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景德镇陶瓷文化探讨
2018-01-27汪冲云汪阳坤
汪冲云 汪阳坤
(景德镇陶瓷大学,华盛楼艺术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1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概况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郭沫若曾如此赞誉景德镇。陶瓷是文化载体之一,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与活动产品。陶瓷文化是人们围绕陶瓷产生的所有精神、物质活动产品与行为方式习惯。陶瓷文化与景德镇陶瓷一同相伴相进步,随着社会科技、制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革、变化,形成当今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在水土宜陶的得天独厚自然环境资源下,加上历史上统治阶级对瓷器的垂青,使得景德镇瓷器声名大振。1600余年建镇史的景德镇依靠自然与社会资源,延续着悠久的制瓷行业,形成了从生产制作工艺到瓷器销售管理消费等,成为系列的文化方式、行为模式。这些文化深深植根瓷都社会生活。从人们的生活用瓷、艺术创作、销售,乃至原材料的发掘、提炼选用,都内蕴着丰富的既成习惯与方式。瓷文化与茶文化等食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并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瓷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2 陶瓷文化的构成、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容与规律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形成,是悠久的制瓷历史的遗存与中国整体文化的积淀。景德镇陶瓷文化受社会历史的大变革与大时代的进步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文化,饮茶饮酒风气在制瓷上产生深刻影响,瓷器无论在外形设计与迎合文人审美习惯均有充分体现。胎体娟秀、造型优美,饮酒饮茶各有器型。元明景德镇彩瓷的出现,改变了瓷器素雅单色釉格局,使器物出现较大的装饰变化。清代工艺继续进步变革,社会阶层地位差异在瓷器用户上反映明显。统治阶级极尽奢华,而普罗大众追求实用第一。器物在装饰题材、工艺等各朝审美习惯差异显著,是器物考古最好佐证。陶瓷材料上,陶与瓷有着鲜明的美学划分,胎釉赋施上,红、黄、蓝、绿,也呈现出喜庆、尊贵、澄静、雅致等清晰而不同的社会阶层用户;在画面装饰题材、题款等布施上,充分折射出社会时代的审美风尚。陶瓷器物造型上,名称可反映出器物的社会功用。如明器指专属于陪葬器皿,青瓷谷仓最具代表。生活器具,随青铜器文化延续,陶瓷也呈现不同分工。如宋代梅瓶、玉壶春系酒具,是宋代茶酒文化盛行的表征。陶瓷造型除受当地文化影响外,也会与当时整个社会大格局有关联。如元代出现的僧帽壶、多穆壶,是中亚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的实证。陶瓷文化是中华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多种形式反映现实与时代生活,为时代生活刻下烙印。陶瓷文化不受个人强制生成,但会受族群或权力者倡导的个人影响,如帝王个人对瓷器的喜好。在整体文化大势下,陶瓷文化是独立的,以有形或非物质的形式流传传承下去。克鲁伯将文化划分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大系统,并包含许多子系统。艺术属于精神文化,子系统处于整个文化大系统,受到文化大系统影响、制约,反过来也影响作用于文化大系统。陶瓷文化就是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身发展的规律。陶瓷文化的演变发展,受社会风尚、审美、科技水平现状、市场、民俗习惯、陶瓷生产管理制度变化等的影响或制约。
3 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丰富而厚重,自五代产瓷,历经宋、元、明、清各朝,瓷器形式品种多样,生产技术精湛,产品广受社会各界喜爱。景德镇瓷器生产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工序与文化。陶瓷是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文化母体,有陶瓷生产制作流程文化、烧制文化、器物使用文化、销售渠道、行帮文化、瓷器包装文化、瓷器绘制家族文化、技艺授徒文化等各种文化形式。陶瓷行业特色与制度构成完整的文化体系。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国内其它产瓷区有着文化结构相似的特点,都和地域、历史、材质、宗教民俗、艺术、哲学、技术工艺、制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主要以技艺文化、以及和它相关的销售、师徒相传的制度内容、工艺审美习性等留传下来较多,在一些陶瓷文化学者的关注下,一些文献也被有幸研究与保存着。但新型的陶瓷文化形式未能有清晰的脉络或展望。陶瓷文化更多的是历史文化遗存形式,而很多传统的文化形式虽然被学者们、政府部门不断推介宣传,但被社会广为接受或被认知的其实不多,认识也非常肤浅,深度更达不到传播的预期愿景。
