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周期共振下的策略应对
2018-01-27胡语文
胡语文
从内部来看,当前中国正面临几大周期下行共振带来的压力。
一是信贷下行周期,在中国杠杆率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高之时,去杠杆和稳杠杆的政策使得信贷增速下行成为重大影响因素。伴随着信贷增速下行,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同时下行,工业品价格下行带来工业增加值的下行,这一次信贷下行周期与以10年为单位的朱格拉周期保持一致。
二是中国从30年的经济增长周期已经从出口、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模式过渡,这其中主要靠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降税来刺激消费。这一过程中,由于处于经济萧条期的消费者持有普遍的恐惧心理,导致消费迟迟无法快速增长为替代出口和投资的核心因素,因此,这一替代的过程会被市场环境影响而人为拉长。
三是企业创新周期的来临,人口红利、地租及资金成本等生产要素在提升企业利润率的过程中实现边际效应递减,创新因素成为了企业盈利提升的唯一动力。但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恰恰是创新因素区别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特征,不是研发投入越大,企业盈利的机会就越大。换言之,短期研发投入也是刚性成本,对企业利润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只有长期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使得企业创新带来的成果不断被市场认可。如果出现技术研发的方向性错误,那么过往的研发开支不仅会打水漂,也意味着,在对企业盈利的贡献当中,创新因子的不确定性增强。
因此,在中国科技创新周期的初期,多数企业的盈利增速仍会放缓,只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或者新产品能够满足市场新需求的企业才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但这种企业往往属于小比例范畴,也意味着竞争加大之后的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升,但市场整体盈利会呈现下行之后再上行的趋势。
从外部来看,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正被崛起的中国所挑战,中国面临1980年代日本的尴尬位置。目前来看,中国过去40年较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开始出现质的变化,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会进一步加大,除非中国的综合国力可以逐步替代美国,否则美国仍会不断制造事端来刺激中国。
当前要处理好内外的各种矛盾。一方面要确保稳增长、稳就业、稳出口等有利于中国阶段性稳定的措施出台,另外一方面“6个稳”也反映目前经济层面存在诸多的矛盾需要同时处理,经济的复杂局面是过往任何时候都没有遇到过的。
所以,从内部来看,当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要解决过往海量货币投放带来的杠杆率过高和资产泡沫过大的问题。换言之,解决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新驱动的模式,提出科创板和注册制是可能带来新机遇,但也可能导致企业急功近利,解决一时融资需求,实现资金套现可能,更担心股市又在制造新的泡沫。所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股市即使要为中国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也需要有长远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谋划,而不能等着这次创新结束,又要等到下一次改革。
从外部角度而言,由于美股仍处于历史高位,一旦下跌,势必影响全球资产价格。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除非中国是个封闭的市场,否则,在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全球资金的流动也会影响A股的涨跌。目前背景下,仍不宜盲目抄底,而应该看到未来发展的大局势是如何变化的,哪些仍有不确定性?哪些又是确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