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地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1-27张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陕南场地设施居民

张娇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文用随机分类抽样方法,从汉中汉台区、安康汉滨区、商洛商州区中抽取部分社区的居民及社区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社区体育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的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大量关于社区服务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方面的论文以及与社会体育相关的法规、制度等相关资料。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所需,对拟调查的社区居民及社区管理者进行走访,咨询了解其体育锻炼情况、社区体育服务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等。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采用随机分类抽样方法,从汉中汉台区、安康汉滨区、商洛商州区抽取60个社区的部分居民(每个社区20位居民)及60位社区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60份,其中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7份,回收率为 96.4%,剔除无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0.3%。向社区体育负责人发放问卷60份,回收59份,回收率 98.3%,有效率 98.3%。符合社会统计学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获取的资料所得数据,运用 Excel 2007 和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数据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内容

从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类型,将其分为四类: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服务、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

2.2 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对象的状况

2.2.1 社区体育服务对象群体的年龄、性别结构特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参与社区体育锻炼活动的群体主要集中于36岁以上人群,其中46-6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35.42%),60岁以上人群其次。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46-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基本已处于事业、生活的稳定期,压力相对创业期的青年人少一些,所以也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参加锻炼;相对于46-60岁、60岁以上人群而言,26-35岁年龄段的人们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家庭生活经营期。36-45岁年龄段的人们则往往面临着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他们来照顾,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也不是很多。26岁以下群体则主要由学生或者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组成,,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而言较好,加之学习、生活较为繁忙,所以他们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也较少。

从参与群体的性别特征来看,虽然在36岁以前女性参与比例低于男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最终总体比例高于男性。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由于男女性格差异的影响,18岁以前男生更为活泼好动些,较之女生更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成人之后女性相对于男性更为细腻、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故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随年龄增长增幅较大。②爱美是女子天性,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对自己的体型更为关注,瘦身和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成为很多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且女性对情感交流的需求也大于男性,更能从体育健身活动中获取情感上交流的满足感。

2.2.2 社区体育服务对象群体的文化程度构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陕南社区体育服务对象群体的文化程度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况。这种分布状况也是与当下社会教育发展基本相符合的,随着教育的普及推广,整体上而言,高中和初中以下群体占多数(共58.86%),受教育水平偏低。

2.2.3 社区体育服务对象群体的体育健身意识情况

通过对居民体育健身重要性认识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见图3-1),29.06%的人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很重要, 41.79%的人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比较重要,认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重要,作用不大的人占总数的 3.78%。说明大多数陕南城市社区居民已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对于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2.3 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

2.3.1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通过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来看(见表3-4),陕南城市社区居民健身时经常选择在广场、公园进行健身的人数高达75%,其次是选择在社区周边空地和健身步道(沿山步道、河滨步道)健身的,分别为50.83%和43.54%,而选择在社区健身点、附近单位或学校的体育场和商业性质的体育健身场所的人数仅占少部分。社区间体育设施情况也有较大差异,新建社区的条件优于老社区。部分老社区有的仅有一小块绿地或广场,经常人满为患。而像诸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需要占地面积较大,所以这些健身场地很少,这就造成人们不得不选择在广场、公园、健身步道等进行健身操、慢跑(走)等项目体育锻炼,或者不得不舍近求远去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锻炼。

2.3.2 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状况

体育健身指导水平制约着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是很希望能够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指导的。根据调查,在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中多数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模仿他人进行锻炼,仅有少部分人接受过专业人员健身指导,或接受过有经验者的指导。

2.3.3 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在随机抽取的60 个社区中,从不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有19个,偶尔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有14个,极少开展活动的有27个。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社区里,最为多见的是广场舞活动,然后就是节日、或比赛时组织的一些体育文艺表演。如果社区管理人员都不重视社区体育,那也就无从谈及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从社区居民体育参与形式分析来看,如表3-7所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个人锻炼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锻炼,少数人参加有固定的体育社团组织锻炼。

2.3.4 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工作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如表3-8所示:目前,人们通过网络、电视获取体育信息的比例最高,达63.56%,而通过培训讲座、信息宣传栏获取体育信息的仅占6.64%和11.72%。鉴于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社区体育信息宣传应打破原有的社区墙报宣传模式,尝试建设社区健身微信平台、qq群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工作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指导。

2.4 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2.4.1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存在供需失衡

陕南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社区体育服务场地设施供给角度分析,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社区居民日益多元化的社区体育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场地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由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紧缺,社区活动场地受限,市政统一规划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在建成时间较长的老社区落地难,难以满足居民活动需求。

2.4.2 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方面组织管理缺失

当前社区体育健身指导方式主要以个人自发组织为主(其中多为无证的体育爱好者和离退休人员),他们参与体育指导工作大多取决于指导者自身的爱好和兴趣等因素。这些体育指导人员所提供的多是无偿服务,说明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尚未走向市场化。这也是“有证不指导,指导没有证”的结症之一。这种现象也说明当前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社区内进行体育指导服务没能形成行业管理和组织行为,这主要由于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门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确,出现了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致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实际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4.3 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化、服务不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与利益需求也发生应然性转变。这与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文化程度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居民社区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征。然而长期以来社区体育服务供给形式受行政化影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且在抽取调查的社区里有近一半的社区极少开展活动组织,还有部分社区从未组织开展过体育活动,居民体育健身以自发锻炼为主,可见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服务还不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陕南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对策

2.5.1 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提高有效供给

城市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核心就是立足于居民体育需求,以居民满意度为标准,提高居民体育健身水平和质量。了解“民意”是提高服务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各地政府、体育部门、社区管理者应鼓励社区居民积极表达需求,可以通过建立社区体育服务需求征集系统或者通过手机微信、qq平台及时了解居民社区体育服务需求,再对居民体育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调节资源配置,增强社区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避免供需失衡现象的形成。

2.5.2 多举措促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

根据陕南三地市的经济发展、地理等因素,可以从以下渠道入手,第一,在资金投入方面,通过居委会协调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普通居民的各方利益关系,共同出资修建体育场地设施;第二, 免费开放辖区内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配置体育设施,使居民可以就近免费享受体育服务;第三,要加强对已建场地设施的管理、维修,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第四,要让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好的体现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在城市的发展规划,新楼盘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配置相应数量的体育健身设施和体育场地,以期为居民提供新的健身活动场所。

2.5.3 完善、丰富社区体育活动,拓宽宣传渠道

首先应加强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树立服务理念;其次,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作用,重视资源共享,互惠共赢。陕南三地市均有高校设立,且汉中、安康境内的陕西理工大学和安康学院两校都设有体育专业,社区可以为体育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由学生定期向对社区提供体育健身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有关体育负责部门应及时更新社区体育服务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加大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引导居民利用各种媒介及时获取所需的健身信息、知识和内容,以此来解决居民在体育健身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静.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4.

[2] 陈新生.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29-33

[3] 钱丽.潍坊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 高菲菲.陕南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49-51

[5] 李文莉.郑州市中原区社区体育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6. [6]彭前冲.郑州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陕南场地设施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党建地图·陕南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