文化是引导人们生活的航标与内容,优秀的文化可以组成人类共同的文明。陶瓷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是一枝奇葩,但其内容与现状是日渐式微,江西省政府提出与世界对话的号召,也一方面反映出文化走出衰落的愿望,闭门造车、抱成守旧,不利于文化的丰富进步,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新鲜血液、营养,开拓眼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得以进步发展,形成自身独到的、与时代吻合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陶瓷文化。现存的景德镇物质文化与非无文化形式与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形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物质文化,历史上,陶瓷的材质运用是遵循陶到瓷的过度,因陶材质粗、色泽沉,逐渐被人们减少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上的运用;瓷则是越来越精致貌美。现在是瓷依然是设计、生活中的主流,但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陶质艺术与生活产品,陶存在的“不足”、“缺陷”被重新审美界定为“新潮”、“简约随意”的蕴意符号。这是赋予陶新的蕴意,也是文化的返璞归真情形。陶瓷二元材质的质地上,除了提炼的精纯度提高,在陶瓷的根本上,现在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西方对陶瓷概念的拓展,如将玻璃、水泥、搪瓷等纳入陶瓷范围,虽出现强化瓷、刚玉等特种陶瓷,但陶瓷并无其它更多可圈之举。在陶瓷审美文化上,景德镇以及其它产瓷区都存在共同的问题,脱离不了传统的工艺巢臼,工艺手段局限使得在产品审美上也受到极大制约,如钧瓷、吉州窑瓷等,由于胎釉色重,除色釉装饰、雕绘装饰外,难于运用其它更多手段展示艺术形式。虽然刘晓玉老师父女、禹州诸多艺术家不懈努力,增强了吉州窑、钧窑等产品的工艺手段,但整体仍与景德镇瓷器存在距离。景德镇虽然有陶与瓷的得天独厚优势,但传统模式根深蒂固,从产品造型设计到画面绘制形式、内容,均难脱历史范式,加上清末民国“珠山八友”绘画影响深远,后辈晚学较多,景德镇民间百姓的艺术接受前见坚固,“传统”的文化习惯定势难以改变,虽然随着“学院派”艺术家的部分西化形式的传播,对传统“清宫”样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依然不足以出现颠覆,只是偶尔冲撞而已。在艺术题材上,瓷的装饰题材依然是传统吉祥题材,如牡丹、白菜、柿子、龙凤、荷莲、鸡、鱼,以及传统历史、文学中的典故与人物形象,因此在绘画上它们已非常成熟,章法也完备。色彩上也是遵循传统的选色、用色模式。在陶瓷材料材质依然是坯料的二元配方,白胎质、瓷质与青花、釉里红,新彩、古粉彩等使用,技法上增加了釉和绘结合的画法。在体现现代艺术形式上,景德镇比较盛行复古古老制瓷烧制工艺,以传统工艺流程再现现代艺术思想、形式。西方脱离实用功能的艺术形式当下较为流行。器物形式文化上,在传统实用器型上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艺术家竭尽力量尝试改变历史定势。但社会依然广为接受的是瓶、板、盘等。在瓷器销售市场形式上,由于网络、网售出现,现在是实体店与网络销售同时存在,艺术瓷,名家多在实体专营店进行,日用瓷、青年艺术家瓷器产品多实体店与网店均存在。社会及政府借助媒介推介导向文化,多是借助每年的“瓷博会”或运动会、城市街道辅助装置、景观墙等点缀瓷器符号元素,或运用商业广告模式推介艺术家、瓷器产品等。当然也有网站、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商铺命名、背投屏等渠道。文化传播方式、渠道较以往丰富、快捷、明了;但也存在传播内容雷同、形式单一、人员单一,艺术形式单一,陶瓷知识文化解读过于简单、粗率。同时陶瓷文化人才的使用发掘也单一。运用的场地、施展才华的机会选择也非常狭窄。
3.1 景德镇对陶瓷原材料的研发还未近人意
景德镇有“三校(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江西省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三所(省、部、市陶瓷研究所)”,以及众多艺术研究院、公私运营画院,但整体为景德镇本土技术艺术研发,人才匮乏、力量单薄,行政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各大科研院所资源研究景德镇陶瓷材料的创新,未能提供科研创新协作配套场地;陶瓷科研研发周期长、见效慢,也影响科研人员尽早成名成才;
3.2 景德镇日用瓷生产力量分散
主要原因是早期企业改制,下包袱,十大瓷厂解体,导致成规模化瓷器研发生产停止,虽有私企出现,但资金、规模、研发能力受到较大制约,瓷器特色消失;
3.3 传统工艺、艺术后备人才缺乏
