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
2018-01-27胥永芬
胥永芬
(南充市西充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南充 637200)
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即阑尾炎,依照患病特点,可划分成两种,包括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患有这一病症的患者有呕吐和发热、右下腹疼痛和腹泻等临床症状,一般可通过外科手术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实践证明,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阑尾炎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常规组:20例男,24例女,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2.35±2.53)岁。实验组:23例男,21例女。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2.28±2.59)岁。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基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给患者实施适当的饮食指导,为其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等等。给予实验组实施以下的优质护理:第一,术前护理,在围术期,应给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强化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掌握其实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紧张情绪,助于患者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确保更高的护理依从性。同时,应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解一些涉及到阑尾炎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并尽量满足。第二,术中护理,叮嘱患者选用适当体位[2]。同时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看其体征所发生的变化,并对患者的鼻和口腔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尽可能不要暴露出患者隐私的部位,为了防止患者受凉,应做好保暖措施[3]。
1.3 疗效评价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四项,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认知功能总分均为一百分,分值越高代表越好的生活质量,同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请看表1。
表1 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生活质量指标 常规组(n=44) 实验组(n=44)社会功能 71.35±4.89 88.91±5.85情感职能 75.43±5.15 89.25±6.23认知功能 81.52±4.57 88.46±5.89精神健康 78.35±5.21 90.25±5.28
2.2 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6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例出现切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34.0%。实验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出现切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阑尾炎有较高的患病几率,一般需通过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患者预后,不仅要给其实施有效的临床治疗,同时还应重视患者围术期护理。从某种角度来讲,阑尾炎患者越早接受相关治疗,越利于尽早恢复。
优质护理模式就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核心而开展护理工作的。实践证明,在患者阑尾炎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本文的研究组,不管在社会职能和认知职能,还是在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上等指标评分上,实验组都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这代表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这代表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1]朱丽平,马陈升,丁艳聪,等.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65-167.
[2]魏静,崔妮妮,张改宁,等.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64-165.
[3]祝晓莲,汪细平.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24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