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女性艺术形象之社会话语构建

2018-01-27山东女子学院250300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山东文化

赵 月 (山东女子学院 250300)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性别概念一直是影响着一个时代文化观念、阶级关系、社会制度的核心因素之一,社会性别与之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体。福柯提出的社会话语观指出,话语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同时也反映影响着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事物与社会关系,还“构建”社会事物与社会关系。德·劳瑞蒂参照福柯的论点提出:主体是在语言中构成的,自然地,并非仅仅由生物性别差异构成,而是跨语际和文化再现的;主体是在种族、阶级和两性关系的经验中产生的。这就意味着性别是社会性的,与这个社会中的发展现象——政治、文化、经济阶级、性别认同等共同构筑了社会整体1。

现代社会中,大众的社会观念与性别意识虽然随着社会分工与家庭观念的变化从父权化向平等化逐渐转变,并通过性别意识转变趋向社会关系的平衡,但社会关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父权化的社会性别意识所界定。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儒家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历史及现代的生活文化观念,渗透进社会关系之中,影响着文化、经济、家庭的价值取向。山东女性是山东文化的缔造者,传承者,也是传播者,教育者,她们在文化传播中始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性别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中山东女性有着自己的历史转变过程,她们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映射出社会关系的变革轨迹。作为艺术形象之一的女性形象则成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从此侧面可以看到山东文化的变迁,更能观察到山东女性形象对山东文化、生活、社会观念形成发展所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山东女性形象在山东文化艺术不同载体及不同时代中典型形象的梳理来分析山东女性形象在文化创造与传承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分析女性艺术形象背后的社会关系主体及性别意识的转变。

一、山东女性艺术形象是山东女性在文化历史中形象及地位的缩影

山东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地方性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地处中国北方,有着典型的北方文化特征。山东地势多变,物产丰富,自古便为文化经济重地。在这种地理人文环境下,山东女性在文化艺术作品中有着突出的体现。

(一)山东女性在民间艺术中的形象

1.剪纸艺术

剪纸是山东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民间生活的缩影,是人民表达情感与愿望的载体,同时又是思想传播的有利渠道。作为山东地域女红的重要内容之一,女人们通过动物、植物及人物形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很多形象虽未直接采用女性形象,但是却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价值取向和社会大众价值观。如山东剪纸重要内容之一的“喜花”剪纸中,造型除双喜外,辅助造型多为喜鹊、鸳鸯、龙凤、葫芦、石榴等,一为新婚之喜,二为多子多福。另还有蝴蝶、蝙蝠、牡丹、如意等造型,多为表达新婚夫妇美满多福之意,体现了传宗接代是人们最淳朴又美好的生活愿景,同时也反映了大众所赋予女性的价值定位和社会属性2。

2.山东年画

山东年画发展突出,源头可追朔到周代,山东的“杨家埠木板年画”是山东民间艺术的形式代表,其特点集合了中国木板年画的题材特征和表现形式,女性形象主要为神像、天官、仙姑等,其内容则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刻。木板年画《灶王》就是体现儒家文化道德观念的代表作品之一。“灶王”的传说中重点塑造了丁香女(灶王的妻子)不计夫君的背叛和落魄,仍将之奉为“一家之长”年年祭祀。传说中塑造了中国女性的勤俭善良、仁义爱人的形象,这正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体现,丁香女的形象也成为女性学习的典范。

另一个典型代表作品为《女十忙》,图中描绘女人们从事纺织业生产的采棉、轧棉、弹花、纺纱、摇线、整经、牵机、浆线、刷机、拼花、织布等劳动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男十忙》,描绘了男人们田间耕、播、耧、耪、耙、锄、割、收、运等十种农活。《女十忙》和《男十忙》描绘了男耕女织的劳动社会景象,重视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劳动分工,男人为劳动主力,女人为辅力,从而确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并以此为最佳状态得以宣扬,受到崇尚3。

3.山东泥人

泥塑艺术是中华早期民间艺术的一种,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型。山东泥塑以山东高密泥塑为代表,作品朴拙、艳丽,作品中多寓意喜庆、红火,常见题材如老虎、狮子、年年有余、麒麟送子、仕女、娃娃、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体现出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对生殖、生命的信仰,求生、趋利、避害,以祈求美好安康的生活。其中的女性形象多与婚庆生育及传说中的美女形象有关,结婚生子是女性体现自身价值和取得生活幸福的核心内容,这体现出女性在民间生活中的形象特征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标准。

