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2018-01-27郑香金王春燕
郑香金 王春燕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中,社会中各行各业尤其是工农类行业,对于数控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想要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就必须就自身的实际教学方法以及授课体系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制定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教学执行方案,才能有效实现对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目标。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严格的分开,而是两者交替进行,体现了“教材一体、教师一体和教学环境一体”的教学新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思想,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由同一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1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课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分开,理论在班级由理论教师授课,实训在车间由实习教师指导。在教学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不同步
理论由理论教师在班级讲述,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训课,多人一台操作机床,平均每个人的时间相对少,且场地有限,学生的技能水平难以保证,影响实训效果。时间安排上理论和实训不同步,基于实训场地、设备及教师的综合考虑,学校在安排实训课时是岔开的,导致有的班级先于理论课,也有的班级滞后于理论课,学生上实训课时没有理论的知识或是理论知识基本上都不记得了,这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
1.2 教材与时代脱轨
在高职院校教学期间,数控专业中所使用的教材与时代发展之间并未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发展脱离开来,并且在相关科学技术的更新方面也未及时加以补充和整改[1]。另一方面,在教材的问题解读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抽象难懂问题,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的没有兴趣;再次以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欠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3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变通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灌输依旧是比较主流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的沿用,对于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数控专业教学课堂上,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均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对于相关技术的使用要求也比较高,而提升技术使用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掌握各类技术理论基础,如此才能切实达到数控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目标。例如包括数控车床编程及实训、数控加工仿真教学以及实训等课程便是如此。与实训等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岗位相对接,大胆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
2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步骤分为三步。以某一工件的加工过程为例。
2.1 明确项目
在课堂上,首先明确教学任务,接着老师先亲自或通过视频简单演示工件加工过程。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该工件加工需要的工艺知识和编程指令。
2.2 实际操作
学生通过操作,体验该工件的加工过程,对该工件的相关知识有初步认识。接下来教师用仿真软件或机床再次详细演示该工件的加工步骤。通过观摩,学生比较自己在加工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归纳技能要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用实际操作验证理论掌握相关知识。
2.3 巩固技能
任务完成后,再给出几个相似的加工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一边观摩一边指导,针对有问题的学生现场指出并给出正确的方法。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及教师给出的现场指导,基本掌握了类似工件的具体生产经验及方法,同时对于类似工件加工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掌握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巩固技能教学过程的实施,还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技能及学习水平提升。
3 教材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强调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操作。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材能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念,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题库改革
题库的目标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建议加入由企业真实案例所提炼的材料分析题。
5 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面向双师型团队建设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对数控技术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将师资建设精力集中在专业科研教学专业方面,意在高职院校内部组建出骨干教师团队。在此期间,积极组织教师在教学期间定期参与多样化的数控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充分将实习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借此弥补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后。还应该制定有序的计划带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参与到省级培训或项目中,提升教师授课经验。
其次,在正式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实践教师加理论教师的课堂“双师”教学模式,此种师资建设方式的采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的掌握。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从高职合作企业中抽调高级数控技术应用工程师进入校内开展教学工作,此类“职业教师”均具备极高的数控操作经验,能够充分帮助学生避免数控操作可能会出现的失误。
最后一方面,还应该派遣高职院校内部理论型教师进入到本校合作企业中进行车间实践操作学习,意在确保理论教学能够与时代生产之间相接轨。与此同时,理论型教师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也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将数控技术实践期间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重点为学生指示出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中高效避免操作误区。
6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6.1 制定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适合专业教学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研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形成实践中对理论验证,使理论掌握成为实践开展基础,最终提升对于数控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
6.2 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出完善的数控专业人才专用培养方案,并在方案的编写过程中明确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标准,借此从基础上提升课程执行效果。
6.3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训基地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期间,车间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将教学课堂设置在仿真模拟车间中,意在提升学生对于车间作业的了解程度。为了更好的提升车间教学质量,应该将开饭时机械加工车间作为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仿真车间操作实现与企业真实加工技术应用对接的目标。还能够对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数控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以及更具深入性的了解车间产品加工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此期间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即教师为师傅,学生为徒弟,将学生按岗位分成若干小组,实行轮岗实训,意在通过实训基地的构建加深学生对于典型零件加工操作流程的了解,同时模拟真实企业车间生产状况,也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数控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化。
6.4 进行课程教学评价
在进行高职数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时,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在实践教学的细节引导中带领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操作水平的评价。此种评价工作的展开,不仅需要产生于师生之间,同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也十分有必要,更有利于操作细节错误的纠正。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者还需不断努力,不断地分析市场需求,调研企业用人条件,研究学生特点,改革教材和教法,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有效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思想,推广的“理实一体化”,才能促进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的学习,最终为国家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