由于传统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年轻人追求快捷、缺乏长期单一的工艺习得耐心耐力,使得较多优秀工艺后继无人;审美观念变化与外来文化进入,很多传统形式被年轻人摒弃。现代快餐文化使得中青年难耐传统约束,纷纷摆脱传统,追求西化时尚、节奏,传统文化元素未能很好赋予时尚感;
3.4 历史社会行业制度现象消失
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与自由商业形式,客观不允许传统的帮派、堂馆垄断或欺行霸市。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迫使行规改变,行帮消失;
3.5 现代城市管理对文化理解简单肤浅,文化与经济、社会影响认识不足
文化是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展示并习得,反映人类群体显著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会影响限制人类的活动。陶瓷文化如何成为瓷都人今后生活的元素,管理者缺乏前瞻思考。那么景德镇对陶瓷乃至其他领域科技人才的引进、科研机构的引进与挽留都做得不够。
4 景德镇陶瓷文化振兴策略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主体是围绕陶瓷展开的一切生活、行为模式,她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始终体现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与振兴,也是要充分考虑从这三个层面切入,从而切实实现瓷都文化的繁荣与景德镇的发展振兴。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振兴与长期繁荣,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1 丰富发扬景德镇乃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
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优秀的华夏文明,景德镇是历史悠久的瓷都,有着丰富而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可以融入中国优秀的文明进程之中,与其它城市加强文化建设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其它优秀城市优点,创立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路子。
4.2 注重科技、人才强市策略
现代社会人才是科技的载体,城市发展与企业进步发展一样,同样需要大量的,各种不同的人才。景德镇地处江西一隅,四周环山,山翠水美,城市有着自身的历史定位与特点,在城市发展中可以借科技研发的力量,充分结合城市小、环境佳,修缮营造出一座有文化、有技术、有逰趣的小型城市,体现世外桃园的风貌特色。减少环境污染的企业,通过给宽松政策,制定人才入市规划,增加科技研发的企业,如科研软件、设计、文创等,以企业带动人才进入,以人才进入从而改善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结构。
4.3 筛选陶瓷企业,将低端多污染的陶瓷产业淘汰,整合陶瓷民营生产
陶瓷分工细,民营小型企业、作坊多,可以整合,将陶瓷艺术名家介入城市规模性艺术生产,利益合理分配;减少污染严重企业,推崇企业与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关系。形成拳头产品与销售效应。划分好商业区、工业区,在乐平、浮梁,乃至赣东北,建立吸引人才的科研企业院所,如何以商业、高等教育、洁净企业带动陶瓷及其它产业发展,提升瓷都人整体素质。
4.4 鼓励大师经济,公共艺术馆无偿代展、管大师作品
扩大大师艺术效应,市级艺术馆可以宣传、代暂藏、代销名家部分作品,借推介名家艺术,达到推介景德镇,免费保管、免费供市民参观学习,提升市民艺术素养。给大师更多宽松政策,鼓励大师产业或文化场馆院所设立,提供优惠政策,在景德镇树立大师牵头或参与的文化产业形成。
4.5 做好历史文化艺术等的文献整理,修补缺失文献
文化在文献中呈现,做好历史文献的整理,修复弥补缺失文献,让文献记载文化,丰富文化内容。政府文化机构做好景德镇历史文化记载,做好景德镇陶瓷典故、陶瓷技艺记载、陶瓷艺术名家生平及作品文图史料,记载景德镇特产地质矿产物产。从茶、瓷、艺术、技术,到街道、地名、建筑名称、丰富的政商、文学、歌舞茶道、技艺杰出人才等均有丰富的文字记录。
4.6 公共景观、超型建筑建设、重大决策均召开市民听证会
在城市市容市貌建设或改观上听取各方面专家建议,公共景观、超型建筑建设、重大决策均召开市民听证会。
充分发挥三校三加一所在景德镇的科技文化实力影响,鼓励师生、现有科研人员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文化建设上注意避免有文化形式而无文化实质的行为,不要盲目大搞文化外观形式,注重某些文化的再生、繁衍功能,不搞假文化、不引进假研发企业,做到企业与景德镇生态适应、与传统文化与中国城市内力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把景德镇真正建设成一座“才貌双全”与“气质诱人”的城市,而不是一只外表光鲜,腹中空空如也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