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冬奥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

2018-01-27陈晓桐陈亮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冬奥冰雪

陈晓桐 陈亮

1. 冬奥背景下的奥林匹克教育

1.1 内涵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这一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社会运动,即通过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的结合促进人的核心发展,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建立。[1]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在复兴奥运会之初,便将教育功能定义为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他认为体育要从思想和情操上培育和教育人,而不仅是肢体运动。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是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

1.2 特点

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强调动态活动和参与。它包含广泛的体育思想,奥林匹克精神、理念,体育哲学与美学,着眼于人的平衡发展和全面发展。

在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特点是与冰雪运动相结合,融入冰雪文化,通过理论、体验等形式对民众进行体育思想和冰雪运动的文化普及。通过奥林匹克教育,让更多人了解体育精神,感受冬季运动的激励,增强对冰雪文化的认知。

1.3 价值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是通过参与,使人感受到体育为身心带来的解放,由此热爱运动、享受运动中的自信与快乐。[2]与夏奥会不同,冬奥会对于气候和环境的特殊要求,能够使得体现着“坚持”、“拼搏”、“顽强”等品质的奥运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对参与者有更深刻的励志作用。

冬季运动开展地多以自然为舞台,皑皑白雪、蔚蓝天空正是冬奥赛场的经典背景。例如在崇礼,人们参与户外滑雪,正是融入自然的过程,也是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彰显“绿色奥运”理念的绝好机会,是举办地自然特征与奥运理念的结合。

2. 休闲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发展基础

2.1 特征

大众性。休闲体育文化被定位于大众文化范畴,是由大众文化本身的特点和休闲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决定的。[3]休闲体育是全民都可以参与的体育活动方式,受众群体广泛。休闲体育不受民族、地域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喜好自主选择,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多元性。由于大众的广泛参与、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方式各异。由不同运动项目、运动体验共同形成的休闲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同时也能够反作用于大众,提供多元的休闲体育文化体验。

地域性。因自然环境差别,不同地区产生休闲体育文化的运动项目不同。如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资源,使冰雪项目相对盛行;南部沿海城市气候温和,冲浪、赛艇等运动较常见。另外,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使草原地区流行赛马、射箭等。

2.2 我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基础

大众对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参与是形成文化的基础,休闲体育在我国已经兴起,参与人群日益扩大,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休闲体育设施和场所的不足,使得民众缺失参与休闲运动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传播。

大众对休闲体育的认知度。文化要在整个群体具备一定认知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建立。尽管很多人已经参与到休闲体育当中,但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只限于锻炼、健身。对于休闲体育文化没有概念,甚至对于休闲体育也没有了解,与大众体育的混淆十分常见。因此休闲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应被认知。

3. 冬奥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

3.1 丰富休闲体育文化的内容

冰雪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但并未盛行。很多人在冬季习惯“猫冬”,不进行体育活动。冬奥背景下的奥林匹克教育,将围绕“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政策,着重强调冰雪项目对人的体质、精神、品质等的塑造,培养更多热爱冬季运动的人群。在冬奥文化、冰雪项目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冰雪运动将受到更多人喜爱,成为人们冬季的休闲选择。冰雪文化也会是休闲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丰富休闲体育文化的内容。参与冰雪运动,能够增强大众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理解,为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传播注入活力。

3.2 促进体育回归本质

体育的实质很无形,需要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够感受和获得,它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本质功能是满足人的消遣、娱乐、自我激励等精神需求。是竭尽全力、超越自我的价值体现。[4]休闲体育的本质是回归到生活和运动本身,为人提供心灵释放。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创造一所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以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参与,使人感受到体育的美与尊严、快乐,从而培养人的终身运动习惯。

对于大众而言,竞技不是个人参与运动的目的,休闲体育的自由本质与奥林匹克教育所倡导的关注人自身发展具有共通之处。促进体育回归本质,是奥林匹克教育与休闲体育文化的契合点。奥林匹克教育在全社会的深入,能够成为体育休闲开展的助力,使大众逐步树立休闲体育的文化意识,避免休闲体育低俗化、时尚化与异化。[3]

3.3 影响大众休闲体育观

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在冬奥带动下,许多人因为热爱冰雪运动而建立冬季运动观念。大众在冰雪运动的参与中强健体魄,享受体育带来的精神激励,实现个人品质的发展,收获友谊与快乐,正是奥林匹克价值的追求。这与休闲体育本身所强调的“自由活动”是相通的。

正确的休闲体育观休闲体育观是使体育回归本身的自由、多元,回归真实的生活语境。[5]休闲体育不具备竞技性,但也不是单纯的娱乐,不是精英阶层的时尚,而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每个人运动意识的唤醒。

3.4 培养青少年对休闲体育文化的认知

青少年不仅是备战冬奥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影响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课过度注重“体”,强调技巧,学生缺少对体育内涵的认识。奥林匹克教育能够帮助树立“自我超越、竭尽全力”的观念。从项目特征和环境上看,冰雪运动也是对青少年身心智的锻炼。对他们在学校之外的运动习惯产生影响。即使离开学校,也能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参与体育运动。利用奥林匹克教育的作用,使青少年成为完善休闲体育及文化的推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建立文化内涵。休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对文化意识淡薄,信息娱乐化、庸俗化的社会现状,休闲体育需要建立独有的文化内涵,促进体育回归本质,回归生活。

奥林匹克教育与休闲体育文化的契合点有助于带动大众参与休闲体育、理解体育的实质。并且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运动习惯,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2 建议

探索休闲体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结合形式。利用大众冰雪赛事、冰雪进校园等途径,传递奥林匹克理念。同时让人们意识到,休闲体育的实质是无形的,需要有文化和内涵的注入,才能使休闲体育发挥作用,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政策层面重视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和休闲体育文化的建设,建立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标签。通过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结合冰雪运动和冬奥文化,带动大众参与冬奥,参与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

[2] 裴东光.裴东光奥林匹克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89.

[3] 赖永泉.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

[4] 马惠娣. 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55-65.

[5] 钟俊. 基于休闲视域的奥林匹克意蕴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

[6] 裴东光.裴东光奥林匹克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24.

[7] 齐震.“人文奥运”理念对中国休闲体育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

[8] 詹华宁. 休闲体育内涵辨析[J].体育学刊,2011,18(5).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冬奥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