以上所列举的山东民间艺术形式是山东民间艺术的代表,较突出的反映出山东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其中有较明显的儒家思想文化的显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突出的反映了女性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标准及社会属性——女性是社会分工中的次者,勤劳、善良、容忍是女性的传统道德标准,结婚生子与勤俭持家是女性的核心价值体现,这种社会观念又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进一步得到传播和社会的认可4。

(二)山东女性在现代媒体艺术中的形象和地位

1.山东女性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形象,以“山东大嫚”为例

“山东大嫚”是2006年山东文博会的形象代表,其形象中蕴含着山东独特的人文地理文化——“山东大嫚”是泰山黄河的女儿,有大山一样的厚德,流水一样的灵动,她集合了山东典型女性人物中李清照、孟母等的婉约、清秀、智慧、豁达、善良、忠贞、坚韧和勤劳。作为文博会的代表形象,“山东大嫚”充分的展现出山东人独立自信的现代形象。文博会选择以女性形象作为山东形象的代表,进一步体现了山东女性社会地位和价值的提高,以及对女性的重视和尊重。

2.山东女性在现代广告媒体中的形象,以“沂蒙红嫂/山东大嫂”为例

“沂蒙红嫂”是山东女性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光辉形象。沂蒙山区伟大的母亲群体在战争年代所谱写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篇章被后人所称赞,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被称为“红嫂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子女及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山东女性的真实写照,“红嫂精神”体现了山东女性正义、勇敢、善良、纯朴、大无畏的高尚品质,至今仍被山东人所崇尚和传承。当今,以“沂蒙红嫂”为原型的“山东大嫂职业培训学校”为提高女性职业技能,拓宽女性就业和创业渠道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其优秀的业绩使之成为代表山东女性就业的新名片。“山东大嫂”继承和发扬了“沂蒙红嫂”的精神核心,使山东女性的优秀品质得以发扬传播,同时这种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赞扬,他为山东女性自立自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创造了契机。

3.山东女性在现代艺术中的形象,以城市雕塑为例

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缩影,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气质品味,同时映射出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追求。青岛是山东亮丽的名片,青岛的雕塑也是青岛精神气质的写照。

青岛的标志雕塑《琴女》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琴女的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打动了一代代人,创作者以一个富有韵律感的裸体少女的造型来诠释这一传说。《琴女》的造型代表的是一种纯洁和美丽,通过健美肌肉的塑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突破传统的造型语言也映射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朝气。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山水相间,拥有“泉城”的美誉,大自然给予这座城市生命与活力。坐落于济南森林公园的雕塑作品《生命》,由母亲和孩子的形象构成,中间镂空部分透视出树林与天空,表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统一,融为一体,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这一作品象征着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生命之美,详和而神圣,象征着自然对生命的抚育,大胆而富有创意的造型给这座老城以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些现代雕塑作品承袭了山东女性善良、纯朴的高尚品质,同时展现了现代文化背景下山东女性开朗、积极、阳光的一面,其大胆的表现手法也体现了现代女性冲破传统束缚的一面。

二、从性别学的角度分析山东女性艺术形象在文化传承及社会话语构建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山东女性艺术形象是山东文化传播及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山东文化的发展及社会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构建出期望中的社会话语。

(一)山东女性形象在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角色与位置变迁

大众艺术是大众生活的写照,更是精神生活的映射。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间艺术中,女性艺术形象多与求子、婚庆、神话传说有关,主要传达了女性形象善良、勤劳、顺从、隐忍的一面,这是传统中国女性的道德标准,更是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女性道德标准。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女性在社会角色中扮演着次者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界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女性艺术形象更多体现的是男权文化的意识需求。而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无论是“山东大嫚”、“沂蒙红嫂”,还是现代雕塑作品中的“母亲”与“琴女”形象,更多的表现了女性积极、阳光、独立、自信的一面,他们仍保留着中华传统女性的美德,勤劳、善良、仁爱、包容,但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不再受男性意志的束缚,而成为自信、自主、独立的个体,并成为社会形象中重要的一员,拥有了独立的话语权。这体现了女性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和社会性别意识的改变。“琴女”所体现出的善良、淳朴、忠贞是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但在艺术形象塑造上则体现了创作者突破传统、阳光自信的一面;而“山东大嫚”则是社会主导者的形象--自立、自信、智慧、勇敢。“山东红嫂/山东大嫂”易成为勤劳、质朴、勇敢、担当、责任、诚信的代言,使山东女性形象成为真正的半边天。

