水思路,从生态、自然的角度出发进行工程建设,改变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思维影响,没有把人类生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加以研究的考虑,过分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致干扰了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的做法。
4.2.2 借助专家力量
以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与安吉县水利局共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县为契机,共同选聘十多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组成水环境优美村创建技术指导专家组进行现场创建工作技术指导,邀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专家和上海、杭州的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来我局对业务技术人员和乡镇水利专管员进行水环境生态治理授课讲解,提升业务水平和理论功能。抽调局各业务科室骨干组成服务组,赴创建村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协调、及时解决。
4.2.3 依托平台力量
自水环境优美村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安吉县在33个创建村共建立了180余个视频监控点,分别接入县水利局“河道信息智慧平台”和县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吉村村看平台”,同时连接手机客户端“爱安吉”APP。水利监管人员和群众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视和网络等多种途径看到水环境优美村现状,成功打造了“互联网+水环境”的智慧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加强水环境优美村的长效管理、巩固创建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3 “四个突出”实现创建有新颜
4.3.1 突出“防灾”,保障水安全
统筹创建村实施沟河塘湖综合治理,以整治中小河流为重点,对小型水库和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对平原斗区水塘进行清淤净化、水系连通。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有效解除水灾害威胁,使水环境优美创建村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完善、防洪排涝能力达到《防洪标准》(GB 50201—2014)标准和水利规划要求。
4.3.2 突出“自然”,保护水生态
以尊重水的自然属性为理念,恢复河流的原生态,减少河湖岸坡的硬护砌,增加生态岸线,实现水清岸绿、生态自然。在创建过程中,摒弃河道截弯取直、硬化衬底等做法,打造融合现代水利功能和原生态景象的水景观。如双一村在溪的两岸用生态砌块串成连线,岸顶、护墙面种植藤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南北湖开展小北湖整治、水质净化,恢复水系连通,设置休闲亭院、营造小桥流水、荷叶田田、多样化水生植物的水生态、水文化湿地公园。
4.3.3 突出“特色”,打造水景观
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禀赋和水景观特点,因水制宜、一村一品,创建不可复制的水环境优美村。如天荒坪镇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话地,余村依托“两山”重要理论思想发源地的优势,建立“两山”讲话会址纪念碑这一水景观,并通过“一草一虫”科技手段,将水塘水质净化处理,使水体清澈见底,成为了“两山”会址公园的标志。孝源街道尚书圩村新开挖建设葫芦岛水塘与月亮塘进行水系连通,与周边植物提升配套,为乡村旅游打造了新亮点。山川乡马家弄村将溪流水引入中心村,形成百姓家门前屋后溪水潺潺、鱼儿漂游的自然景象。上墅乡刘家塘村通过在刘家塘溪上设置两条景观堰坝和在狮子石水库库尾打造水景观亲水平台,结合森博园慢生活主题公园,将象征慢生活的蜗牛形象定为本村的乡旅品牌,已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蜗牛村”。可爱的蜗牛雕塑出现在村子里的角角落落,山、水、森林自然融合一体,让在大城市生活在快节奏的人群来这里体验独特的乡趣,休闲、观赏、游玩,让生活慢下来,平复节奏,体验生活的乐趣。递铺街道鲁家村通过开挖建设双子观赏水塘与十八个各具特色的农场水系连通,以水造景,按照“生态性、景观性、自然性、多样性”的原则,坚持“水、岸、路、景”一体推进的思路,着力打造独具匠心的水景观,形成了“游、吃、住、购、娱乐”的旅游大景区。
4.3.4 突出“底蕴”,培育水文化
各村在创建过程中,以打造承载乡愁、传承文化的最美山水意境为主旨,根据各自的村容村貌,设立与村庄景致融为一体的水环境概况指示牌,展示水系图、水文概况、水土流失现状、五水共治等内容,让百姓群众和外地游客了解该村水资源情况,使他们更亲水、更懂水,体会村庄独特的水文化。同时利用农村电影院,开展百姓宣讲、水生态文明宣传片播放等活动。
5 结 语
改革、创新性的农村水利建设模式,已在安吉县掀起一波争创水环境优美村的热潮,2018年又有15个行政村申报了创建水环境优美村,使创建工作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水环境优美村让人居条件改善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农家乐和民宿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抬头望见青山,低头一片绿水,呈现出一幅人、水、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