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探究

2018-01-27刘晓海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运动高校学生

刘晓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使其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全面深化地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逐渐强化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地位。田径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为了适应现阶段对体育运动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强化高校田径课程的重要程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使高校教育上升到新的发展领域。此次研究主要是走访调查了某高校田径课程的落实情况,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为了探讨分析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地位。

1.2 研究对象

某高校400名大学生,每个年级学生的比例为2:2:1:2:,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2:3。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使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研究文献,将搜索关键词设置为“高校学生”,“田径课程”、“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意识等。此外还在图书馆查询2000年之后关于“高校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新课改文件资料等,为此次研究报告提供文献支持。

1.3.2 问卷调查法:根据此次研究主题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问题类别为基本资料,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对该地区各大高校395名学生以及5名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形式为现场发放,并且规定问卷的填交时间。此次发放问卷总数为400份,回收293份,其中有18份为无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3.86%,之后采用SASS20.2软件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1.3.3 访谈法:此次研究调查对该高校体育老师,田径运动员,田径研究学者,普通学生等进行访谈,主要是围绕田径运动是否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可能性。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田径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

田径课程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当中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高等教育作为大多数学生的最后受教育阶段,对该阶段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高校田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未来身体素质提升。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也相应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降低高校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基于此发展背景之下,高校教育者应当注重田径运动以及整个体育运动课程的重要性地位,需要以当前作为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点,立足于长远发展战略上,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并且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地体育锻炼活动,这样有利于“激活”田径课程,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创建适宜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体育运动计划,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要使学生自身感受到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还需要不断促使学生制定长时间的运动计划,养成运动习惯。此外,高校教育者还需要为学生详细介绍终身体育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可以加强自身田径运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建立健康的运动方式,熟练掌握田径运动的注意事项和运动要点,这样在学生走进社会之后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运动能力,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2 高校田径课程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

2.2.1 高校学生缺乏全面了解田径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现阶段主要的社会人才后备军,承担着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希望。然而根据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的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家庭的呵护下生活,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这类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体责任感,也就相应反映在实际的体育锻炼上。存在某些高校学生在实际田径运动课堂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并且身体素质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实效性。此外,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学生都缺乏正确认识体育运动锻炼与自身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田径课程对自身体魄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因此,以上存在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全面了解,不清楚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作用。

2.2.2 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了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高校学生当中的普及率显著提升,大多数学生不仅拥有电脑,还具备多种功能各异的电子设备,这些科技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严重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根据此次研究访谈可以得知,在现阶段的高校田径课程当中,还有少数学生出现缺课逃课等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熬夜玩游戏,或者看电视,这样就导致其在田径课程当中出现身心疲惫等情况,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急性伤病情况。网络科技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在电子设备上花费的时间日益增多,这就相应减少了运动锻炼的时间,以上情况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学生的日常状态。根据此次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认为高校田径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放松身体的学生占23%,参加高校田径课程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生占24.12%,为了瘦身减肥参加高校田径课程的学生占比13.84%,只有27.62%的学生为了通过高校田径课程锻炼自身身体素质。

2.2.3 高校田径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田径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慢跑热身,学生在老师带领之下做热身活动,体育老师为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田径专项内容训练。大多数高校田径课程都是采用以上教学内容。虽然以上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实际的田径课程培养计划以及教学要求方面可以满足硬性要求,也可以照顾到学生对田径知识的理解,然而长时间采用以上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高校田径课程失去兴趣,并且出现疲惫感和枯燥感,影响了田径课程的实效性。为了加强高校田径课程的参与度,体育老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田径课堂的活跃程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喜爱程度,促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2.4 高校教育者应当平衡专业学习与体育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这就导致大多数高校教育者仅仅关注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再加上现阶段各个高校之间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科的复杂程度不断被提升,还有来自社会的人才需求压力,大多数高校学生都将课余时间用来准备各种证书的考级,以及选修课程上,大量占用了体育锻炼时间。以上因素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阻碍了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定期的体育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还可以使学生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是当前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力补充。因此,为了达成以上发展目标,高校教育者需要努力平衡专业学习和运动锻炼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知识水平,还需要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2.2.5 高校田径课程缺乏有效结合身体素质与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现阶段,还存在少数高校教育者认为可以分别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然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与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3.2%的学生在加强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之后,会在某项体育运动中展现出自身优势,并且长时间进行该项体育运动锻炼,这样就极易形成终身体育运动意识。从此次调查研究发放的问卷数据能够看出,如果可以有机结合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机体功能,还可以使得学生的身体素得到较大程度地提升。

2.2.6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大多数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份工作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甚至还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现阶段,最值得研究和考虑的就是学生体质健康测量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假使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接受了较差的体质测试成绩,其可能会相应较少自身锻炼,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自身体育锻炼没有带给他相应的回报。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因此也就忽视了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

2.3 促进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策略

2.3.1 定期开展教学比赛,并且拓宽传播渠道。需要充分使用各大平台宣传田径运动,;例如校园广播,运动会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课程当中,充分掌握田径运动与身体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样可以显著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采取多方面措施拓宽田径课程的传播渠道,加强学生的热爱程度,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3.2 全面深化田径教学内容:每个高校都需要认识到体育运动知识与学生身心发展对田径课程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田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例如,田径课程可以开展较多游戏促进学生锻炼,例如“撕名牌”活动,“定向越野”,“彩虹跑”等项目。

2.3.3 制定标准的作息规律时间表,改善学生额生活习惯:随着科技时代的带来,高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将学生从网络世界解放出来。高校教育者可以按照学生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标准的作息时间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晨跑,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正常的作息规律,还能够得到锻炼。

2.3.4 有效平衡专业知识学习与运动锻炼之间的关系:高校是学生迈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但是怎样有效协调专业学习与运动锻炼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白天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晚上与其他同学结伴进行夜跑,这样不能可以消除白天学习的困乏感,还可以有效加强身体素质,实现双赢。

2.3.5 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的建议:现阶段出现了较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形式与方法,但是大多数都无法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身体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第一,在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全面讲解体质健康测试的有关知识与具体方法等,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并且具备相应的健康知识能力等。第二,在实际测试期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测试时间,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第三,在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需要按照标准对学生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价,其次,在上报与统计学生测试数据时,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指导,使其可以充分认识到体质健康测试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通过田径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田径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及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其次就是了解高校田径课程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高校田径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锦山.从竞技和健身理念审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1):390.

[2] 宋德海,曹晓东.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江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置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7,36(01):125-128.

[3] 田玉.基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与中学田径类课程改革对接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09):191-193.

[4] 张勇胜.探讨分析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79-80.

[5] 李修振.社会需求视域下湖南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优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0(02):119+121.

[6] 刘健.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策略探讨——基于对几所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16,18(06):61-63.

[7] 李保安,苏文革. 山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 运动,2015,(03):101-103.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运动高校学生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