(二)山东女性艺术形象在社会话语构建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为大众文化载体,从传统民间艺术到现代大众艺术,其作品中蕴含了不同时期山东文化的精髓,以其特有的展现方式和表现视角展示生活,期盼生活,同时体现了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观与价值观。女性艺术形象角色与语言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又通过艺术形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延伸。女性艺术形象继承和传播了山东的文化观和生活观,并为新一历史时期社会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推动和传播的作用。他不只是一个文化展现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他是社会文化的教化平台,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典型化处理,强化了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期望,在社会认同的趋利下得到了意义深化和视野延伸,为社会话语主体的构建注入了催化剂。

三、女性艺术形象的正确定位与传播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女性形象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媒体中,女性形象塑造仍存在着男性话语霸权的诸多表现,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仍存在诸多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主要存在于男性霸权文化下的传播定位,女性形象的柔弱、谦爱、顺从的定义仍是社会主流媒体传达的意志取向,并在主流媒体典型化传播教化的作用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坚强、睿智、担当、豁达的女性形象则是少数的个别现象,是“女强人”,是“第三种人”。“女强”之“强”即是“女弱”为常,“女强”为非常,大众媒体中所出现的“女强人”也多有另类形象之嫌。使“女强人”成为了一个另类群体,在大众“视错”的瞩目下努力反抗。但这也恰是社会话语主体转变的一个过程表现,“女强”无论是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还是成为社会语言中的新点缀,都会为女性形象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契机,提供了一个被社会认知和判断的平台。因此,社会话语转变路途漫长,正确的引导和不懈的努力会为女性的社会平等提供平台和机遇。

我国的哲学思想家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其中的“无为”是指按照自然之道而为,天道之外的事皆无为,此亦治天下之道也。性别属自然属性,遵从自然规律,尊重两性自然关系和属性特征,使每个个体发挥其应有的能力,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完成其作为社会平等成员的社会使命,将是两性平等相处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并有利的基础。女性角色的正确定位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山东女性的文化历史及个性特点是改进社会性别意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基础

山东女性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都以坚强、勇敢、睿智、勤劳、善良、质朴的形象出现。古代历史中的文学名人李清照,战争年代勇敢、智慧的胶东母亲,山东红嫂,现代知性独立的张海迪,现代时尚的山东大嫚等等,这是山东大地黄田厚土滋养的结果。山东女性特有的宽厚胸怀和质朴的性格决定了她的自我发展道路,勇敢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正是改变性别意识,建立社会平等话语结构的有利基础。文化传播作为社会教化的一个良好媒介,应正确把握并合理利用山东女性的历史基础和山东的良好地域文化平台,引导大众的社会性别意识转变。社会媒体应该多宣传健康阳光的女性形象,尽量避免和摒弃带有女性偏见的男权意识形象传播,以逐渐改变女性媒体形象,逐渐化解已固有的男权意识形态,树立性别平等形象,提升女性的社会价值指数,改变社会的性别价值取向,使性别平等概念逐渐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并成为主流思想。在现代信息文化社会中,文化艺术在大众生活中成为主体,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教化大众,因此,必将成为推动和谐发展的最佳平台。

四、结语

社会话语仍处在男权话语的年代,性别意识转变作为一个社会主课题,是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媒体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对社会大众起到了重要的教化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渲染和导向的功能。山东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展现了性别意识和社会期望的转变,反映着社会话语结构的变化。山东女性形象在艺术作品中逐渐变得独立和强大,女性艺术形象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协调,重视女性形象塑造,传播正能量,女性形象的转变将为社会和谐发展推波助澜。

注释:

1.Michel Foucault福柯.知识考古学[M].法国,1969.

2.张保玉.浅谈山东民间剪纸影像造型的装饰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09:3-6.

3.赵娅迪.论儒家文化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教化”功能的影响[J].济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90-91.

4.苗晟.山东民间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2010:33-35.

[1]Michel Foucault福柯.知识考古学[M].法国,1969.

[2]张保玉.浅谈山东民间剪纸影像造型的装饰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09:3-6.

[3]赵娅迪.论儒家文化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教化”功能的影响[J].济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90-91.

[4]苗晟.山东民间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济南:山东大学,2010:33-35.

[5]张莹.社会性别视角应用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6]侯满满.浅谈杨家埠年画中的女性伦理文化[J].南宁:美术界,2015.

[7]张瑞蕊.探析当代艺术中女性形象的符号特征[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山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